肖瑞
浦發銀行發行優先股動因淺析
肖瑞
摘要:優先股作為一種重要的融資工具,在成熟的國外資本市場上已廣泛應用。國務院為促進我國資本市場和金融工具的改革完善,決定開展優先股試點工作。浦發銀行作為優先股制度試點銀行,在2014年已完成150億元優先股的首期發行工作。本文主要針對浦發銀行發行優先股前的發展現狀,探討浦發銀行發行優先股的動機。
關鍵詞:優先股;浦發銀行;動因
優先股是指在股利分配和剩余財產分配有比普通股優先的權利,同時,優先股股東不享有選舉權的公司治理表決權。2013年11月30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國務院決定開展優先股試點工作。在指導意見中對優先股的含義、優先股股東的權利和義務、優先股發行和交易事宜和組織管理配套政策做了相關規定。隨后在2014年3月21日,證監會發布了《優先股試點管理辦法》,對優先股試點的具體細節問題和發行優先股資格審核問題等做了進一步的要求和規定。
我國開放優先股政策以后,浦發銀行身先士卒,積極進行優先股研究工作,率先推出優先股發行預案,成為首家發行優先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浦發銀行4月28日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了優先股發行的相關議案,成為首家披露優先股發行方案的銀行。隨后,8月14日浦發銀行優先股發行取得銀監會批復;11月24日取得證監會批文;11月28日發行150億元優先股,每股賬面價值100元,票面股息率6.00%;12月5日收到總計26家合格投資者的認購資金人民幣150億元;12月8日,本次發行的優先股在中國結算上海分公司登記托管。12 月18日實現掛牌轉讓。本次優先股發行成功實現資本工具創新突破,募集資金將用于補充浦發銀行其他一級資本。
首先,監管標準提高,核心資本補充壓力巨大。
此次浦發銀行積極參與優先股試點研究,引入優先股制度,除了優先股試點政策提供了有利的時機,還因為在國內外銀行監管部門不斷加強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性監管,提高監管標準,使得浦發銀行日益惡化的資本充足性現狀無法滿足資本監管的要求,急需亟待尋求新的融資方式、引入新的創新資本工具來彌補一級資本缺口,以支撐業務和資產規模的穩定發展。根據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推出《增強銀行業及銀行體系抗風險能力的全球監管框架》,2012年6月,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應分別達到11.5%、8.5%,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應分別達到10.5%、8.5%,并要求在2018年前商業銀行要完全達到相應的資本充足率標準。
截至2013年年末,浦發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0.85%,而且核心資本充足率僅為8.56%,接近監管紅線,2014年第一季度末略升至8.61%,但依舊未脫離危險區,浦發銀行資本充足率偏緊,未來存在不小的資本補充壓力。事實上,浦發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從2011年達到峰值之后便一路開始下跌。數據顯示,浦發銀行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 38%、9.2%、8.97%、8.56%,資本充足率三年來分別為13. 58%、12.7%、12.45%、11.36%,不斷接近監管紅線的浦發銀行,近年來都是踩著商業銀行資本充足性的紅線在進行運作發展。
另外,數據顯示,浦發銀行的資產、貸款增速從2011年開始也在穩定下滑,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資產總額增速分別為22.51%、17.17%和16.99%,貸款總額增速分別為16.13%、16.01%和14.43%,而按照未來三年浦發銀行的資本規劃和發展規劃,筆者預計2016年末浦發銀行將面臨超過300億元的一級資本缺口。不斷下跌的資產增速、巨大的資本缺口對浦發銀行業務和資產規模的穩定發展構成了威脅,需要公司盡快尋求充足的一級資本作支撐其發展。
近年來,浦發銀行提升其資本充足率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發行次級債和混合資本債,補充資本渠道狹窄。此外,面對日益嚴格的資本監管局勢,次級債等傳統補充一級資本渠道等其他資本工具已經不符合資本管理辦法下合格資本工具的認定標準,依靠公開或非公開增發普通股、提高留存資本的方式補充資本的融資成本較高,對二級市場構成較大壓力。顯然從實踐上來看,優先股是國內銀行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的唯一工具;從效果上來說,發行優先股更能使浦發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得到快速提升和緩解。因此,浦發銀行在在國務院、銀監會、證監會的相關文件出臺后,便推出相關優先股發行預案了。
其次,傳統融資模式受限,業績增速明顯放緩。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受利率市場化、行業準入限制放寬和互聯網金融挑戰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利率增速繼續回落、貸款質量有所下降、不良率有所反彈、利率空間進一步被壓縮,業績增速已呈明顯放緩趨勢。銀行業的傳統盈利模式難以為繼,各銀行只能在放緩中尋找新的增長點。
作為股份制商業銀行中的龍頭,利率市場化對浦發銀行沖擊最大。2013年,浦發銀行業績增長步伐慢下來,資產風險也不斷暴露。根據年報,2013年浦發銀行營業收入同比上升20.5%,增速低于2012年的22.14%,凈利潤同比增長19.7%,相較于2012年的25.29%利潤增速,增幅明顯放緩。在這種情況下,引入優先股制度補充資本金,尋求新的盈利模式,帶動業績增長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最后,銀行資產風險暴露,不良貸款滋生蔓延。
浦發銀行的不良貸款同比和環比繼續呈現余額增長的態勢。2012年浦發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就開始上升,不良貸款額度從2011年的58.27億元快速攀升到去年年底的近90億元,增幅超過五成,2013年公司后三類不良貸款余額為130.61億元,比2012年底增加41.21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74%,較2012年末上升0.16個百分點。2014年的第一季報數據顯示,浦發不良貸款率為0.77%,數額為142.25億元,比去年末增加0.03%。
為了應對不斷攀升的不良貸款,浦發銀行已加大了不良貸款的核銷力度,2013年全年核銷29.5億元,高于2012年10.1億元的水平,核銷后,浦發銀行的不良貸款生成率為0.43%,高于2012年0.29%的水平。同時浦發銀行加大了對貸款撥備計提力度,進一步提高了撥貸比,其貸款損失準備為457.63億元,比2013年末增加17.49億元。不斷增長的不良貸款率使得浦發銀行需盡快補充資本以抗擊不良貸款風險的爆發,使潛在資產風險和經營風險處于整體可控狀態。
參考文獻:
[1]馬廣奇,楊靖.借鑒國外經驗構建我國優先股制度[J].武漢金融,2014(9).
[2]馬曉軍.中國現階段發展優先股融資的構想[J].中國經濟評論,2004(7).
[3]廖宜靜.將優先股引入國有商業銀行股份結構的試行探索[J].中國集體經濟,2008(20).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