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錦
政府采購項目低價中標的利弊分析及完善策略
趙錦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采購項目采取低價中標的方法在國際上已經十分常見,而在我國,低價中標的方法處于推廣階段,仍然存在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從政府采購項目低價中標的形成原因入手、闡述了政府采購項目低價中標的利弊、重點探討如何完善政府采購,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低價中標;利弊;政府采購項目
隨著市場和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政府的采購項目的模式也逐漸的開始發生了變化。WTO《政府采購協議》中規定“當一項目所提供的其他投標條件異乎尋常低的投標,要求投標人保證遵守參加投標的各項條件,并能履行合同的條件”,我國也有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招標采用最低價中標法,最低報價法指在滿足了所有的招標條件下,報價最低者中標。近年來,最低價中標法在國際上已經逐漸成熟,我國也有部分政府單位已經開始實行最低價中標法。最低價中標法也存在其長處和短處,我們要理清其利弊關系,盡量做到取其長處,避其短處,使采購單位和供應方都可以獲利。
1.節約財政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由于每個供應商只能提供一次報價,供應方只有這么一次機會,供應方會慎重對待報價,因為價格一旦報上去就不能夠再進行更改,一旦價格定的過高,則連進入第二輪競爭的機會都沒有。為了滿足采購方的要求和自己的一些目的要求,即使有些項目無利但不虧本,都會促使許多的供應方進行投標。價格低了降低了采購方的財政資金輸出,但也帶來了在后期工作上可能會存在的部分隱患。
2.這項標準客觀可見,將原有的招標過程簡化,更方便測量評價。不需要復雜的操作方法,只需要羅列出所需物品的清單,讓符合要求的供應方在考量自身資金和實力水平后進行報價即可,在投標過程中,誰出價最低就歸誰,且這項做法簡單,可行性高,標準客觀且可量化,大大節約了從前招標過程中冗長的環節所產生的高額費用。簡化了招標、投標和評標三過程中的環節,低價者中標,該操作過程簡便,可以提高交易的完成速度,快速解決采購方的燃眉之急,也符合市場經濟的競爭規律,可以很好的預防部分因為操作不規范而引起的不良后果。
3.可以很好的體現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在實行了低價中標的標準后,中標成功與否,基本上是看供應方自己的能力水平,是否有能夠完成項目的實力和其本身報價的吸引程度,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公平競爭的原則。
4.具有科學性。合理的低價中標評定規則,在詳細的參考了項目本身實際需求、市場的行情、供應方的實力和水平之后,對評價體系做出改善,讓評價的指標更加客觀可量化、足夠明確和具體。
1.供應方利潤空間縮小。最低價者才能獲得項目,在成本已經無法在減縮的情況下,供應方就不得不降低自身的盈利空間,這使供應方的利益受到了損害,也容易出現由于競爭太過激烈,部分供應方為了獲得項目和維持最低利潤而讓出管理費和機械費用。
2.采供雙方矛盾容易被激化
在最低價中標法中,可以量化的只有報價的價格,然而價格在供大于求的情況下,這不應當成為采購人對供應方的唯一評價標準。供應方以低價拿下投標后,為了不降低自身的利潤只能是在產品質量等方面下文章,供應方在想方設法占采購人的便宜,而采購人又為了產品的質量而對供應方處處提防,供求雙方容易發生矛盾。
3.供應方對產品的質量不走心。最低價競爭法容易讓企業產生政府集中采購是一種只看價格不看質量的錯誤思想,從而一味的降低報價,對產品的質量不進行嚴格的掌控,甚至有可能其投標的產品根本不符合采購方對產品的要求,而“服務”和“質量”兩者是難以進行量化比較的,只有價格是可以定量來進行比較,從而供應方主攻價格方面,忽略產品的質量,這樣采購到的產品也是不符合采購要求的。
4.存在惡意低價中標行為。企業為了中標,先是以低價打壓對手,獲得項目,再試圖通過增加簽證等其他費用來增加項目的資金收入,如果對方不能滿足供應方提出的要求,就會拖延項目的預定工期對政府單位變相施壓,逼采購單位就范來獲得利益,這不單單會影響供應方本身的信譽口碑,還會對供應方的正常生產秩序產生影響。
1.修訂、改進現有的政府采購模式的相關法律法規條例。推行最低價中標法,第一要點就是要修訂其相關的法律法規條例,完善監督管理機制,確保相關的市場運作機制運作正常。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的最低價中標法的成功案例,不斷的增加政府采購模式相關的法律法規,例如:可以制定工程擔保法和工程滯留法,為建立工程風險轉移機制提供相關的法律依據,科學的改善“三角債”問題,并有效的解決這類問題產生的社會糾紛和治安問題。
2.科學的改善政府采購各模式相關制度。例如:對定標工作進行評定是改善投標制度中十分關鍵的一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能夠抱著科學、客觀的態度、對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有深入了解、熟悉招標整個過程的流程、技術精湛的評判專家是必不可少的,與此同時,擁有一套完整的有規范性的評標準則,對每個項目的評標標準都要編制一份客觀的評審材料。
3.提高供應方投標門檻。選取入圍的投標企業在招標工作中也是十分重要的,這是確保招標工作能夠順利展開的前提,如果招標只是流于形式的話,會影響整個市場的經濟秩序,也很難保證招標結果的公正性。為了能夠更好的推行最低價中標,首先要擁有一套規范的對投標人審查的制度,在充分了解了投標方的資金儲備、技術設備、信譽口碑等后,綜合以上幾項對投標方進行篩選,進入第二輪招標環節。對提出的方案滿意度和資金合適度進行篩選后,并最終決定是采用哪個供應方的產品。
4.分類采購,區別對待。采購單位在獲批了采購申請后,對采購種類進行分類后,要及時的與相關的采購人員多溝通商量,不一定非要采用最低價中標法,復合標底中標法也是可以納入考慮范圍內的選標方法,要堅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原則,將采購方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是工程類和服務類的采購,對于各類事項的明確程度不高,可以選擇復合標底中標法,綜合考評,而不單單只是看供應商在價格上的優勢。
參考文獻:
[1]陸寶鈞.關于建設工程政府采購超低報價問題的思考.中國政府采購,2013年第10期,第48-50頁.
[2]陸文明.對低價中標工程的利弊分析與探討.管理觀察,2010年第06期,第288-289頁.
[3]何萍.淺議政府采購中的低價困境.中國政府采購,2009年第09期.
(工作單位:江蘇省豐縣國庫集中支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