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怡 徐淑明
莒南縣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的再思考
宋怡徐淑明
摘要: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自從開展以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以民生支出為主的財政投入壓力,改善了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面貌。本文就我縣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存在的問題做一解析,以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關鍵詞:莒南;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再思考
近年來,我縣結合農村綜合改革的實施,積極推行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有力地緩解了以民生支出為主的財政投入壓力,改善了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面貌。作者試圖就我縣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存在的問題做一解析,供有關部門參考。
(一)以勞折資難,村民參與熱情不高。按照規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要求召開全體村民大會者村民代表大會商量和表決。目前我縣農村中青年外出打工經商的多,在家的只有老人和孩子,有的甚至舉家在外,幾年都不回來。有議事能力和經濟能力的往往不在家,難以顧及村內公益事業建設,資金籌集困難。好多人不愿交錢或遲延交錢,從而給已經交款的村民造成不利影響,給以后籌資增加了難度。對家庭確有困難,因病、傷殘等原因不能承擔或者不能完全承擔籌勞任務的農戶,沒有嚴格按程序進行給予減免。村民參與一事一議項目的積極性不高。
(二)沒有嚴格按照“村有鎮管”原則使用,資金下撥遲緩。“一事一議”資金嚴格意義上講是屬于村有資金,不屬于政府統籌資金,不得跨村使用,任何單位和部門不得平調和挪用。可是有的鎮里資金緊張,就存在著將部分“一事一議”資金轉作財政收入問題。特別是有關財政獎補資金計劃下達較慢,支付周期長,資金撥付遲緩。按照上級規定,各級財政獎補資金要等項目驗收后,方能逐級下撥,究竟到村覆蓋的比例有多大,能下達到哪些村,補助金額有多少?大家開展工作心中都沒有底,要么被動觀望,要么只能把有當無,按原先一事一議的操作模式去實施,這樣就不能完全按照規范操作。
(三)項目多獎補少,建設力度不均衡。由于我縣自然條件差,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農村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廣大農村地區急需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每年申報的項目數量較多,但有限的財政獎補資金嚴重制約了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數量和規模。根據上級制度規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要執行嚴格的上限標準,每個村民人均年籌資限額是15元 (2015年調整為25元),籌勞限額10個標準日,以這個標準作為是否增加農民負擔的數量界限。從實際工作看,群眾意見最大就是15元的上限辦不了多少事情。以我縣1000人的村莊為例,“一事一議”能夠征收到的資金上限,僅僅不過1.5萬元,這樣的上限解決小額的開支勉強應付,遇到較大一點的支出項目,或者一年中有幾項公益開支,就只能望塵莫及。而且,現行的財政獎補標準也過于偏少,全縣按每個村莊平均計算,能夠籌集和獎補的款項區區不到1萬元,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我縣村級公益事業建設資金缺口大的問題。
(四)重視建設輕視管理,長久效益不能保持。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牽涉到道路建設、農田水利、亮化美化、植樹造林、環衛飲水等諸多方面,作為我縣村級公益事業,常常是建成后沒有人管理,時間一長導致項目損毀,無法使用,影響了項目效益的發揮。原因是個別鄉鎮村干部輕視項目后期的管護工作,片面認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只有建設的責任,沒有管護的義務。另外就是項目后期管護資金不落實,管護人員不到位。我縣鄉鎮以上財政幾乎沒有這部分管護資金,各村更無公益資金用于項目管護,何況項目較多,需要的管護資金數額較多。
(五)監督機制不完善,項目質量不能保證。由于一事一議項目點多面廣,資金過于分散,有關管理部門人手不夠,項目實施過程過長,涉及有關部門多,使得項目的全過程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項目監督管理不規范,造成我縣一些項目質量難以達到設計要求。主要因為一是財政獎補項目集合了許多政府主管部門的資金,如水利等部門,這些部門的資金大都是補助資金,數額較小,但都有各自管理辦法,項目又是由村里具體執行,這就造成多頭管理,資金的監督不及時,二是項目施工過程缺少技術人員的專業指導,項目完工后不能確定由那個部門進行項目驗收,而不能達到國家的規定和設計要求。
(一)加大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宣傳,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充分利用我縣電視臺、縣電臺、報刊雜志、村務政務公開欄、科技下鄉等形式,大力宣傳我縣農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籌資籌勞興辦集體公益事業的好處,營造全縣廣大人民群眾投入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建設的良好氛圍。試點鄉鎮和村組要積極開展群眾講恩情教育活動,提高村民大局觀念、集體觀念和責任意識,克服村民“只看自己享受的權益,不看自己應盡的義務”等狀況,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公益事業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
(二)完善公益事業體制,規范獎補工作程序。根據中央、山東省和臨沂市的有關規定,結合莒南縣自身實際,以規范化、制度化、長效化為目標,不斷完善財政獎補工作機制,建立風險防范機制,嚴格項目實施、審核驗收和建后管護制度。規范籌資籌勞,嚴格按照山東省政府規定的限額標準收取費用,并及時開具籌資籌勞專用憑證。細化縣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庫,簡化辦事程序,優化審批流程,減少項目報批時間,節約項目建設成本,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事業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增強項目監督管理,提升工程建設質量。一是要加強項目建設監管,縣財政局和綜改辦要對項目的申報、議事程序、籌資籌勞等方面情況進行嚴格審核;農業、水利、交通等相關部門要對屬于自己職能范圍內項目的設計規劃、建設方案、資金預算進行監督指導,對于不合理、不合規的項目絕對不能通過。二是要加強資金管理,做到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相結合,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要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資金的撥付和使用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各鄉鎮項目村應堅持村務公開原則,定期向村民公示項目建設進度和資金使用情況。要持續健全監管機制,有關鄉鎮人民政府部門都要建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檔案資料,把會議記錄等相關材料裝訂成冊,并報縣財政局和鄉鎮財政所存檔。
(四)整合各類財政惠民支農項目,將財政專項資金效益發揮最大化。雖然我縣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較快,但是村級集體經濟基礎仍然薄弱,廣大農村自發投資、自我發展的能力不足,如果單純依靠廣大村民籌資籌勞以及上級財政獎補資金,我縣一些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必然受到影響。所以必須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和部署,以一事一議籌資為基礎,以財政獎補制度為契機,依據“性質不變、渠道不亂、統籌安排、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精神,強化政府部門間的協調和溝通,努力探索整合有關涉農專項資金的管理辦法。一事一議獎補項目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一事一議獎補項目和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相結合,以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為平臺,涉農專項資金統一管理,集中安排,爭取實現公共資源最佳整合,集中資金辦人民群眾最急盼解決、最直接受益的農村公益事業項目,助推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蓬勃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莒南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