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艷紅
基于電子商務的農產品貿易探討
邵艷紅
摘要:隨著近年來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逐漸成為一種發展趨勢,電子商務農產品的發展不僅有利于農產品貿易的發展,而且也有利于電子商務模式的深化和應用。在新的市場經濟下,如何構建農產品電子商務貿易平臺成為現階段電子商務農產品貿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課題。本文正是以電子商務為出發點,淺談電子商務農產品貿易的發展,旨在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的應用和發展。
關鍵詞:電子商務;農產品;貿易
農業發展對于我國經濟建設以及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和深化,農產品貿易也在逐漸發展,在新時期下,農產品電子商務貿易平臺也在逐漸興起,并成為一種新興產業。本文也正是從這個角度研究電子商務農產品的貿易發展的。
(一)促進農產品貿易產業的發展,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模式
電子商務在農產品貿易中的應用意義,其中體現最為明顯的就是促進農產品貿易產業的發展,形成產、供、銷為一體的產業模式。要想促進農業的發展,最關鍵的問題在于促進農產品貿易產業的發展,不斷的創新農產品技術,建立科學、完善的農產品交易模式,切實有效地促進農產品貿易的發展,從而推動農業的發展進步,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
我國的農產品貿易發展一直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一方面農產品貿易沒有相應科學、健全的組織機制,另一方面農民對農產品貿易流通的信息了解程度不夠,不能及時地獲取關于農產品貿易的最新消息,更無法根據這些信息安排農業生產以及農產品貿易活動。在這個過程中,農民只能被動地聽取經銷商或是中間商的安排建議,從而失去市場主導權,脫離了農產品供應鏈。與此同時農產品的供應缺乏統一、科學、完善、實效性高的信息平臺,使得農產品的流向具有相當大的不穩定性。這些都極大地提高了農產品的貿易成本,影響了農產品正常的貿易流通和發展。
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構建和完善,既有效解決了農產品供應鏈中農產品從生產、銷售、采購、消費等各個環節,促進了農產品生產、供給、消費的統一,又為農產品貿易交易雙方提供了一個開放、適時、信息發達的電子商務平臺。在電子商務平臺上,農民不僅可以及時地了解農產品市場信息,而且還能學到很多農業生產的技術知識,比如科學合理地使用化肥、農藥投入以及農作物的病蟲防害技術,全面促進農產品交易的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不僅是一個農產品交易平臺,而且還是一個農業生產科學技術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使得農業生產模式從粗放型轉為集約型,促進了技術、市場、產品信息共享三位一體,從整體上優化了農產品的貿易方式,促進農產品生產的發展,而且也提高了農民收入。
(二)有利于增強農產品貿易的開放程度,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
從農產品的貿易開放程度來說,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全球化的逐步加深都使得農產品貿易必須走國際化的發展道路。農產品貿易發展的國際化,既是時代的需求,也是社會發展的需求。農產品貿易的發展不僅可以帶動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而且還對社會穩定、國家糧食安全以及國際化競爭具有重要意義。
從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來說,農產品貿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業生產質量,農業生產質量的提高與農業科技成果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我國,絕大部分的農業科技成果都是由專業的農業科研機構完成的,但由于它們普遍存在重理論、重科研、輕推廣、輕應用的現象,使得農業科技成果運用到農業生產的領域相對較少,不能轉化為實際的勞動生產力。
隨著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建立和深化,科技成果信息交流有了快速、科學、穩定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農產品貿易雙方可以及時了解最新的農產品科學技術、農業技術,提升農業生產的效果,降低農業生產成本。農產品成本的降低和質量的提高使得農產品在國際商場上更加具有競爭力,從而促進農產品貿易的發展。
(一)農產品貿易質量標準體系不健全
在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中,電子商務交易雙方的貿易都是憑借網絡虛擬空間來完成的,因此貿易雙方必須保證信息提供的真實性。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旨在向用戶提供標準化、統一完善的商品信息,但是在現階段的農產品電子商務貿易發展過程中,農產品的生產經營模式和質量管理發展相對較為落后,尚未能形成一個統一的、健全的、科學的、完善的農產品電子商務貿易平臺,也缺乏相應的高標準的、嚴格的質量標準體系。可以說,農產品電子商務貿易中的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滯后、農產品質量低下、農產品信息技術不對稱嚴重影響農產品電子商務貿易的發展。
(二)農產品交易規模較小、生產成本高、價格波動大、受市場影響較大
農產品規模較小、生產成本高、價格波動大、受經濟市場的影響是農產品貿易發展過程中最大的問題之一。由于農業生產的科學技術含量較低,農產品的質量不高以及農業生產的分散造成了農產品貿易規模小、生產成本高、農民利潤較低的現象。在農產品貿易中,農產品的成本控制直接決定了農民的實際效益。隨著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興起,電子商務平臺可以減少農產品交易的中間環節,為農產品貿易提供物流信息渠道,從而提高農業生產者的實際收入,也從整體上提高了農產品貿易的交易方式。
農產品電子商務貿易平臺除了交易規模較小、農產品生產成本高以外,還存在著價格波動大、受市場影響較深的特點。農產品的交易價格、農產品的市場變化是制約著農產品電子商務貿易平臺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交易主體和交易場所不斷地發生變化,價格也隨之上下波動。農產品貿易雙方對信息的了解程度不夠,不能夠及時地根據市場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從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經濟損失,影響了農產品電子商務貿易的發展。
(一)加快農產品貿易方式向電子商務轉型
要增強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其關鍵之處就在于加快農產品貿易方式向電子商務轉型。加快農產品貿易方式的轉型,首先就要不斷宣傳和深化農產品電子商務貿易的發展理念和體系,只有讓農業生產經營者了解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才能提高農產品生產者參與農產品電子商務貿易的積極性,才有可能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貿易模式的發展。
其次,要不斷地給予農業生產者資金或技術上的支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規劃,提高農產品電子商務水平。最后在農產品的電子商務發展中,務必要體現農業生產者主體觀的原則,嚴格監督和管理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的行為,堅決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保護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不受侵犯。
(二)完善農產品信息系統,加強農產品的物流配送體系建設
農產品信息系統是農產品電子商務貿易發展必需的物質基礎。農產品信息系統的建設一方面要加強農產品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提高企業內部網絡的信息化程度和安全程度。另一方面,農產品信息系統的建設需要將農產品企業、供應商、農業生產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保證農產品貿易的正常進行,促進農產品信息系統的網絡化和科學化。
在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的建設上主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加強農產品的運輸建設,建立完善的物流體系,盡可能地改善農產品運輸環境,節約運輸時間,保證農產品的質量。第二,加強農村,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偏遠地區的道路交通建設,只有增強了道路交通建設,那么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的建設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成效。第三,加大對物流配送人才的培養,不斷建立科學完善的農產品物流配送制度,切實有效促進農產品配送體系的發展。
(三)加快農產品的標準化建設
農產品的標準化建設是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保障農產品品質、樹立農產品品牌的重要因素。農產品的標準化建設不僅可以提高農產品的價格,增強農產品的質量,而且還能打開農產品市場,提升農產品的競爭力。
農產品的標準化建設之路,首先就要優化農產品生產環節,提高農產品生產質量和技術含量,提高農業生產者的品牌意識、品質意識;其次在農產品流通上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減輕農產品流動費用;最后通過建立完善不同層級的農業服務公司解決農戶的生產問題、配送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指導農業生產主的生產、物流配送、交易等相關問題,增強農產品的標準建設。
電子商務在農產品貿易上的應用對農產品貿易的優化、農業的發展以及電子商務的深化改革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農產品電子商務貿易中,一方面要建立高質量、科學有效的農產品電子商務體系。另一方面構建信息程度高的農產品電子商務信息平臺,與此同時,不斷建立完善農產品電子商務貿易的制度,全面促進電子商務農產品貿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程新,崔金秀,林娟娟.論電子商務在我國農產品貿易中的應用[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2,(4):465-467.
[2]李旭,張廣勝,羅丹程.利用電子商務發展農產品貿易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農業經濟,2015,(12):25-26.
[3]殷鋒社,李選芒.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分析與研究[J].電子設計工程,2011,(12):32-34.
[4]趙光洲,王玉芳,藍宇潔.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模式研究[J].現代化農業,2012,(12):37-39.
作者單位:(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