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英
簡析當今社會環境對會計的影響
向美英
摘要:當今世界,國內外經濟環境瞬息萬變,嚴重影響著我國現行的會計體系。會計是一門社會學科,它與經濟環境緊密相連,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會計也必然會隨之變化。會計只有適應其所處的經濟環境,并為其所處的經濟環境服務,才能得以存在和發展。為此,現針對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的影響問題進行了簡要的論述與探討。
關鍵詞:社會經濟環境;會計理論和方法;影響
伴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國的社會經濟環境亦是日新月異,發生了巨大改變。打破了過去單一的公有制,市場經濟更加活躍。科學技術成為了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也就是我們說的知識經濟。知識經濟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影響著人類的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知識經濟的基本特點是:①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②知識型經濟是以無形投資為導向的經濟。人力資源將是公司未來經濟效益的主要來源;③是競爭經濟;④是信息經濟。大數據時代使信息通信應用的速度越來越快。⑤是人才的經濟。
(一)對會計對象的影響
1.經濟環境變化影響會計核算內容。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企業間經濟關系極為簡單,上傳下達。按計劃完成購銷任務量,只講產值,不講效益;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只抓生產,不抓銷售;只重投入,不重挖潛,會計核算內容簡單。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生產力在不斷發展,步入了市場經濟,企業經濟關系隨之變化,私營企業、合伙企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等相互持股經營;期貨、期權、遠期合同等衍生金融工具不斷增加與創新,結算方式迅速發展等,使得投資者對企業會計信息的需求在廣度和深度上均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會計核算的內容理應隨之變化。
2.新的會計核算內容適應新的經濟環境變化。經濟體制的變化都會對會計準則、會計對象、會計計量提出新的挑戰。為了適應新的挑戰,必然要求會計核算高度統一以及更加嚴密,盡量與國際會計接軌;會計對象應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現今企業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的份額儼然超過有形資產。會計計量模式由歷史成本轉為以公允價值計量為主。而且會計準則面臨通貨膨脹、貨幣貶值、企業破產、環境成本、社會責任等多方面影響,會計應把這些內容都納入其核算范圍,研究如何核算,并在此基礎上細分出通貨膨脹會計、清算會計、社會責任會計和環境會計等。
(二)對會計目標的影響
會計目標理論是會計行為主體理論的基礎,又是會計方法理論的指南。會計目標是會計理論之基石。長期以來會計目標理論存在著決策有用觀與受托責任觀之爭,決策有用觀在指導上面向未來,在信息質量上看重相關性,而受托責任觀在指導上是面向過去,更關注信息的可靠性。但是理論界和各國會計準則制訂機構日益形成一種融合思潮。在知識經濟時代,未來的會計信息發展方向應該是要向使用會計信息的人提供全面有效率的信息。
(三)對會計確認的影響
所謂會計確認,是指依據一定的標準,辨認哪些數據能否輸入、何時輸入會計信息系統以及如何進行報告的過程。會計確認包括會計記錄的確認和編制會計報表的確認。因此有嚴格的確認標準,所以很多項目僅符合這些標準的一條或幾條,但不符合所有標準的項目而被排除在會計確認之外。特別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力資源和知識產權將成為企業重中之重,其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難有確切的發生時點,而成本與其實際價值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這需要對其進行準確的計量,所以跟隨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而對其進行會計確認是必要的。
(四)對會計計量的影響
會計計量屬性反映的是會計要素金額的確定基礎,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比如,對購進材料、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采用歷史成本計價;對期末存貨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價;對盤盈固定資產按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計價;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采用公允價值計價等。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環境在不斷發生變化,計量方法也在變化,以交易價格為基礎的歷史成本計量屬性不再是唯一方法,公允價值逐漸得到認可。歷史成本法和其它方法并存將是一個好趨勢,歷史成本法用于初始計量,其它方法用于后續計量。
(一)方法的發展
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會計計量方法相應產生變化。以固定資產為例,當機械化程度不高,金額不大時,固定資產用直線法計提折舊,不會對信息的真實性、有用性產生太大影響。但經濟是在跳躍式發展,生產力水平越來越高,那些受高科技發展影響較大的固定資產,其實際價值在其使用期內會很快大幅度貶值,直線折舊不能反映其實際價值,所以引入了加速折舊法,以便使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接近其實際價值,這樣的信息才有用。
(二)會計核算方法不斷更新
科學技術飛速發展,電子計算機在會計領域中被廣泛使用,會計方法不斷更新,手工記賬被會計電算化取代,日常會計數據可以更多更快地被搜集整理加工,為經營決策提供信息,充分發揮決策管理職能。從而也體現了經濟環境變化對會計程序與方法的影響。
會計是反映經濟活動的信息管理系統。會計的重大變革是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而發展。但社會經濟環境和會計發展之間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依存,制約、促進的。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的發展和演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會計為了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就不斷地發展與完善。但社會經濟環境的會計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這些會影響到會計的正常職能,因此需做一些調整。
(一)充分有效發揮政府的監督作用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的主體單位雖然是市場,但是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制度還是有許多缺陷,不是很規范,這就需要政府發揮監督的作用,應用法律或其他手段來規范、完善經濟體制,為會計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
(二)完善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接軌
世界經濟緊密相連,會計作為一門國際化的管理學課程,為了適應世界經濟的變化,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更快有用的信息,所以我國必須緊跟國際會計的步伐,不斷完善會計準則。
(三)改變會計計量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人才競爭更為激烈,各單位加強了人才引進,因此無形資產占比明顯增多,傳統成本計量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這種變化。考慮增加非貨幣形式的模式加以補充和說明,貨幣計量和非貨幣計量模式同存,采用傳統的成本模式和公允模式以及其他模式來完善會計核算的計量模式。這樣才可能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全面性、有用性、及時性。給利益相關者及大市場經濟主體提供完善的市場信息。
總之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如何讓會計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依據,發揮更好的作用。這是我們會計人員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思考并努力的方向。
作者單位:(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