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蓮
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的跨文化管理模式研究
李永蓮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政府“走出去”戰略思想的鼓勵下,走出國門,面向世界,進行海外投資。但是,在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進程中,文化障礙是影響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在分析中國企業“走出去”動因的基礎上,總結跨文化沖突對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的影響,并提出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構建跨文化管理模式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跨文化管理
為了尋求更廣闊的市場,獲得更優質的資源,擺脫地域的局限,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將目光轉向國際市場,從事跨國際的生產、經營、投資活動。當然,這和政府的鼓勵支持有著分不開的關系。改革開放之后,為了發展經濟,中國政府鼓勵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企業已經廣泛參與到全球生產、經營的競爭網絡之中,以并購、收購、兼并等形式的對外投資總額也在不斷地增加。中國企業在獲得資本積累和先進經驗的同時,也獲得了更加穩定的市場環境和供應鏈。可以說,這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主要動機。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企業在獲得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積累大量資本的同時,也存在著文化沖突方面的風險。根據麥肯錫的統計,在過去的20年里,在全球企業的兼并競爭中,能夠獲得預期效果的企業不足一半。而從事海外收購、投資活動的中國企業,也有67%的企業鎩羽而歸。導致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失敗的因素有很多,但是由于文化差異而形成的文化沖突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文化沖突是指一個國家的企業在其他國家投資經營的過程中,由于本國文化觀念與其他國家文化觀念不同而產生的沖突,或者是由于企業內部的員工因來自不同的文化而產生的沖突。跨文化沖突對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經營難度增加。對于企業的內部管理來說,文化中心主義是首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跨國企業的員工來自于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念、文化傳統、行為習慣。他們在文化溝通交流過程中,總會下意識地運用本國的價值標準和行為標準,這就給企業的內部管理增加了難度。
2.決策實施更加困難。因為思想觀念的不同,跨文化沖突影響了跨國企業的管理者和實施者之間的關系,使得決策實施變得更加困難。管理者主要是依據本國的的文化進行管理,做出決策,但是這些管理和決策卻得不到實施者也就是當地員工的支持和擁護。當地員工在自身文化的基礎上,會對管理方式和決策內容提出質疑,進而影響管理者和實施者之間的關系,使得管理層的意圖難以貫徹實施。
3.經營環境難以適應。跨國企業在國際化經營的過程中,不僅僅要適應其他國家的經濟環境,更要適應其他國家的文化環境。但是對于跨國企業來說,文化環境不如經濟環境那樣容易適應,它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改變、磨合。如果跨國企業的管理者不能夠較好地適應文化環境,急于求成,憑感情用事,就會引起當地員工的抗拒,進而形成文化的沖突和對立,影響跨國企業的海外經營。
4.組織績效受到影響。文化沖突會造成企業內部員工之間溝通困難、團結協作能力差、融合度低等后果,進而影響企業的收益和員工的組織績效。所以,跨國企業如果不能正視文化沖突,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揚長避短,克服文化沖突的負面效應,就會使得企業陷入全球化競爭的困境之中。
1.根據不同的文化背景選擇經營戰略和競爭策略。文化沖突是中國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障礙。如果企業不能較好地處理文化沖突,就會影響跨國企業的日常經營和市場份額,導致企業陷入全球化競爭的泥淖中無法脫身。所以,企業需要重視文化沖突,并采取科學的經營戰略和競爭策略。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中國企業是在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并發展起來的,所以,中國文化和其他國家的文化行程就形成了平行、交叉、包含關系,此時,中國企業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在本土化戰略、文化融合戰略、占領式戰略中進行選擇,形成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核心文化。當兩種文化同時存在于企業的管理模式中的時候,管理者要善于發現文化的優長,用一種文化的長處來彌補另一種文化的不足,充分發揮跨文化管理的優勢。值得注意的是跨國企業的子公司在管理經營的時候,切忌照抄照搬中國的人事管理模式,應該在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可行的人事管理條例。
2.根據不同的文化背景來選擇跨文化管理的適用模式。首先,分析目的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會形成不同的管理方式,所以,了解目的國家的文化背景,熟悉目的國家的文化習俗,就能夠減少文化沖突的機會。其次,尋找本國文化和目的國家文化的交叉點。跨國企業避開文化沖突的基礎就是尋找本國文化和目的國家文化的共同點。雙方員工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彼此容忍文化習俗上的差異,在磨合的過程中,尋找文化整合的基點,進而形成雙方都認同的、科學高效的企業管理模式。最后,建立企業的核心管理文化。企業的管理模式在確定之后,需要貫徹到企業的日常管理中來,通過各種激勵、獎勵、約束手段,建立企業的核心管理文化。
3.根據不同的文化背景組建跨文化管理團隊。于秀芝在研究中指出,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普遍面臨著文化弱勢上的問題,他們企圖讓西方人來接受中國人的管理,但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解決這一問題,跨國企業就需要組建跨文化的管理團隊。跨文化的管理團隊是指跨國企業的管理層來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管理者本身具備兩種以上的文化特質,且來自不同文化的管理人員在數量上大體相當,不存在著一種文化壓倒另一種文化的情況。這樣的管理團隊能夠在文化平衡的基礎上,運用全球化思維來看待并解決文化沖突問題。所以,中國跨國企業就需要在國際范圍內選拔具有國際戰略思維的公司經理、項目經理、高級管理人才,優化國際化管理人員的結構,提高跨國企業的管理效率。
4.根據不同的文化背景培養不同的國際化經營人才。人才是競爭的關鍵。中國企業要想在國際化競爭中占據不敗之地,就需要積極開發具有國際眼光和思維的人才資源,建立高素質、高水平的國際化人才隊伍,為跨國企業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人力支撐。跨文化培訓是培養國際化經營人才的有效手段,它在介紹和灌輸不同文化的風俗民情、生活方式的過程中,提高受訓人員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共感性,幫助他們融入到其他文化當中。
參考文獻:
[1]杜紅,王重鳴.外資企業跨文化適應模式分析結構方程建模[J].心理科學,2001.
[2]蘇彥軍.跨文化管理考驗走向國際的中國企業[J].財經界,2007.
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