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妹蘭,王利元.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湖南長沙 405 .湖南藝術職業學院,湖南長沙 405
?
數字媒體中的圖形及圖像相關性
余妹蘭1,王利元2
1.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湖南長沙410151 2.湖南藝術職業學院,湖南長沙410151
摘要隨著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媒體展現的藝術形態與時代相接軌,很好地展現設計元素與新技術的完美結合,從而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圖形、影像等元素的應用為數字媒體藝術注入新的活力,促使圖形由二維至三維逐漸轉換,對我國新媒體行業圖形影像的研究產生重要影響。文章以數字媒體中圖形及圖像容易混淆的情況展開分析,從數字媒體藝術設計角度闡述圖像與圖像的相關性。
關鍵詞數字媒體;圖形、圖像;相關性
數字媒體不單單是一種新的媒介,也是一種文化與藝術形態。數字媒體藝術包含藝術學、技術學、美學、大眾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數字媒體藝術與圖形設計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針對上述情況,文中深入分析圖像和圖形出現的混用情況,為更好借助設計元素與新技術創作作品提供重要依據。
從國家科技名詞委員會制定的定義可知,圖形是指在二維空間內具有明確輪廓的空間形狀,例如幾何線條、幾何符號等,圖形作為空間的組成部分,但缺少空間的延展性,它只是一種便于識別的形狀。圖形與標記、圖像、圖案有一定的區別,圖形并非是單純的符號或裝飾,而是基于特定意識支配的某個或多個元素組成的表達形式,圖形可以借助不同手段進行復制操作,成為傳播信息的視覺形式。為了了解多數人對圖像與圖形關系的掌握情況,某些學者對學校藝術學生進行調查,部分學生認為圖形是圖像更為清晰地表達形式;有些人則認為其是各類圖形、影像的總稱。部分畫家則認為寫實繪畫作用由多數圖形完成,因而稱為圖像。由此表明,圖像與圖形的含義有一定相似之處,圖像就是由一系列像素組成的,圖像能夠記錄、保存在紙質媒介、膠片等對光信號敏感的介質上,其存儲格式包括PCX、TIF、BMP等。隨著數字采集和信號處理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圖像采用數字形式存儲,能夠將完整的場景分割為各個部分。根據上述分析可知,圖像和圖形在不同學科氛圍下,兩者有時不易區分,有時好像并無多大聯系。
談論圖形與圖像的關系,也是討論圖像如何成為藝術,在藝術創作中的地位、影響等內容。圖像主要包括攝影、電影、網絡影像等內容。數字媒體藝術主要涉及獲取、記錄、刻畫景物及再現技術,客觀景物脫離眼睛,就無法區分圖形和圖像。當光線信息由視網膜轉換為生物電信號傳遞給大腦中樞,從而產生相應的視覺形象。
21世紀是后形象時代,圖像的變化能夠反映整個社會的變化,對藝術創作發揮重要作用。光線信息通過視網膜轉換成為生物電信號傳輸至中樞神經,從而形成某種視覺形象。如果只是將圖像理解成為光學某一平面介質的成像圖,那么,水中的倒影也符合圖像這一要求,但水中倒影這種圖像無法進行固定、保存等操作。在照相技術推廣應用之前,一般使用手工寫實記錄、描繪景象,并沒有最有效保存、固定景物形象的方法。隨著現代化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繪畫作品也向著精細化層面發展。大眾對圖像的記錄和表現方式主要包括繪畫、數字圖像、動畫、DV短片等形式。但在照相機被廣泛使用后,繪畫作品中傳遞的自然的信息顯得沒有那么重要。國內外多數藝術大師藝術作品均向著圖形化的方面轉變,圖形能夠更好表達事物類的概念,與圖像比較識別率更高。由此可知,圖像和圖形引發的視覺認知與藝術創作應該處于并行狀態。圖像用來展現光影細節,圖形用來表現結構特征。
數字圖形、圖像進行加工和保存等操作時,展
現出較強的復雜性和局限性。數字圖像借助一組像素值達到存儲或再現景物的目的。不得不說,數字圖像因排除離散的像素順序,并不存在內部關聯內容,因此,數字圖像記錄工作無法進行更多結構性加工。如:網格式的像素點陣不能詳細記錄形象關聯信息,數字圖像內的人物不能在后期輕易改變其姿勢。換句話來說,圖像中的像素缺乏整體與局部形象之間的關聯操作能力,對于景物記錄方法比較刻板,導致其缺少進一步的造型能力。數字圖形與圖像比較而言,前者的優點在于形體一直處于關聯狀態,其缺點是 缺少豐富細膩的記錄性能。目前,已存在漢字識別、自動對焦等圖像識別應用,對比較完整的作用進行制作時,主要由繪圖者進行掌控。圖像轉換成圖形過程中,必須在極端明暗的效果,才能產生符合圖形特征的應用價值。對非特異拍攝的圖像,轉換結果通常成為一些似是而非的碎片。
總之,圖形主要用來識別規則化特征,圖像用來記錄無序顏色細節。圖像和圖形都能展示數字媒體的特質。圖像與圖形是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析、掌握圖像與圖形之間的相關性,對開展藝術創作有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趙云鵬.芻議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與人類進步[J].中國電子商務,2012,33(24):18-19.
[2]張可雋.對數字媒體藝術中圖形與圖像關系的探析[J].美術大觀,2013,19(11):144.
[3]宋燦,王卓敏.基于數字動畫與影像的圖形圖像基礎教學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2,31(24):108-109.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10-0153-01
基金項目:湖南省科技廳重點研發計劃:“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執法信息化建設研究”(編號:2015ZK3071)。
作者簡介:余妹蘭,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數字媒體、高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