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劍波++郭繼英++姜全
摘要:通過不同激素配比試驗,研究桃抗重茬砧木GF677組培快繁的適宜條件。結果表明,桃抗重茬砧木GF677莖段初代最佳培養基為F14+1.0 mg/L 6-BA+0.1 mg/L IBA,繼代增殖最佳培養基為F14+1.0 mg/L 6-BA+0.1 mg/L IBA+0.1 mg/L GA3。不定芽在1/2MS+1.0 mg/L IBA的生根培養基上,30 d后生根率為89.40%,移栽成活率達60%。
關鍵詞:桃;抗重茬;砧木;組織培養
中圖分類號: S662.104+.3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5-0060-02
在解決北京市平谷區老桃園品種更新時的重茬問題上,抗重茬砧木繁殖與利用將提供一種有效途徑。平谷區桃產業在區政府的領導、科研單位的支持和果農的精心管理下,經過20年以上的努力,目前種植面積達1.12萬hm2,桃產業已成為平谷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的主要經濟支柱。但是,為了在土地有限的條件下保持桃產業的這種優勢地位,老桃園的改造成為平谷區桃樹發展中面臨的重要課題。眾所周知,桃不耐重茬,在老桃園繼續栽種會出現再植病,嚴重影響日后的樹體生長、產量和品質[1-3]。在國外通過GF677等一些抗重茬砧木的利用,可以很好地解決桃的重茬問題,對老園的更新改造有重要意義,而且作為優良砧木,其繁殖也應易于操作和推廣。GF677這樣的砧木只有通過無性繁殖才能保持其抗性,除了用扦插等傳統方法以外,組織培養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繁殖方法。在國外,GF677的組織培養研究已經進行了多年,組培苗已應用到生產中,但是由于商業的原因,其增殖、生根的培養基配方以及移栽的操作程序均沒有文字報道。在國內,GF677組培快繁也未見報道,組培快繁工廠化育苗的技術體系還遠未形成[4-5]。近幾年來,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業果樹研究所通過引入GF677砧木,率先開展了組培繁殖研究,有良好的工作基礎和技術條件作保障,為項目順利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本試驗旨在通過對GF677組織培養各環節進行研究,以期建立GF677從外植體到成苗的完整組培快繁體系,以達到能夠在生產中大規模應用的目的。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業果樹研究所試驗園中的成齡GF677的莖段為試驗材料,進行組織培養研究。
1.2試驗方法
1.2.1外植體的滅菌和培養方法用自來水將采集的莖段沖洗干凈,先用體積分數為0.1%的新潔爾滅滅菌10 min;再用質量分數為0.1%的HgCl2滅菌6 min;最后用無菌水清洗3~4次。將滅菌后的莖尖迅速接種到培養基上,培養溫度(25±2) ℃,光照度2 000 lx,光/暗周期為16 h/8 h。
1.2.2莖段初代培養基的篩選以F14為基本培養基,附加0.5 mg/L細胞分裂素6-芐基嘌呤(6-BA)、0.2 mg/L生長素3-吲哚丁酸(IBA),進行基本培養基篩選試驗;以F14為基本培養基,附加不同濃度的6-BA、IBA,組成16種處理組合(表1)。每個處理接種10個外植體,3次重復。莖尖培養 30 d 后統計結果。
1.2.4生根培養基的篩選當芽在誘導培養基上生長到 2 cm 左右時,從幼芽的基部切下,接種在以1/2MS為基本培養基,附加生長素IBA、GA3組成的8種處理中(表3),每個處理接種10個芽,3次重復,30 d后統計結果。
1.2.5移栽當苗高3 cm以上時,將試管苗培養瓶轉移至室外散射光下煉苗,3 d后用清水洗去黏附在試管苗根部的瓊脂,定植于裝有蛭石的苗床中。栽好后,立即用灑壺澆足水,并扣上塑料小拱棚保溫、保濕,注意每天噴水。10 d后,當試管苗長出新根、新芽時,逐漸揭開小拱棚通風、降溫,增加光照時間,15 d后去掉薄膜,20 d后可噴施0.1%營養液。當小苗在苗床上生長1個月左右、植株抽出2~3張新葉、根系發達、葉片濃綠、生長旺盛時,即可移入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的苗圃地定植。小苗移到大田時注意遮陰、澆透水、保墑,待緩苗3~4 d后再揭去遮陰物。根據試管苗根長的不同進行分級:A級,≤0.5 cm;B級,0.5~1.5 cm;C級,1.6~2.5 cm;D級,2.6~3.5 cm;E級,3.6 cm及以上。根據試管苗根數的不同進行分級:1級為1~2條;2級為3~4條;3級為5條及以上。
1.2.6統計數據增殖系數:單個外植體在1個培養周期內增殖形成的嫩莖數(>0.5 cm)。其他數據計算方法如下:
生根率=生根植株數/植株總數×100%;
生根系數:單個植株的生根數;
生根效應=生根系數×單個植株平均長度(cm)。
2結果與分析
2.1初代培養
在本試驗中,以處理11培養基組合對芽的分化最為有利,為初代培養的最佳激素組合。
2.2繼代培養
由表4可見,在設計的9種激素組合中,GF677的增殖系數都超過4.00,以處理7最高,達到5.90,且苗粗壯、葉片濃綠,不僅有利于試管苗的增殖,而且大大提高了粗壯苗的比例。
2.3生根培養
由表5可見,8種不同激素組合的生根培養基中,7種GF677生根率均超過50%,其中處理4、處理3生根率達到80%以上,處理3生根率最高,為89.40%。
2.4移栽
由表6可以看出,總體移栽成活率約為60%,移栽過程中不同根長、根數處理對移栽成活率有一定影響,根長越長、根數越多,移栽成活率也相應越高。
3結論
由本試驗結果可知,桃抗重茬砧木GF677莖段初代最佳培養基為F14+1.0 mg/L 6-BA+0.1 mg/L IBA;繼代增殖最佳培養基為F14+1.0 mg/L 6-BA+0.1 mg/L IBA+0.1 mg/L GA3;不定芽在1/2MS+1.0 mg/L IBA生根培養基上培養30 d 后生根率為89.40%,移栽成活率達60%。
參考文獻:
[1]李勇,朱更瑞,方偉超,等. 桃設施栽培研究進展[J]. 江蘇農業科學,2014,42(7):162-166.
[2]陳尚平,蘇家樂,何麗斯. 我國觀賞桃的栽培起源和發展[J]. 江蘇農業科學,2014,42(3):128-130.
[3]蔡婧茹. 我國26個觀賞桃花主推品種的特征特性、栽培技術和生產應用[J]. 江蘇農業科學,2014,42(4):146-148.石小兵,楊航,趙致,等. 三葉木通的組織培養和多倍體誘導[J]. 江蘇農業科學,2016,44(5):69-71.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6.0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