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星 唐昌菊(.重慶永川重慶文理學院;.重慶市奉節中學 重慶 4060)
?
試論高校排舞教學俱樂部改革①
——以重慶文理學院為例
萬星1唐昌菊2
(1.重慶永川重慶文理學院;2.重慶市奉節中學重慶402160)
摘 要:排舞教學俱樂部在該校還是個新型的教學俱樂部,但受到廣大學生的青睞,尤其是女生,俱樂部人數爆滿,為了迎合學校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更為了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求,俱樂部需要不斷改革。該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觀察法、調查法和訪談法等對該校排舞教學俱樂部的改革進行了調查分析,得出了有益的結論,以及為高校排舞教學俱樂部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措施。
關鍵詞:重慶文理學院 排舞俱樂部 教學改革
為了豐富高等院校大學體育教學,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為祖國未來培養高素質的后備軍,國家相關部門在發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后進一步頒布全民健身條例及高校體育指導意見。在國家的號召下,各類體育項目蓬勃發展[1],同時出現了很多新型的體育項目。隨著該校大學體育俱樂部制度的不斷改革,俱樂部引進了很多新型項目,這些項目強度小,形式變化多樣,學生易于接受,同時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之中得到鍛煉,所以這些項目受到很多學生的喜愛。匯聚各項目優點于一身的排舞更是受到大多數學生的青睞。該校自實行大學體育俱樂部制以來,排舞俱樂部已成為大學體育不可缺少的一個項目,為了使該校大學體育教學俱樂部不斷完善,各個項目都在不斷改進,排舞俱樂部作為熱門項目更需不斷改革。
1.1排舞的定義
排舞——即一種在音樂伴奏下,由一系列具有規范的舞蹈動作設計模式重復的舞蹈動作組合組成的一種舞蹈形式[2],含納著恰恰、倫巴、爵士、街舞等多種舞步的潮流舞蹈。排舞的發展經歷了原始舞到公眾舞,再到民間舞,最后又進入到宮廷,稱為宮廷舞之后,時代的變遷逐漸使得排舞在歐美國家流傳開來,排舞也隨之萌芽。作為舞蹈的一種,勢必需要與音樂有機結合[2]。
1.2舞的特點
從排舞的起源和發展以及它的風格類型來看,排舞的特點具有以下幾點:舞蹈內容和音樂風格的多樣化、舞步的規范性和身體動作的自由性,參與形式的靈活性,不斷創新性、表演性和觀賞性。
1.3舞的功能
作為一項全民健身的體育項目,排舞對身心健康具有很好地促進作用。通過長期的排舞運動,能改變目前大多數人的亞健康狀態,更能愉悅身心、緩解心理壓力;獲得精神上的自由與解放;能陶冶情操,提高藝術修養,還能促進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3]。
舞的獨特特點和功能,越來越多的學生來到了排舞俱樂部,為了滿足更多學生的需求,促使排舞俱樂部不斷改革。
2.1教學內容的改革
教學內容改革涉及教學理念、課程體系、課程標準和教材等方面的改革。排舞運用于該校公共體育教學時間不長,而且公共體育改革實行俱樂部制尚不完善,作為俱樂部之一的排舞教學俱樂部存在很多不足,為了滿足學生的需求,排舞教學俱樂部需要不斷改革。以前的教學理念是:在公共體育課上,只要讓學生動起來即可,無論什么項目所上內容都一樣。所以,公共體育的每個項目目的都一致,隨著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公共體育俱樂部制也需要不斷改革,改革途中,教師們發現以前的教學內容已經不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要,既然是不同的俱樂部,就應該有不同的學習教學理念、不同的課程體系、不同的課程標準和不同的教材,這就促進了各個項目的一系列改革。(如表1)

表1 教學內容改革前后的對比

表2 教學評價方式改革前后對比
2.2教學方式的改革
該校的教學方式一直都是老師唱主角,學生當配角,老師怎么教,學生就怎么學,毫無創新意識,學生一直都只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來不問為什么,或者采用什么更好的方式學到更多的東西,或者是學得更好。隨著該校俱樂部制度的改革,越來越多的新型項目出現,老師們發現以前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應這些項目的教學,更加跟不上時代的進步,跟不上學生的需求,因此,所有項目開始改革。排舞的教學由剛開始的老師一直當主角,將所學內容一拍一拍地教,一曲排舞要教好幾次課,老師累,學生沒有一點積極性,還浪費時間,改革后,教師的角色轉變成“引路人”,采用“啟發、誘導、點撥” 的主配角交替方式教學。這樣學生不但學會了接受,更學會了創新,學習時積極性也大大的提高了,在分小組編排練習的過程中,更提高了團隊意識,培養了集體主義精神。
2.3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
多年來,高校大學體育都采用“學什么就考什么”,考試內容單一,缺乏新穎感,學生也單單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最終的評價都是看學生的最后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學習過程的評價,很多學生平時不怎么學習,到了期末加班加點的練習就能考出好成績,而那些平時很努力,但由于天生協調性不好的同學,期末成績反而考不好,這些都是改革前評價方式的弊端。改革后實行 “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教學評價方式,加大了平時成績所占比例,還增加了身體素質的考試,期末考試內容也不再是老師該學期所教內容,而是要小組根據該學期所學內容進行創編,這就要求每組組員根據自己小組成員情況,選擇適合該小組成員的風格內容進行編排、練習。這這些都是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內容。這些都說明該校排舞教學改革后強調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強調在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學習方法的獲得,學習能力的培養。(見表2)
排舞作為該校俱樂部制改革的對象之一,它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方面都走在了改革道路的前鋒。
教學內容由之前的所有項目統一內容、統一模式改變成在有統一教材的基礎下,教師根據各班學習情況而定,學得好的班級可以增加幾種風格的排舞進行學習。
教學方法由之前統一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改變成老師引路,學生自學的模式。先是老師教,學生學,然后學生分組自己編排;慢慢地讓每小組課后學一種風格的排舞,上課時再交叉學習。
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教學評價方式由之前的只看結果到改革后的注重過程,結果只是考核的一部分轉變。
參考文獻
[1]張曉敏,蔣沙,毛艷紅,等.時尚健身項目排舞進入體育課的可行性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12):1-2.
[2]焦敬偉,鄭丹蘅.對新興休閑運動“排舞”及其推廣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8(4):7-10.
[3]焦敬偉,鄭丹蘅.健身排舞[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9.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5(a)-0110-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3.110
作者簡介:①萬星(1981,4—),女,漢,重慶梁平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