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青++盧紹輝++袁國軍



摘要:用電導法對雀舌黃楊和大葉黃楊進行耐寒性測定。葉片經梯度低溫處理后,隨著溫度降低,葉片中的電解質滲透率在逐漸升高,呈“S”曲線變化。通過Logistic方程計算半致死溫度,得出雀舌黃楊的半致死溫度在-23.92 ℃,大葉黃楊的半致死溫度在-16.82 ℃,雀舌黃楊的耐寒性強于大葉黃楊。
關鍵詞:雀舌黃楊;大葉黃楊;耐寒性;半致死溫度
中圖分類號: S718.43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5-0209-02
在城市道路綠化帶及公園中隨處可見由灌木組成的綠籬,本研究的雀舌黃楊和大葉黃楊是2種應用廣泛的灌木,在北方城市綠化中隨處可見。雀舌黃楊為常綠矮小灌木,成叢狀,分枝多且密集。大葉黃楊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枝葉密生,樹冠呈球狀,耐修剪。當河南鄭州冬季落葉喬木只剩光禿的樹枝時,這2種黃楊由于有耐低溫的特性為城市道路及公園點綴綠色。為討論這2種灌木的耐低溫能力,本研究采用電導法測定了2種灌木的電導率,比較它們的耐寒能力,為北方地區耐寒綠籬的選擇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材料取自河南鄭州紫荊山公園多年生雀舌黃楊和大葉黃楊嫁接苗,采樣時間是2011年12月,每個樹種分別選取3棵樹,每棵樹采葉樣100g。采后放入4 ℃培養箱中保存。
1.1.1冷凍處理將待測葉片用去離子水清洗3次。將葉片混勻后按0、-5、-10、-15、-20、-25 ℃這7個溫度梯度,裝入自封袋中,每個梯度3個重復。然后放入超低溫冰箱中,進行冷凍處理。以4 ℃處理作為對照,到達設定溫度時保持24 h,取出后再放入4 ℃培養箱中解凍24 h[1]。
1.1.2電導率測定將解凍完成的葉片取出用去離子水清洗1次,然后將葉片去除主脈剪成碎片,放入50 mL試管中,每個試管加入20 mL去離子水,封口后放入搖床振蕩24 h。用電導儀測電導率(C1)。然后將試管封口置于水浴鍋中煮沸20 min,靜置放涼后測煮沸電導率(C2)。每組重復3次。將4 ℃電導率作為對照(CK)。
1.1.3測定抗寒性
REL=(C1-CK)/(C2-CK)×100%。(1)
式中:REL為細胞傷害率;C1為煮前電導率;C2為煮后電導率。
Logistic方程的拐點溫度即組織半致死溫度值(LT50 ),可以用其估算植物的抗寒性。
Logistic方程的表達式為:
y=k/(1+ae-bt)。(2)
式中:y為細胞傷害率;t為冷凍溫度;k為受凍害時REL的最大值;a、b為方程參數。
2結果與分析
2.1細胞傷害率與溫度的關系
由圖1可見,雀舌黃楊和大葉黃楊的細胞傷害率隨著溫度降低呈升高趨勢。這表明隨著溫度降低,葉片中的電解質滲透率在逐漸升高,呈“S”形曲線變化。在0~-15 ℃時細胞傷害率緩慢上升,在-15~-20 ℃時細胞傷害率急劇升高,-20~-25 ℃時細胞傷害率趨于平緩上升。
2.2用Logistic方程計算半致死溫度
將數據進行線性化處理,Logistic方程y=k/(1+ae-bt),令y1=ln[(k-y)/y],轉化為細胞傷害率(y)與處理溫度(t)的直線方程。通過直線回歸方法求得a、b值和決定系數r2[2] 。用Excel進行回歸分析,用Logistic曲線擬合求出拐點溫度,即半致死溫度(LT50)[1]。
從表1、圖2可以看出,雀舌黃楊的半致死溫度為 -23.92 ℃,低于大葉黃楊。大葉黃楊回歸方程為y=-3.165 7x-3.257 1,決定系數r2=0.903 3;雀舌黃楊回歸方程為y=-2.353 1x-6.29 3,決定系數為r2=0.830 4。2種黃楊作回歸方程的r2值均在0.8以上,均表現出細胞傷害率(y)與處理溫度(t)之間存在顯著的直線相關關系。并且雀舌黃楊隨著處理溫度的降低細胞傷害率較大葉黃楊的小,雀舌黃楊比大葉黃楊更具有耐寒性。
3討論
有研究表明當植物受到逆境,細胞膜破裂,胞質的胞液外滲,此時測得相對電導率會增高,因此相對電導率REL是反映植物細胞膜系統的一個生理生化指標[3]。而電導法測植物耐寒性也是近年來運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方法,該估測方法具有快捷、靈敏的特性[4-5],并且被多個試驗驗證具有可靠性。
隨著溫度的降低,2種黃楊的細胞傷害率均在增加,在細胞傷害率達到50%時,細胞傷害不可逆轉,植物受凍害不可恢復。雀舌黃楊在-23.92 ℃時,細胞傷害率達到50%,大葉黃楊在-16.82 ℃時,細胞傷害率達到50%。表2是北方省會城市極端低溫的溫度及出現時間,以表2為參考來確定雀舌黃楊和大葉黃楊適宜栽培的區域。在北方省會城市,編號1~6號城市均不適合雀舌黃楊和大葉黃楊的栽培,適宜雀舌黃楊栽培的北方地區的省會城市為編號7~17號,適宜大葉黃楊栽培的北方城市編號為13~17號。
參考文獻:
[1]許瑛,陳發棣. 菊花8個品種的低溫半致死溫度及其抗寒適應性[J]. 園藝學報,2008,35(4):559-564.
[2]蓋鈞鎰. 試驗統計方法[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56-59.
[3]陳愛葵,韓瑞宏,李東洋,等. 植物葉片相對電導率測定方法比較研究[J]. 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10,30(5):88-91.
[4]Wu M T,Wallner S J. Heat stress responses in cultured plant cells:development and comparison of viability tests[J]. Plant Physiology,1983,72(3):817-820.
[5]Yeh D M,Lin H F. Thermostability of cell membranes as a measure of heat tolerance and relationship to flowering delay in chrysanthemum[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2003,128(5):656-660.王鵬,王凈,劉社平,等. 不同有機基質配比對番茄生長發育、產量和果實品質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16,44(5):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