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彥++孫國才++戴偉峰
摘要:對江蘇省張家港市糧油果蔬種植大戶的用藥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張家港市農產品質量總體安全,但也有濫用、亂用農藥現象,存在農藥污染的潛在危險。提出以《農藥管理條例》為準則,以技術培訓為依托,以控制農藥污染為目標,以更新藥械為手段,以綠色植保為動力,以政府財政扶持為基礎等6個方面來治理農產品農藥污染的對策。
關鍵詞:張家港市;農產品;農藥污染;治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X7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5-0514-02
化學防治作為控制農作物病蟲草害的重要手段,對農產品產量和質量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化學防治不合理造成的污染問題以及對人類健康的威脅已引起各界關注。本研究對江蘇省張家港市糧油果蔬種植大戶進行了抽樣調查,分析張家港市農產品農藥污染現狀,提出有關治理對策,以期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依據。
1張家港市農藥污染治理效果
為治理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問題,保障市民身體健康,近幾年張家港市農業委員會通過農藥減量使用、藥械更新、農藥集中配送等措施,使該市2013年農藥使用總量、農藥使用強度分別比1999年下降54.29%、39.13%(表1),所用農藥品種中低毒農藥占98%,中等毒性的農藥僅占3%左右,沒有高毒類農藥(表2),2011—2013年未檢測到稻谷農藥殘留超標,改變了農藥濫用、亂用現象,顯著提升了農產品質量。
2張家港市農藥污染潛在風險
2.1農戶不按植保部門指導的時間使用農藥
張家港市植保部門會根據田間調查情況,指導水稻病蟲防治用藥時間。近3年來,張家港市植保部門都要求農戶9月20日后不再使用農藥。但是9月下旬調查發現,6%的大戶仍沿用老經驗,噴施“保險藥”。據統計,9月20日至10月10日張家港市水稻用藥面積達到800 hm2,占水稻種植總面積的4.3%。
2.2農戶不按主推品種使用農藥
調查發現,被調查的89戶種田大戶共使用168個農藥品種。其中,非配送農藥占26.8%,糧食、蔬菜、果樹的非配送農藥分別占17.1%、32.4%、17.9%,植保系統配送農藥的使用情況并不樂觀(表3)。配送農藥的宣傳推廣、配套服務以及市場整治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2.3農戶不按安全間隔期使用農藥
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是指自噴藥到殘留量降到最大允許殘留量所需的間隔時間,最后1次噴藥與收獲的間隔時間必須大于安全間隔期[1]。調查發現,部分農戶并不遵守安全間隔期,主要原因包括:(1)農戶不清楚安全間隔期,調查的60%種菜大戶不知道安全間隔期,40%種菜大戶雖然知道安全間隔期,但也不十分明確具體農藥品種安全間隔期時間;(2)農戶沒有認識到不按安全間隔期用藥的危害,這類大戶比例達70%,他們忽視了殘留農藥進入人體內長期累積的危害;(3)過度追求利潤,不顧安全間隔期,認為“只要能賺錢,反正不是自己食用”,具有這種思想的大戶較少,但危害很大,部分種植戶受這種思想的支配,出現了邊打藥、邊采收、邊表32013年張家港市農藥使用情況(一)上市的惡劣行為。
3張家港市農藥污染的治理對策
3.1以技術培訓為依托,全面提升農民科學用藥水平
農產品農藥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農藥使用人員對農藥科學使用技術缺乏必要的科學認識。在調查30名農戶(圖1)后,筆者認為加強培訓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要通過技術培訓,確立“科學防治病蟲草害”在農民心中的地位。
植保技術培訓是政府為農民辦實事的公益性事業,應從3個方面入手:(1)加大職業農民培訓力度,對各類農業種植大戶進行培訓,使其獲得相關專業技術能力和資格證書。今后,農民只有在具備相關職業資格后才能承包農田,通過提高種植門檻來提高種植質量。(2)強化田間地頭的現場培訓。農作物病蟲草害發生情況復雜,其防治牽涉到多方面內容,科技含量較高。要使文化水平偏低的農民真正掌握病蟲防控技術,除集中培訓外,還要進行田間地頭現場指導,以免產生偏差。(3)拓寬媒體宣傳渠道。目前,張家港市在廣播電臺設立了“走進農村”節目專欄,對宣傳科學防控病蟲草害起到了較好作用。在此基礎上,農業部門還須進一步拓寬宣傳渠道,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等多種媒體手段。
3.2以《農藥管理條例》為準則,強化農藥使用及經營監管
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須根據國務院《農藥管理條例》規定,充分履行職責,通過檢查執法,規范農藥經營秩序,杜絕違禁、假冒偽劣農藥,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同時,加強農藥殘留檢測力度,不定期對農貿市場的農副產品尤其是蔬菜進行檢測,定期公布檢測結果。農業行政執法部門可采取市場凈化、定期檢查、嚴厲打擊等強制措施,杜絕禁用農藥的流通與使用。對于部分限用農藥,要加強宣傳,以自覺為主,產品檢測監督為輔,使限用農藥僅用于可以使用的作物上。
3.3以控制農藥污染源頭為目標,建立高毒農藥定點銷售制度
為了堵住高毒農藥的經營源頭,農業部從2014年開展定點示范的典型引路,張家港市應在轄區內執行定點經銷高毒農藥,具體包括3個方面:(1)定點經營,實行許可證制度,經銷點人員于店堂明示并履行經營承諾,嚴控進貨渠道、數量,銷售人員必須向購買者詳細說明農藥使用范圍、使用方法、殘液處理技術等,并做好銷售臺賬;(2)實名銷售,對高毒農藥購買者要實名登記,并記錄購買數量、使用時間、使用對象,以便日后追索,必要時購買者須憑當地農業部門審核證明進行購買;(3)限量供應,必須針對使用者特定種植面積在病蟲害防治需要的合理范圍內限量供應,用1次買1次,不留庫存。
3.4以更新藥械為手段,全面提高農藥利用率
近年來隨著土地流轉,大量耕地被流轉到大戶手里,現有藥械已不適應這種大面積防治需求,不當的施藥方法和老舊的藥械使得農藥有效利用率低下(僅為30%)。利用高性能施藥器材將農藥快速均衡地噴灑在作物表面,盡可能地使藥劑與作物接觸,減少浪費,力爭使農藥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
2013年張家港市樂余鎮永樂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引進的井關JKB17型高效率機動噴霧機[2],作業能力達到 27 hm2/d,農藥利用率是其他類型藥械的2倍以上。2014年張家港市井關JKB17型高效率機動噴霧機迅速增加到22臺。這指出了今后藥械更新的方向。
3.5以綠色植保為動力,全面推行“預測預報精準化、農藥集中配送化、病蟲防治專業化”(“三化”)工程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以“三化”工程為入手點,大力推廣生物、物理、農藝等多元化控病蟲技術,全方位控制農藥使用量。(1)推進“預測預報精準化”工程,減少亂用農藥事件發生。各級職能部門要高度重視病蟲預報工作,規范病蟲信息發布,防止農藥經銷人員為經銷農藥而亂發布病蟲防治信息;各鎮(區)農業部門要合理安排植保員兼職任務,確保其有足夠時間用于病蟲草害調查;市、鎮兩級財政應對測報設備給予支持,保證數據準確無誤。(2)推進“農藥集中配送化”工程,控制中高毒農藥使用。做好農藥零差價集中配送,首先要準確把握主推品種,組織省、市、縣三級專家進行論證,把高毒高殘留農藥拒之門外,從源頭上控制農產品農藥污染;其次要嚴格執行招投標制度,把價格優、效果好的農藥推廣給農民,從農藥質量上控制農產品農藥污染。(3)推進“病蟲防治專業化”工程,升級傳統防治模式[3]。目前張家港市經工商登記的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達150家,在數量上能滿足農民需要,但在質量上仍存在市場化服務未形成、競爭動力不足、缺少現代化裝備等問題。為解決
這些問題,今后要適當提高門檻,讓農機、農技能手或高學歷人才承包專業化服務組織;各級農業部門要幫助已建立的服務組織建章立制,逐步建成內部管理好、人員素質好、防治效果好、服務信譽好、經濟效益好等“五好”的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專業化服務組織。
3.6以政府財政扶持為基礎,把治理農藥污染推向深入
無農藥污染農產品的生產牽涉到農藥管理、執法檢查、技術培訓等方面,是一項復雜的農業工程,須要各級政府重視及財力扶持。近年來,政府在集中配送農藥、植保專業化服務、病蟲害物理防控、農民技術培訓等多方面給予了財政支持,今后還應在綠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學植保方面,對高性能藥械、生物農藥推廣、作物采收前最后1次防治的藥劑補貼、各類基地農藥使用監測點建設等項目進行財政扶持,確保農產品生產得到全程安全保障。
控制農產品農藥污染,要在對農民、農藥經銷人員教育的基礎上,依靠全社會力量的投入和監督,從技術推廣、裝備設施、監督管理等多方面入手,保證農藥使用可控,農產品質量安全。
參考文獻:
[1]魏啟文,劉紹仁. 農藥經營人員讀本[M]. 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4:16.
[2]井關JKB17水田植保機[J]. 現代農機,2013(4):41.
[3]孫國才. 經濟發達地區植保專業化防治組織形式的探索[J]. 江蘇農業科學,2009(2):306-308.任向輝,楊萌,李鵬,等. 玉米苗喇叭口節肢動物群落與植株冠層信息的RDA分析[J]. 江蘇農業科學,2016,44(5):51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