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潘
摘 要:提問的有效性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思想品德教師應當提高“問”的水平,講究“問”藝術。通過巧設問題情境,設置有價值的提問、有層次性的問題,找準時機適當追問等途徑來激活思想品德課堂,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提問;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255-01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一個好的思品課教師要善于從教學實際出發(fā),設計出有高質量的、富于技巧性的提問,從而提高思品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提問要為解決“三維”目標服務
思想品德課程的目標由三個維度的目標組成,總目標必須通過分類目標來實現(xiàn)。提問要解決什么問題,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切忌盲目隨意、信口開河,無意識地隨意提問,結果是一節(jié)課上下來,提問了什么問題連自己也不知道。因此,提問要把握教學的分類目標,即課堂提問必須根據(jù)“三維目標”來設置。當然,三個目標的提問權重不能一樣,要有側重,一般情況下,教材書上已經講得非常明確的內容沒有提問的必要。
二、提問要有針對性
針對性是思想品德課的生命所在。目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很大的一個弊端就是將提問當作點綴,當作裝飾。不考慮提問的目的、不看提問的對象、不講提問的效果,想問就問,好像提了問題就是啟發(fā)式教學。這種過于寬泛、無目的的亂問,為了提問而提問,思維指向不明,使學生猶如“霧里看花”、無所適從。如“看了這一段材料,你體會到了什么”“這一內容反映了什么?”這一類問題看上去非常開放,似乎非常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回答。但實際上由于問題過于寬泛,降低了問題的針對性,降低了問題的思維發(fā)展價值,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提問設計的問題應緊緊圍繞教學目的、教材重點難點。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中要反復推敲,精心設計,有針對性地把課中知識點以提問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在提問只前教師必須明確為什么要問這個問題,對所提問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切忌隨意離開教學目的,節(jié)外生枝地提出一些有偏又怪的問題,更不應該突然冒出一個與教材內容風馬牛不相及的難題,去懲治那些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打亂教學的和諧節(jié)奏。
三、提問要緊扣學生實際
針對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設問。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越貼近,越與學生的實際相聯(lián)系,學生的興趣就越高,注意力就特別集中,也更容易領會教學內容。因此,教師在上課前應廣泛收集一些既與當前學習任務有關,又能喚起學生關注、感興趣的生活環(huán)境材料作為問題情境的載體,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思考,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課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課本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初中教材中的許多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如;受教育的權利與義務,關愛集體,關愛社會,保護環(huán)境等等內容,教師都可以就地取材,來個現(xiàn)身說法,對學生中存在的不努力學習、不關心集體、不愛護環(huán)境的問題進行直擊,在事實面前,他們會有強烈的震撼,在以后的行為中也就會自律許多。
四、提問要有層次性
問題猶如山峰,坡度太陡,無法攀登:坡度太緩,也會使人喪失攀登的興趣。提問應設置合理的坡度,這既是考慮學生思維的特點,也是為了貫徹素質教育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根據(jù)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認識規(guī)律,提問要注意圍繞一個中心,層層深入地提出一系列問題,使學生的認識逐步深入。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臺階地引入求知的高度。如學習九年級思品課《走科教興國之路》,在學生閱讀有關數(shù)據(jù)與資料后,我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1、我國是否是科技強國呢?如何看待我國的科技總體水平?2、我國與發(fā)達國家的主要差距是什么?3、我國該如何縮短與發(fā)達國家的主要差距?4、是否只要有了經費的保障與法律的規(guī)定,我國目標就能實現(xiàn)?還需要依靠什么?人才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何而來?這幾個問題,有一定的層次性,第一個問題,所有的同學都能回答;第二個問題,要從材料中歸納出,這需要一些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語言,中等及以上的同學可回答;第三、四個問題,需要一定的分析和判斷能力,讓同學們展開小組討論,然后,推選一個同學總結發(fā)言,這就需要集體的智慧。大家通過討論,得出了這樣一些結論:科技的創(chuàng)新 ——人才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育。通過這樣的層層深入地提問,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僅僅從書本上找答案,也不是人云亦云,同時落實了教學目標,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五、恰如其分的提問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激勵與賞識”在課堂評價中處在主導地位。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評價要能準確簡練、自然真誠,能使學生產生情感的體驗,品味到成功和被老師賞識的喜悅,從而煥發(fā)出更大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愛護公共設施》教學中,當學生回答了小區(qū)公共設施的變化后,教師可以說“你的觀察非常細致,看到了社區(qū)設施的細小的變化,那你們看到了學校公共設施的變化嗎?”這樣的評價一方面可以體現(xiàn)出贊賞的力量,激勵學生的進一步思考,同時也自然地銜接到了下一環(huán)節(jié)。二期課改強調課堂上要多激勵賞識,少批評指責,但這并不是說教師可以一味地、毫無原則地對學生進行“賞識”“激勵”。作為教師,當發(fā)現(xiàn)學生理解上有偏差時,就要通過明確、有針對性的評價來引導學生的學習和情感走上正道。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tài)度,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應該及時抓住學生認識上的誤區(qū),因勢利導,使他們在啟發(fā)引導下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
提問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去磨練自己的提問水平,使思想品德課堂因提問而更精致、更精彩,從而使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更具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