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仕平
摘 要:體育與健康課程對于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體育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當前的身體健康狀況,又要使其逐步形成健康的安全意識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促進他們身心協調、全面發展。而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教師應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要設法轉變學生傳統的思想觀念,讓他們明確體育鍛煉的意義,使體育練習與鍛煉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培養;中學生;體育;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346-01
“興趣是學生學好體育的教師”,“興趣是求知的起點”。心理學家林格倫經過研究,認為學生獲得好成績的因素中.興趣占百分之三十,而學習失敗的諸因素中,缺少興趣占百分之四十。可見興趣的培養對教學效果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培養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是學校體育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養成學生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習慣和能力的關鍵。學生的積極性的提高怎樣與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呢?這是平時教師教學的關鍵所在。通過多年體育教學的經驗,我應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發展體育教學。
一、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
要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首先要讓學生知道體育鍛煉中學生是主體,改善學生的健康狀況.促進學生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的全面發展、學會體育運動的手段、方法。豐富學生體育文化知識,不僅是鍛煉身體的需要.并且能找到體育鍛煉的興趣.養威文明行為.作為學校的德育、智育、體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手段。
二、激發學生正確學習體育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動機對學生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是激勵一個人去活動的心理原因.是積極性的核心。在體育活動中,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多種多樣的,總直接相聯,它是以自己直接感興趣的東西作為學習的動力。例如,我們看到.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正在做各種活潑有興趣的游戲,一場激烈精彩的足球賽在進行著時,會使他們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學習要求.即直接的學習動機。但是這種動機是不會持久的.一旦在滿足了自己暫時的要求后,就會消失。又如,一個饑餓的人吃飽了以后,對食物的興趣就消失了。而間接動機是由自己的自愿和社會的需要所產生的.是以達到一定的目的作為其學習動機的。再如,冬季,學生在室外上體育課時.有的學生看到天氣寒冷,不愿意把手拿出來活動,也有一些同學由于懂得了鍛煉身體的好處,懂得德、智、體三者的辯證關系,因此.他們能克服天氣寒冷的困難而努力上好課。由此可見.間接動機對于提高和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直接動機有更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善于把學生從對直接感興趣的學習動機,引導到間接動機上來。在教學中,除了要向學生講明學習的目的外.還要要求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提高為實現”四化”而努力鍛煉身體掌握知識的積極性.樹立他們從“要我學習”變為“我要學習”的正確學習態度,還要采用多種形式的教法,啟發和引導他們。
三、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注意力
積極性和注意力是人的心理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心理過程.是對事物和學習的感覺,思維的反映。如:學生注意老師的指揮做體操而發出的口令,就是學生對刺激的反映。注意是認識事物的起點,在體育活動中,如果心不在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好所學的內容,就會出現錯誤和傷害。注意力分被動或主動兩種,被動注意是屬于本能的,沒有自覺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它由條件刺激或個人愛好所產生。如:上體育課時,新奇的道具.顯然的標志,宏亮的口令,都能引起學生們的被動注意,而主動注意則由意志去指揮,帶著強制的意思,往往學生對某些事物并不感興趣,只是由于某種需要才去注意。
在教學中,要運用注意的規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的主動注意力,使之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四、引導培養學生提高體育運動的效果
學生能很自由地參加到體育運動中來取得很好的效果.關鍵是體育老師的啟發性和活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學生參與活動的先行設計,如:高中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來自學習文化科學的壓力,相比之下,體育課的壓力就小得多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何設計能使學生從參與體育活動中獲得快樂,使學生有很大的優勢,從中得到釋放,這就需要我們體育教師在設計這環節時更有必要加強這一方面,才能產生更積極的作用。再如:每次觀看體育比賽時能讓眾多體育愛好者欣喜若狂,徹夜不眠,參與到比賽之中去.感情與運動交觸,更加積極地滲透到體育活動中,逐漸把教師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轉化為自覺自愿的運動習慣。
五、重視培養學生體育鍛煉
培養學生自我體育鍛煉的能力,是體育老師的主要內容之一,自我鍛煉能力如何與常規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昵?本人在多年的體育教學中認為應注意全面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將自我鍛煉能力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技術教學外.要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使學生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有關體育鍛煉的知識,促進學生鍛煉的積極性、自覺性。同時,在體育教學中,要特別培養學生能在獨立鍛煉過程中,對練習的次數、運動時間、運動程度主動把握,注意自我能力的調整、主動積極的鍛煉,從而使學生身心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得到鍛煉.這可以為以后的終身打下良好基礎,使之終身受益。
總之,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體育教師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挖掘他們的運動潛能,使學生在參與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認識到體育的價值,并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鍛煉,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才能使其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為他們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同時,體育課上教師要靈活安排教材,采用多種做法和組織措施.把體育課上得生動活潑.這樣才能把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