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妍,司海燕
(黑龍江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50)
?
測繪工程“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實踐體系研究
劉妍,司海燕
(黑龍江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50)
基于測繪工程專業認證的大背景和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需求,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被提升到了從未有過新高度,設置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迫在眉睫。為了克服“重理論、輕實踐”的軟人才培養理念,文中結合測繪工程專業認證標準,提出“4+5”模式培養目標,并據此構建“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實踐體系,詳細闡述該體系內容構成及體系特色,為實現實踐能力的本科全過程新常態培養和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高品質輸送提供依據。
測繪工程;培養目標;四重螺旋;硬實踐體系;能力螺旋
高等工程教育全球化專業認證已成為中國高校的重大發展趨勢[1-2],僅2014年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就對138個專業開展工程教育認證工作,其中黑龍江工程學院測繪工程專業等105個專業順利通過認證。同時,2015年專業碩士招生將占研究生總招生的50%以上,學術型研究生和專業型研究生各占半壁江山的總體格局即將形成[3]。面對測繪工程專業認證的大背景和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大需求,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被提升到了從未有過新高度,設置完善實踐教學體系迫在眉睫。為了克服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缺鈣式”軟人才培養理念,本文基于“4+5”模式培養目標構建了全新的“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實踐體系,以實現實踐能力的本科全過程培養和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基礎輸送[4]。
“十二五”期間高水平的經濟社會發展對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測繪地理信息的發展面臨難得的黃金戰略機遇期。李克強總理在考察中國測繪創新基地時強調:“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實施‘十二五’規劃,積極開發利用測繪地理信息,提高服務大局、服務社會的能力,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5-6]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測繪工作的高度要求,測繪工程專業應以經濟社會發展、行業企業需求為導向,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以測繪工程為背景,以綜合能力和素質培養為重點,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并重的培養方針,營造適宜應用型人才成長的氛圍和環境,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堅持走產學結合的道路,加強校企合作,在工程實踐環境中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用現代技術改造和提升測繪工程專業,實現從模擬測繪到數字化測繪再到信息化測繪的轉變[7]。測繪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體現在學生畢業前和畢業后兩個方面,包括畢業要求和能反映學生畢業五年左右在社會與專業領域預期能取得的成就,即“4+5”模式培養目標。具體如下:
1.1畢業要求
“4+5”模式培養目標中的“4”是指學生在校期間四年本科教育應達到的畢業要求。依據社會經濟發展要求、行業需求和專業特點,測繪工程專業的畢業生至少應達到如下要求:[8]
1)具有運用測繪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具有運用工程工作所需相關領域知識的能力;
3)具有系統地參與測繪工程實踐學習經歷;
4)具有設計、完成測繪項目及對項目結果進行詮釋、分析、總結的能力;
5)具有創新意識,掌握創新方法,了解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的行業前沿和發展趨勢;
6)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7)具有高尚的工程職業道德、人文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8)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能夠跨國際、跨文化地交流、競爭和合作。
1.2達成目標
“4+5”模式培養目標中的“5”是指學生畢業5年后應達成的培養目標。畢業生好似學校這個“大工廠”下生產出來的“商品”,在出廠之前需經過了層層質檢,出廠之后也需嚴密跟蹤“商品”狀況。俗語說“試玉要燒三日滿,辯才須待七年期”,畢業生評價正是如此。根據2012和2013年麥可錫數據有限公司提供的調查報告顯示,我校測繪工程專業畢業生具有良好的團隊精神和敬業精神,實踐能力強,業務水平高,學習能力強,工作態度認真,組織管理能力突出,社會認可程度較強,畢業3~4年即成為企業測繪生產一線的業務骨干。因此,畢業生經過5年左右的實際工作能夠達成下列目標:
1)具有從事測繪工程相關項目設計、實施、組織和管理等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工程溝通交流能力,能夠在團隊中擔任多種角色并發揮重要作用,一專多能;
3)具有在本行業競爭力;
4)具有繼續深造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學能力;
5)具有較強的服務社會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修養、職業素質以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畢業5年后培養目標與畢業前畢業要求的關系矩陣,見表1,其中,■表示強相關,表示弱相關,□表示不相關。

表1 “4+5”模式培養目標關系矩陣
由于測繪工程專業對實踐要求的特殊性[9],本文基于“4+5”模式培養目標構建了“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實踐體系(HPTS),如圖1所示。

圖1 多角度辨識“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實踐體系圖
該體系中所謂“四重”是指以4種實踐能力的培養為主線,即推進式提高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專業綜合能力、專業創新能力、專業實戰能力;所謂“螺旋交互上升式”是指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遷和專業知識的積累,實踐難度也會逐年遞增,意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各種專業能力能夠得以融會貫通,相輔相成。該體系的結構分析示意圖如圖2所示,“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實踐體系表面上看是一種為學生提供了4年不斷線的應用型“補鈣式”實踐教育,但實質上除此之外,該體系還考慮到進一步通過彈簧式力量旳蓄積使學生在畢業5年內依然能夠繼續補鈣,夯實實踐專業能力。顯然,4條能力螺旋培養是貫穿“4+5”模式始終的,但在特定的階段或時期某一種能力螺旋會被放大、放粗,重點強調這一時期是培養該能力螺旋的最佳時期。同時也不難看出,“4+5”模式培養目標下“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實踐體系中的4年校內教育是規定的必做動作,而畢業5年內的校外繼續教育則是載體多樣的自選動作。下文側重該體系中4種能力螺旋培養的必做動作詳細論述,具體如下:
2.14年不斷線地夯實專業基礎能力螺旋
專業基礎能力螺旋是貫穿本科教學始終的根本能力線,該能力主要依托于校內實訓平臺的培養。特別是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專業實踐意識還很模糊,專業知識學習的目的性尚不明確,故有必要進行豐富的校內實訓實習,使學生通過校內實訓平臺分解測繪實踐的各個操作環節,有針對性和側重點地夯實專業基本技能。
2.2樹立工程意識培養專業綜合能力螺旋
專業綜合能力螺旋是系統地實踐教學宗旨能力線,專業能力能否會持久主要體現在綜合能力的強弱上。當學生在專業上已經有了一定積累,但工程意識和工程能力尚未形成,難以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工程能力,學校應在教學周內安排統一的實習時間到外實訓基地進行實訓。外實訓基地可以分布在校園及其周邊地區,如建立不同等級的測量控制網和GPS網,地形測量、地籍測量和攝影測量等實訓基地;還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經過學校驗證的項目,每個實習項目的內容均真實存在。整個實訓過程完全按照測繪行業標準進行,緊跟測繪技術和方法發展進程,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技能。
2.3立足應用型人才踐行專業創新能力螺旋
專業創新能力螺旋是實踐教學過程中的提高能力線,“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必須具備一定的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10-11]。因此,特別是從大三到畢業前這段時間必須有至少一個學期的實習地點為科研中心,以使學生在產學研合作的大環境中得到“真槍實戰”的鍛煉。 科研中心結合大量的科研項目和企業技術難題,著力培養具有研發能力的卓越測繪工程師。科研中心導師由具有 5 年以上研發經驗或2 年以上教學經驗的專業教師擔任。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與興趣選擇相應的研發項目,發揮學生自主性,引入“競聘上崗”制度,與導師雙向選擇。在學生與導師相互認可后,學生確定在研發過程中擔任的角色和任務。最終依據學生自我評價、導師評價和科研成果評定成績。通過開展創新性科研項目實踐,培養學生的知識綜合能力與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團隊協作意識等,有效地促進學生向“創新應用型人才”的轉變。
2.4校企合作辦學強化專業實戰能力螺旋
專業實戰能力螺旋是實踐教學體系中的應用能力線,其主要通過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促進高年級學生實戰能力提高和行業漸進的角色轉變。所謂校企聯合培養基地是指依托具有法人資格的機構(企事業單位或行政管理部門),為全日制本科生所提供的具有一定承載規模并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場所。校企聯合培養基地是實現全日制測繪工程專業本科生培養目標的重要條件保障,也是“教學相長”模式下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形式。校企聯合培養基地的建設與管理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按需設立,切實可行;權責分明,合作共贏;分級管理,規范有序;相對穩定,講求效益。學生一旦進入企業,必須嚴格按照企業的要求進行實戰。安排學生在企業進行工作,除了切實地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工程能力、工程和團隊意識,還能提高學生的適應社會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感受緊張壓迫的工作氣氛,使學生體驗到工作的艱辛,從而增強學生的職業使命感和職業道德。實踐結束后,學生需編寫實踐報告書,并接受學校和企業雙重的專業能力水平測試。只有經過“真刀真槍”實踐的學生才能蛻變成為卓越的測繪工程師,成為基礎扎實、能力強大、素質高尚、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12-15]。
“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實踐體系有別于其他實踐體系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更加注重實踐教育培養的“四性四化”上,“四性”即:實效性、連貫性、漸進性、應用性;“四化”即:常態化、個性化、情感化、網格化。
3.1“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實踐體系的“四性”
1)實踐實效性。 本實踐體系中的“硬”就是指實效性,通過四種行之有效的能力螺旋培養為學生“補鈣”,使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顯著提高,實踐能力“硬”起來。
2)實踐連貫性。 “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實踐體系強調4年不間斷的本科實踐教育,并強調畢業5年后的實踐也必須長期關注。即通過“4+5”模式培養目標的達成實現學生們長線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并通過畢業5年后實踐能力的達成度和企業反饋意見進一步評價現行培養目標的合理性和實效性,從而進一步實現培養目標的完善和修訂。
3)實踐漸進性。 本文硬實踐體系中通過基礎能力、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和實戰能力4個級別專業能力的漸進式設計,并將學生分別設置在相對應的實踐載體中歷練,實踐載體分別指內實訓基地、外實訓基地、科研中心和校企聯合培養基地,實現學生工程意識、協作精神以及動手能力的漸進性角色培養。實踐能力與實踐載體之間的關系圖如圖3所示。

圖3 實踐能力與實踐載體之間的關系圖
4)實踐應用性。 “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實踐體系能夠實現學生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術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具有規范性從事測繪工程行業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強調使學生獲得實踐知識、開闊眼界、豐富并活躍學生思想的同時,注重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進而在實踐中對理論知識進行修正、拓展和創新。
3.2“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實踐體系的“四化”
1)實踐常態化。 在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特定時期,高等實踐教育的新常態是確保高級專門人才供給的必要手段。因此,本實踐體系利用“4+5”模式拉長了實踐體系的完成時間,將4種能力螺旋培養均作為新常態教育完成,使實踐教育成為一種“習慣”植入應用型人才的靈魂。
2)實踐個性化。 本實踐體系的彈簧式可伸縮能力螺旋具有回彈力和爆發力。通過蓄積實踐知識力量使學生“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然而因個體情況的不同,回彈力和爆發力也明顯不同。因此,在實踐體系教育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個體能力情況、興趣愛好和動手能力等不同量身定制不同的能力螺旋線,如圖4所示。
3)實踐情感化。 “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實踐體系增強了實踐情感和實踐觀念,注重人文教育,強調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與責任意識,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刻苦鉆研、堅忍不拔的工作作風,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并能夠始終熱愛自己的職業。
4)實踐網格化。 “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實踐體系實施過程中將各實踐能力螺旋的培養網格化成若干個單元進行,例如在指定學期安排各實習項目,如測量學實習、數據結構與數據庫設計、測量平差課程設計、專業技能綜合實習、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實習、專業方向實習、大地測量課程設計、工程測量實習、攝影測量外業實習、畢業設計與答辯等,以確保各實踐環節有序合理進行。實踐格網化是克服目前缺鈣狀態下軟人才培養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具有較好的操作性。

圖4 個性化“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實踐體系模型
貫穿本科全過程的“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實踐體系嚴格按照專業認證標準的培養目標和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的成長規律。基于“4+5”模式培養目標搭建設計4種能力螺旋的結構模型。該實踐體系通過有針對性“補鈣”的方式克服了傳統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軟骨病。其從實效性、連貫性、漸進性、應用性出發,使實踐教育成為新常態。不難看出該實踐體系的實踐內容是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遷和能力的增強而逐漸增加難度,并且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形成個性化、情感化、網格化的實踐計劃。最終能夠培養出大批符合專業認證要求的知識淵博、能力出眾、素質高尚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1]張文雪,劉俊霞,彭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的構建及其對高等工程教育的潛在影響[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7(6):60-64.
[2]江學良,胡習兵,陳伯望,等.專業認證背景下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探索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5(1):29-35.
[3]李剛,沈宇.創新專業碩士招生及培養政策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5):44-45.
[4]董毅,崔執樹.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體系的探索[J].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57-61.
[5]朱方,呂保和,劉宏.專業認證背景下安全工程專業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研究[J].安全,2015(1):60-62.
[6]方先知.在新形勢下推動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發展[J].國土資源導刊,2013(2):30-31.
[7]鐘加殿.高職教育校企合作之探索——閩西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的實踐與思考[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73-77.
[8]楊瓊.論當代大學生責任感的培養[D].河南開封:河南大學,2008.
[9]范強,裴亮,陳穎.職業認證制度下測繪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測繪工程,2014,23(6):77-80.
[10] 劉麗麗,田爽.關于應用型管理類人才品德培養教育培養途徑的探討[J].現代企業教育,2014(12):399.
[11] 許青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對策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14):61-64.
[12] 秦素粉,楊秀伶.我國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職工教育,2014(8):7-8.
[13] 戴麗靜.美國高校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1.
[14] 張書義.論成人學校實踐基地的建設[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228-230.
[15] 王文福.基于工程哲學視角的測繪卓越工程師綜合素質的培養[J].測繪科學,2013,38(1):180-182.
[責任編輯:王文福]
Rasearch of the har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four spiral model based on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LIU Yan,SI Haiyan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50, China)
In face of great demands of the large background and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has been promoted to a new height, and it is extremely urgent to set up a perfect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n order to revise the concept of “heavy theory, light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4+5” mode of training target. Based on the “4+5” mode, the paper constructs a har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HPTS) offourspiralmodel , and analyzes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which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normal training and application of high level specialized personnel.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training target;four spiral model;har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HPTS);ability spiral
10.19349/j.cnki.issn1006-7949.2016.08.016
2015-04-02;
2015-10-26
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GBD1213034);黑龍江工程學院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JG2013074)
劉妍(1982-),女,講師,碩士.
G642
A
1006-7949(2016)08-007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