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云
[摘 要]平等是溝通的前提,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心理溝通也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石,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師生之間要平等的對話,教師不要剝奪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要做到: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寬容學生
[關鍵詞]平等;溝通;尊重;關愛;寬容;學生
平等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心理溝通的前提,也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石,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教師不要因為自己比學生的閱歷豐富而否認師生之間平等的對話權利,不要因為自己的人格更為成熟和深刻的認識而剝奪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那么,教師如何構建師生平等的關系呢?
一、尊重學生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自尊心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東西,對待他要極為小心,要小心的像對待玫瑰花上顫動欲滴的露珠。”因此,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時刻尊重學生,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會從心底尊重老師,也才會更好的接受教育。而且,教師要建立“只有差異,沒有差生”的學生觀。因為今天的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思維碰撞、心靈溝通、情感融合”的動態過程,也是“意外”和“驚喜”不斷生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樂于參與課堂活動,踴躍發言,給每一位學生留有發展空間,給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平時多使用激勵性語言,幫學生樹立自信心,重視維護她們的自尊心,而且,表揚和激勵要及時,讓每一個孩子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此外,教師還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切忌冷言冷語,態度不溫和,有些時候,教師還要蹲下身子和學生交流,這是走進學生心靈的捷徑,是溝通學生心靈的橋梁,教師可以經常和學生交流,談自己的思想觀點;談學習上、生活上的困難,主動地、耐心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讓學生從心底尊敬你,信任你,實現師生之間真正的人格的平等。教育是一門藝術,只有走進學生心靈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二、關愛學生
每一個生活在集體中的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愛,這是人之常情,學生更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愛,老師的愛是學生的陽光,是學生的雨露,它會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去掉自卑心,讓學生得到情感上的滿足,激發他們的上進心。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無論是優生還是差生,教師都要一視同仁。尤其是當學習困難的兒童跟能力強的的兒童在一起上課的時候,需要對他們加以特別的關心和耐心教育。不要有一個手勢使得這種兒童感到教師已經對他的前途失掉信心,后進生哪個班級都有,這些學生常常表現為成績差,思想落后,行為習慣不好,這些學生往往拖老師的后腿,影響班級成績,而優生畢竟是少數,中等生和差生的總數才是一個群體中的多數。而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明天也不一定就是“差生”,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教師必須面向全體,而且,老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公平公正的、發自內心的,這種愛既像慈母那樣信心照顧,能分享他們的快樂,排解他們的憂愁,分擔他們的痛苦,又要像一位嚴格的父親嚴格地要求每一位學生,也就是說,愛也要有度。相對來講,愛一個好學生并不難,因為好學生身上的優點多,老師都喜歡。而愛一個“問題學生”才是重大的考驗,因為問題學生缺點多,很令人頭疼,能夠喜歡上這些學生,需要教師的美德和修養。如今,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問題學生也越來越多,面對缺少愛的孩子和那些“問題學生”,我們要更多的給予他們一點適當的愛。比如;對一些家庭困難而學習刻苦的孩子,我們要用愛給他們自信;而對那些成績優良,膽小怕事兒的孩子,我們則用愛給他們勇氣;那些成績較差而態度認真的孩子,我們用愛給他們智慧;那些能力較強、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可用愛給他們提醒;而對于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我們就多多培養他們的好習慣等等。只要我們真切地去關愛學生,就會使學生切身地感受到老師的愛是溫暖的,如陽光、雨露。這樣,我們會在感情上拉進師生的距離,走進學生的心靈,實現師生之間人格的平等。
三、寬容學生
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是一種修養,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素質,寬容是對人和事的理解,寬容是一個人的氣度和胸懷。雨果曾說:“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的是人的胸懷。”這種胸懷就是寬容。還有人說:“寬容就是去包容學生。”贊可夫說:“當教師把每一個學生都理解為,他是一個具有個性特點的、具有自己志向的、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結構的人的時候,這樣的理解才有助于教師去熱愛兒童。”我想說:“寬容就是平等,是讓學生覺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而是和他們無話不談的朋友。”有了這種平等,教師不會再因為學生的幼稚無知而生氣;有了這種平等,教師也不再為學生的調皮搗蛋而發火;有了這種平等,教師不再為學生的辯解頂撞而發怒。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當學生出現過錯的時候,教師要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想想他還是一個孩子,自己也曾經是一個孩子,給他一個改過的機會,讓學生在改過的過程中成長,教師寬容了學生,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會更加感激和尊敬老師,對老師的教育也會言聽計從。相反,若老師對學生的錯誤厲聲指責,不給學生留有余地,會令它很尷尬,這樣,不僅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而且會增加他們的逆反心理,甚至讓他們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其實,每個人都是在摸索中長大,在改過中成長的,有的學生自制力差,有時錯誤在一人身上反復出現,會讓老師忍無可忍,這時,老師對學生的寬容需要理智、耐心,對其要進行正確的引導,這時,仍舊需要教師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寬容是一種愛,是一種平等,學生需要平等,教育呼喚平等。學會了寬容就學會了平等去愛,寬容是教師愛學生、教育學生的一種手段,它是無聲的平等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