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意
[摘 要]小學科學課程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對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提高其科學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啟蒙作用,其在小學教育階段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科教學教師必須重視并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以便更好地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然而,提高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有效性需要一個過程,同時也需要各個部門的共同參與,才可以最終實現。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主要是對傳統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的問題而提出來的,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現實需求,對于提高我國小學科學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小學科學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的科學規律的基礎之上,以較小的人力物力投入幫助學生收獲知識,進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果,從而實現預定的教育目標,更好地滿足個體教育價值需要。從教育學和心理學來講,小學生正處于基礎知識發展的重要階段,對他們進行有效引導無疑將對他們未來的科學素養的培養起到關鍵作用。與此同時,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也和新課程改革不謀而合,要求小學科學教師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實際狀況,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重視激發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一、目前影響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1.忽略小學科學的重要性。受限于傳統教育觀念,目前在小學教育中仍然普遍存在重主科而輕副科的錯誤現象,導致許多學校對科學課程不夠重視,有的甚至直接將本應安排的課時安排給主課。
2.小學科學教師素質不高。由于小學科學課程開設的時間普遍較短,普遍缺乏高素質的優秀教師,許多學校都是由一些年齡較大且身體狀況不佳的其他學科教師轉崗擔任,這些教師只經過簡單的培訓,對學科知識普遍欠缺,進而影響到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小學生積極性普遍不高。由于學校普遍不重視,再加上師資力量薄弱,許多小學生對科學課程的認識程度普遍不高,進而導致他們對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4.學校實驗設備配套不全。目前,許多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的資金投入不足使得小學科學課程開展需要的實驗設備配套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人力配置問題導致設備沒法進行科學操作,從而不利于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質量。
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有效策略
1.轉變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觀念。新課程教育理念下要求小學科學課程必須將培養科學素養為教育目標,而小學科學教師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具體執行者和教學實踐的主要組織者,是新課程教育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的重要因素,對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想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必須首先轉變小學科學教師的教學觀念。首先,應加強小學科學教師對科學課程的理解,相關主管部門和學校應重視小學科學教師的職前培訓工作,提高小學科學教師自身的科學素養。其次,我們還應該通過組織小學科學教師以參加進修、培訓和講座的方式,不斷更新小學科學教師的知識和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手段,從而有利于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2.靈活運用小學科學課堂教材。以往受限于傳統觀念,大多數小學科學教師對科學教材都是“照本宣科”,沒有創造性的開發和利用教材。小學科學課程新標準一再強調小學科學教師應該靈活運用小學科學課堂教材,對其進行創造性處理以便更好地發揮教材的積極作用。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在進行備課時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點以及難點,以一定的邏輯結構對課本內容進行相應的整合,應從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出發尋找開展教學的有利契機。例如,我們在進行小學科學教學時就可以根據季節變化來合理調整課本的教學順序,可以將小學科學《花的構造》和《各種各樣的花》的教學內容整合并安排到百花爭艷的三月,并帶領小學生到公園去認識和觀察各種各樣的花。
3.培養學生學習小學科學興趣。科學知識對于小學生而言是神秘且未知的,同時也是抽象且枯燥的,如果小學科學教師在課堂上仍然沿用傳統授課形式,必然會導致小學生在壓抑的課堂氛圍中逐漸喪失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小學生主動學習的最好的指導教師,教師如果想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就必須讓學生學得“生動有趣”, 一方面應改革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心理實際狀況和知識接受程度進行教學設計,從而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小學科學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特點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趣味因素,并且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以吸引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注意力,進而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4.重點關注學生探究學習過程。應該說,探究是科學活動的內在本質,小學科學教育的目標在于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而我們只有關注并不斷引導學生加強科學探究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從而將科學本質和教育目標有機統一起來。因此,小學科學教學應以探究學習為主要基礎,引導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學習為主的小學科學教學活動,同時應充分挖掘和利用現有資源從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探究學習條件,重點關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實踐全過程,從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5.創新拓展小學科學課外活動。應該說,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但絕非唯一的途徑,教學課堂外的科學世界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為學生提供獲取科學知識的廣闊的學習空間。而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已經明確提出課程教學應堅持“開放性”原則,強調小學科學教學不應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內,還應不斷拓展小學科學課外活動,將教學延伸到課外??梢哉f,小學科學課外活動是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和學生日常生活有機聯系起來的產物,同時也是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提高。因此,小學科學教師應在認真分析教材內容的基礎之上,積極拓展小學科學教學活動的范圍,積極開辟和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科學課外活動,不僅有利于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科學知識的快樂,還可以培養學生形成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而促進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6.建立有效小學科學評價機制。應該說,教育和學習作為一個相互影響的系統過程,主要由教育過程、學習實踐和教學評價等不同活動互相交織起來的。雖然,教學評價作為系統中的一個獨立部分,但其自始至終存在于整個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因此,我們應重視并建立有效小學科學評價機制,從而更好地幫助小學科學教師檢驗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習的課堂學習效果。同時,小學科學教師應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合理的肯定和表揚,并從評價反饋中發現問題進而進行科學引導,及時調整和改進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節奏,從而優化教學效果以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三、結語
小學科學課程作為我國基礎教育體系的一門新興學科,其不同于其他語數外等傳統課程,是一門以實驗為主要基礎,以小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現象為主要對象,將學生日常生活和科學研究有效結合起來的一門基礎性的自然學科。小學科學課程對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提高科學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啟蒙作用,其在小學教育階段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科教學教師必須重視并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以便更好地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石國強.淺談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09(11):55.
[2] 葉冬月.重視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2013(7):6-7.
[3] 鄭海娜.探討如何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5(9):172.
[4] 張曉靜.小學科學有效性課堂教學的建構[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29):70-72.
[5] 姜霞.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建構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課堂[J].小學科學,201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