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微觀教學法為主要理論依據,以中職學校中“汽車故障診斷”實訓課程為主要內容,探討“微課”于其中的教學策略與意義。
【關鍵詞】中職 汽車故障診斷 微課 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6B-0096-02
計算機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促進了新興教學技術與策略的發展,“微課”成為新時期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從優勢上看,“微課”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規律以及學生認知生活習慣特征,并且具有可重復性、高針對性以及共享性,對傳統教學輔助、現代探究式教學均具有關鍵作用。在我國以現代化技能人才為培養目的的中職教育發展進程中,“微課”更是具有研究與發展的必要性。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與發展,社會經濟結構、發展模式以及人們生活方式均發生了顯著變化。在移動電子端與網絡通信的發展與普及背景下,教學被賦予了新的目的與方法,因此,教育范疇內憑借“微觀基礎教育模式”衍生出“微課”概念,激起了教學研究領域的廣泛關注與探討。筆者認為,基于微觀教學法的“微課”策略對中職學校“汽車故障診斷”實訓課程而言具有較高的教學研究價值,如何充分發揮“微課”優勢培養出現代化汽車領域技術人才,應引起現代化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
一、微觀教學法與“微課”
微觀教學法是項目教學模式的范疇內概念,主要指教學圍繞具體問題展開,通過直接、針對性的方式完成某部分知識點的教學任務的教學模式;“微課”是在微觀教學法基礎上依賴于信息技術的一種教學模式,現階段以視頻為主要格式,具有教學內容少、資源質量高、可視化以及主題突出等特征,在教學中具有積極的研究與應用價值。
二、汽車故障診斷實訓課程教學現狀
“汽車故障診斷”是中職學校汽修專業中的重點課程,旨在培養學生通過各種汽車故障表現判斷其故障部位的能力,是汽車維修技能形成的基礎環節,通常以實訓課程為主要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經驗性特征。但現階段中職學校的“汽車故障診斷”實訓課程教學仍存在部分問題,筆者將其總結為以下幾點:(1)“重理論輕實踐”,教師仍將大部分精力置于理論教學上,企圖使學生通過記憶“汽車故障知識體系”達到教學目的;(2)無法兼顧不同學生在汽車故障知識體系中薄弱環節的特殊性,“一刀切”教學模式不利于實用性技術人才的培養;(3)傳統的教學模式與具有較高靈活性的“汽車故障診斷”課程契合度下降,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存在普遍的“混沌”現象。
三、如何在“汽車故障診斷”實訓教學中應用“微課”
(一)“微課”導入,引發討論
“汽車故障診斷”實訓課程以培養學生的技術分析能力為主要教學目的,課程的基礎應首先在于包括發動機、底盤、電氣以及車身等在內的模塊結構;教師應使學生在課程學習后達到通過汽車表象進行具體故障部位判斷的水準,并進一步通過具體故障部位的觀察與測試完成故障原因、維修思路等方面的評估。要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教師在實訓課堂的導入環節可充分借助“微課”模式進行策略完善。實訓課程的導入具有其特殊性,不僅要使學生在學習前進行知識的充分提取,并在形成基本結構的基礎上進入思考模式;同時也應具備實訓課程特有的實踐優勢。
例如,教師在實訓課堂前呈現“一輛2012款卡羅拉轎車在長時間運行后,處于怠速狀態,但出現了發動機過熱,電動風扇停止情況”的故障微課案例,通過遠程教育技術使學生在各個電腦端或手機端獲取微課資源;在瀏覽微課資源的基礎上,學生應完成故障原因的上報任務,例如,學生將“風扇電機故障損壞”“冷卻液溫度傳感器損壞”以及“風扇保險絲熔斷”等可能存在的故障因素上報;此時,學生多處于具體的故障知識回憶中,無法從整體上全面考慮各種故障可能性,教師可順勢展開課堂自由討論活動,并及時參與總結,使學生在頭腦風暴模式中快速思考。隨后,教師通過遠程操控各學生的電腦端,在微課的播放過程中使用階段式解截屏的方式進行具體引導,使學生根據“故障現象——故障部位——故障點”的思路進行各分支思考,以此規范學生的判斷思路。“微課”導入的本質目的在于從“實踐現象”入手開啟學生的學習活動,而非從純理論入手,符合實訓課程的根本要求。
(二)基于微課的“汽車故障診斷”實訓
實訓環節是學生在“汽車故障診斷”學習過程中的關鍵,教師可利用“微課”模式完善傳統實訓課堂中“故障種類多、解決途徑多、知識結構不明確”的缺陷,使“汽車故障診斷”的教學具有更高的針對性,使學生對汽車故障的判斷更具體、全面。其中,教師可首先借助“微課”的可視化優勢,進行“配套式”的微課設計。如,將“電機供電故障的案例”通過視頻截取制作成合集,使學生從動態角度獲取該故障發生時的具體表現,為其實踐能力提供真實情境。在“真實案例”的微課資源基礎上,制作包括“繼電器檢查與排除”“溫度傳感器檢查與排除”“保險絲的檢查與排除”等在內的故障判斷類分支微課,使學生在進行微課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拓撲式”的故障評判認知結構,由此提高實訓課程的有效性。另外,在“學習式”的配套微課資源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在汽車故障診斷實踐中的技術水平,教師可開拓“探究式”的微課模式。例如,呈現“奇瑞出租型(49000km)急加速熄火,且行駛中發沖,故障燈正常”的微課視頻案例,使學生以小組方式進行故障討論分析,并在討論過程中形成分析思路與解決方案。如“(1)使用專用診斷儀診斷,觀察故障碼輸出以及怠速數據流參數;(2)加速踩剎車,判斷剎車力度;(3)測加速狀態下數據流,觀察進氣壓力”的分析方案,以及“因進氣壓力異常,判斷為壓力傳感器故障,采取更換絕對壓力傳感器的維修策略”的解決方案。總之,教師在利用“微課”完善實訓教學時,要避免進入形式主義誤區,只有遵循教學規律的優化才能真正發揮微課的本質價值。
(三)“微課”模式的復習體系
我們知道,“微課”最經典的優勢在于教學時間短、內容少、針對性強以及可重復利用、提取自由等方面,因此,利用“微課”模式進行“汽車故障診斷”的復習教學策略優化十分必要。筆者認為,教師應對日常微課教學資源進行及時分類與歸整,為學生提供完善、富有邏輯性、符合操作規律以及學生認知特征的復習體系。例如,依照“故障現象——故障部位——故障點”的檢測程序,首先,從“汽車不能行駛”“汽車行駛無力”“汽車行駛異常”“汽車滲漏異位”“汽車過熱”的故障現象入手進行微課資源分類;其次,以故障現象為基礎,從“發動機部分故障”“底盤部分故障”“電氣部分故障”以及“車身部分故障”的故障部位入手進行微課資源歸集;另外,根據不同部位的故障情況分別對不見本身故障、部件配合故障以及定位干擾故障進行具體知識點的微課分類。由微課的資源主題歸整規范學生汽車故障診斷的思路,進行實訓復習。
綜上所述,“微課”是極具現代化意義的新型教學模式,從學生認知發展規律上看,該模式具有新穎性,符合學生學習興趣,具有較高的個性化水平。但從教育的本質目的上看,“微課”除了其本身的短小、精湛以及可提取性優勢外,必須被科學、合理地應用于教學中,才能充分發揮其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
[2]蘇小兵,管玨琪,錢冬明.微課概念辨析及其教學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7)
[3]孟慶博,羅文華.從微課大賽作品看翻轉課堂教學創新實踐[J].教育科學,2015(5)
[4]趙瓏,許鋒華.微課教學中先行組織者策略的應用[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12)
[5]劉小晶,張劍平,杜衛鋒.基于五星教學原理的微課教學設計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1)
[6]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
【作者簡介】傅明偉(1967— ),男,本科,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講師,研究方向:教育。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