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 要】分析廣西糧油保管員職業教育培訓的現狀與問題,提出從教材、培訓生源、師資建設等方面推進廣西糧油保管員職業教育培訓的發展。
【關鍵詞】廣西 糧油保管員 職業教育 培訓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6C-0176-03
糧油保管員作為糧食行業特有工種,于2004年首次列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2005年7個國家職業標準的頒布實施,結束我國糧食行業無國家職業標準的歷史,標志著糧食行業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實施職業培訓進入規范化、科學化軌道。糧油油保管員職業技能鑒定工作不僅技術性強,而且政策性也非常強。國家推行糧食行業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后,主要以持證上崗和憑證提薪等形式來規范糧油保管員隊伍。因此,糧油保管員職業資格證書的鑒定考核直接影響保管員隊伍的穩定和糧食安全工作的發展。糧油保管員職業技能培訓在糧油保管員職業資格證書的鑒定考核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如何做好糧油保管員職業技能培訓,讓技能培訓帶動糧油保管員整體素質及技能的發展,是每個糧油保管員職業技能鑒定部門需要認真落實的事情。我們一定要堅持以國家職業標準為基礎,以崗位需求為核心確保糧油保管員技能培訓工作的質量。
一、廣西糧油保管員職業教育培訓的現狀與問題
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原廣西糧食學校)從2004年開始推行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對糧油保管員職業教育改革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本文予以總結介紹。
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是廣西保持糧食特色專業的翹首。2004年經審批,廣西壯族自治區糧食局組建成立廣西糧食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將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廣西糧食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該鑒定站由學院具有糧油儲藏專業背景的優秀教師、校企合作的糧食企業精英和骨干老師組成,經過多年的學習、實踐與研究,總結并采用了適合本土特色的教學方法。近10年來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糧食局的組織下,該鑒定站承辦了廣西區內的糧油保管員職業教育培訓與鑒定工作,不斷為廣西糧食行業培訓和輸出優質糧油保管員。
在糧油保管員培訓的發展過程中,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一邊吸收先進經驗,一邊摸索前行,遇到了一些困難,也在不斷尋找解決辦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體落實的措施和具體實施環節上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教材稀缺。目前全國各地的糧油保管員職業技能培訓基本依據《糧油保管員》國家職業標準和《糧油保管員》職業技能培訓教程。糧食行業職業技能培訓教程《新版糧油保管員》和《糧油保管員職業操作技能考試手冊》,由國家糧食局人事司組織編寫,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它們的產生凝聚了糧食行業前輩與專家辛勤努力的汗水,展現了國家糧食局領導的魄力和責任。它們囊括了深厚的糧油保藏理論知識,而且詮釋了糧油保藏工作涉及的工作程序,注重技能,將技能擺在職業技能培訓中顯要的位置,體現了歷史的新突破。但該類教材的編輯與更新沒有能緊跟著時代發展的大步伐及時修正,而且有些內容與現實工作有差距,對現實的糧油保管員職業技能培訓造成一定困惑,影響培訓效果。
(二)培訓生源參差不齊。廣西糧食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接收的培訓生源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高職在校生和近幾年的應屆畢業生,他們的主要特點是年輕、學習能力較強、計算機水平比較高、接受新鮮事物和新知識的能力較強,但技術操作能力比較差;另一類是全區各糧庫在職在崗的工作人員,有60%為26歲至45歲的男性,專業對口性不高,整體文化層次不高,存在專業知識薄弱,在具體工作中會依賴個人經驗,但具有很強的技術操作能力。面對不同的培訓生源,需要研究合適的教學方法,以實施“因材施教”。
(三)師資隊伍建設滯后。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采取校內培養和外部聘任相結合的方式,建設了一支有一定教學經驗的,以中高級以上職稱為主的,素質較高、結構合理,能適應培訓工作需要的專兼職教師隊伍,以保證培訓質量。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組建了一個專業基礎過硬和業務水平極高的糧油保藏人才資源庫,一共有10名在崗在校教師,其中正高職稱一人,副高職稱8人,有7人畢業于河南工業大學(原鄭州糧食學院)的糧油儲藏專業。然而,糧食行業起起伏伏的發展狀態使糧油保藏專業社會認可度越來越小,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糧油保藏專業生源逐漸流失直至專業消失。在這樣的環境下,糧油保藏人才資源庫中的小部分教師在糧油保藏技術方面的業務沒有得到鞏固和提高,反而變得有點生疏。還有部分中堅力量在為廣西糧油保管員職業教育培訓不斷努力奮斗,他們在依然堅持學習和交流,到糧食行業中走訪,到生產一線中掛職鍛煉,積極吸取經驗教訓,把企業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帶進課堂,教育和培養更多優秀的糧油保管員。目前如何吸收企業優秀人才到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糧油保藏人才資源庫中和提高在校糧油保管培訓教師的操作能力是糧油保管員培訓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
(四)培訓效果不夠佳。糧油保管員職業教育培訓要體現實效性與職業化。糧油保管員職業技能教育主要以實際應用的經驗和操作技術要領為主線,而以理解和把握適度的概念和原理為輔助。目前的糧油保管員職業教育培訓主要為糧油保管員考證服務。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為了確保考證通過率,培訓教學主要圍繞著考試進行,培訓效果與送培單位的要求不一致。
另外,糧油保管員在糧食收獲季節會特別繁忙,所以糧油保管員的培訓時間有一定限制,而且糧油保管員脫產參加培訓的時間不能太長,一般培訓周期約為9-12天。糧油保管員考證的考試分為理論知識考試和操作技能考試,考生理論知識方面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會出現囫圇吞棗的現象,所以在“學以致用”方面不夠理想。
因此,現代糧油保管員職業教育培訓應當多引入現代職業教育的先進理念,借鑒先進的國內外經驗,合理運用多媒體和其他先進的科技,運用3D動畫、情景模擬和遠程教育等多形式的培訓方法,發揮各方面的優勢,提升培訓效果,將實際工作操作與培訓教學更好地結合起來。
二、廣西糧油保管員職業教育培訓的整改與建議
(一)校企合作,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培訓教材。借鑒當今先進的德國職業教育模式,聯合行業專家、企業技術能手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培訓方案,共同構建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新課程體系。以實際典型保管員工作任務為載體,采用以項目教學法為主的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提高學習成效,實現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學習。與行業專家、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共同編寫工學結合的特色教材和學習材料,共建實訓基地,實現資源共享。在編寫適用本地教材和學習材料時,要有針對性,凸顯地方特色,例如在編寫“糧油品種的基礎知識”內容時,根據廣西濕熱氣溫的特性,針對廣西主要儲藏的糧食種類如玉米、稻谷和小麥等進行研究,加大研究力度和研究篇幅,而對其他的糧食種類可以適當刪減,做到“有的放矢”;在編寫“糧油儲藏應用技術基礎知識”時則收集更多的實戰經驗,融匯各種適用本土特色的實際操作,讓教材內容更豐富,更具地方特色。
(二)針對培訓對象設計不同的教學流程和方式,積極為社會培訓服務。根據主管部門區糧食局的工作指示,教學內容涵蓋糧油物理檢驗、糧食微生物檢驗、糧油昆蟲認識、糧庫倉儲運作和糧食儲藏技術,可以滿足廣西糧食行業、食品企業、糧油加工企業對糧油檢驗和糧油儲藏人才的需求,為社會開展技術服務。
按照各等級國家職業標準的要求, 針對不同培訓對象設計相應的教學流程與方式,合理安排好教學時間。對于有些大型的實力雄厚的糧食企業,可以采用多種培訓方式,如新員工入職培訓、基本功培訓和出外考察學習培訓等。對于處于收糧繁忙期,學員一般很難脫產學習,可以將整個學時分為自學和面授兩個階段,培訓機構先將教材、學習資料與實踐技能要求提前寄發給學員;學員根據個人需求做好自學計劃,找到相應模塊和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然后再集中學習。對于一些保管員比較集中的地區,可以采取上來培訓和下去授課相結合,送教上門,既能方便基層學員的學習,又減少了培訓人員的費用支出。
為提高糧油保管員整體素質,糧油保管員職業教育培訓不僅包括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的培訓,還包括職業素養的培訓。糧油保管員職業素養的培訓可以根據企業的規模和特點選擇靈活的培訓時間和培訓方式進行,例如邀請培訓教師到企業中對員工進行集中培訓,主要從員工禮儀形態訓練、心理素質培養和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進行。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工作內容實行現場化。與校企合作單位共同研制一套高質量、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實用的《糧油保藏》多媒體課件,以及電子教材、電子教案和模擬真實工作的教學案例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將現場教學和多媒體課件有機結合,比如利用3D技術將糧食害蟲標本進行三維立體拍攝并編輯形成一套形象生動的動畫,學生通過模擬操作、觀察等方式了解教學內容;比如遇到操作性很強的工作環節,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與校外實訓基地合作教學,將學員帶到現場教學,或者由教師團隊到現象拍攝,制作教學影片,或者由專業人員將實際工作場景進行動畫設計,制作畫面清晰和通俗易懂的情景模擬動畫,實現“教學現場化”。開發“遠程教育”課程,由教師團隊與企業骨干共同協作,運用多媒體工具進行現場拍攝,后期進行編輯,輔助一定的理論知識,制作成影像作品,并在指定時間段由指導老師和傳授經驗者通過QQ、微信或者視頻等方式進行疑難解答,既能縮短教學距離,又能進行現時溝通,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四)師資隊伍建設要實現“走出去”。糧油保管員工作操作性很強,要求培訓教師具有扎實的教學技能和與時俱進的保管員實操技能。這就要求對鑒定站的培訓教師做好進修與提升的計劃,重點放在提升培訓教師對糧油保管員實操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傳授實操技能的能力。為實現糧食倉儲企業高質量、持續、科學地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科學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在現代糧庫管理中,建設“智能化”數字糧庫、運用氣調技術和開發新型綠色儲糧防護劑等先進技術陸續運行,需要糧食企業加快學習的腳步。在先進技術傳播的過程中,要求培訓教師行走在前列,積極參加新技術的學習和培訓,讓先進技術更快更好地傳給糧食企業。
在校糧油保管員培訓教師接觸糧庫一線崗位的機會不多,要真正掌握實際操作技術和熟悉糧庫基本工作流程,至少需要花費3-6個月時間,需要學校提供機會讓這些老師走出學校,脫產到糧庫中磨煉。具體做法,建議學校每年派一位培訓老師到糧庫脫產鍛煉學習,每位培訓老師到糧庫脫產鍛煉學習的時間周期為3年。 (下轉師資隊伍建設的另一個“走出去”是走出廣西。廣西糧庫儲存糧食主要以稻谷和玉米為主,同時也儲存小麥、大豆和高粱等糧食。隨著電商和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廣西糧庫儲存的糧食種類會越來越多,這就要求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要向其他地區的糧庫學習儲存其他種類糧食的豐富經驗和技術。另外,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糧油保管員師資隊伍也要走出廣西,向其他省份兄弟單位借鑒先進的技術、科學的培訓方法和完善的管理模式。
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始終堅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黨的教育方針,重點建設和推進廣西糧油保管員職業教育培訓與鑒定的發展。同時主動對接廣西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社會、經濟、糧食行業發展的需求,推進以點帶面、整合辦學資源,圍繞糧食行業推動廣西糧油保管員職業教育培訓與鑒定工作的發展,為更多糧油企業培養高質量的糧油保管員,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黃益群.淺談規范開展糧油保管員職業技能鑒定工作[J].科技信息,2007(35)
[2]許方浩.關于糧油保管員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糧油倉儲科技通訊,2012(6)
[3]唐柏飛.我國糧食儲藏的現況及發展趨勢[J].中國糧食經濟,2007(1)
[4]鄭春燕.糧油保管員職業技能的實踐與探索[J].黑龍江糧食,2011(6)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