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魏曉菲, 劉 蕾
(1.青島北洋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山東青島266001;2.青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政務辦理服務中心,山東青島266001)
?
以人為本的建筑創作
張建華1, 魏曉菲1, 劉蕾2
(1.青島北洋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山東青島266001;2.青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政務辦理服務中心,山東青島266001)
【摘要】闡述了人類需求,分析了“以人為本”的建筑設計理念,強調了“以人為本”的重要性,指出建筑設計應全面提高人類的生活環境和質量,協調人、建筑與自然的關系,注重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建筑創作;建筑設計;以人為本
建筑創作的目的是滿足人的需要,建筑師的服務對象是人。建筑設計的過程,就是將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物化的過程。這就需要建筑師善于體驗生活、體驗空間、體驗環境。建筑設計的結果是要能夠與人對話,要講究人的尺度,要有人情味。以人為本,體現在建筑設計中就是在建筑設計開始立意與構思的時候就要非常清楚,建筑是為所有人服務的,它的最高宗旨就是通過舒適的建筑空間的塑造,完美流線的組織,以及與周圍環境的完美融合達到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目的。
1建筑創作的以人為本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建筑設計的要求也有所變化。不過健康、舒適、綠色環保是人們不變的追求。以人為本的建筑再也不能只停留在高呼口號的“初級階段”,更應該實實在在地體現人文關懷。“甲流”爆發后人們對建筑健康層面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從“非典”到“甲流”,政府和開發商及設計師,都要樹立尊重自然,以人為本的理念;政府在設計容積率等指標時要為防疫留下空間;規劃設計要考慮全局,一切從科學出發,不能完全受經濟利益驅使;要加強建筑和衛生兩個領域的交叉性研究,完善公共衛生和安全方面的技術規范和標準的約束力和執行效果。
現在的很多建筑層高不夠,對人體健康易造成傷害。污染空氣是隨著熱空氣上升的,如果層高達到3 m,那么室內2 m高的空間內空氣是干凈的。而現在很多地方過于追求高容積率帶來的利潤,層高越來越低。目前全國房子層高普遍低于3 m,室內干凈空氣層低于2 m,容易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鑒于此,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空氣的流動特性,把空氣的污染在設計的初級階段就降到最低。
現在頗為流行的玻璃幕墻也并不見得多么好。玻璃幕墻帶來的光污染問題一直被批評,但是直到“甲流”來臨,玻璃幕墻的另一個負面效應才得到重視:妨礙通風。現在的賓館、寫字樓、公寓大多采用玻璃幕墻(圖1、圖2),通風全靠中央空調和排風機。由于中央空調基本上是送混合風(即回風和新風混合在一起),不僅不安全,而且要耗費大量的能源。日前,北京硅谷電腦城為了增加通風,在玻璃幕墻上開出一些窗戶,僅此一項,就花了超過30×104元。

圖1 國內風起云涌的玻璃幕墻

圖2 北京硅谷電腦城
如果能夠多用些自然通風,在經濟和安全方面,都會有更好的效果。“健康建筑”的理念,并不一定是高技術、高產品、高設備來支撐的,而且也不一定要提高造價,而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方法。健康建筑最基本的理念就是,一切材料的選擇、規劃都要根據人的需求來設計。
2建筑面前人人平等
什么是建筑面前人人平等呢?建筑師是為所有人服務的,不管老人孩子,健康的人還是殘疾人都有平等的權利去使用建筑,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建筑是面向所有人的。
國際上無障礙建設始于二戰后,一些發達國家從50年代開始大規模的無障礙建設,在城市逐漸形成了無障礙環境,為殘疾人和行動不便的老人、婦女、兒童等參與社會活動創造了條件。1961年美國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個《無障礙標準》。而后,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相繼制定了有關法規。如今國際上無障礙建設的理念已從“方便殘疾人”發展到“建筑以人為本”。
目前,在國際上通用的建筑無障礙設計標準大致有6個方面:
(1)在一切公共建筑的入口處設置取代臺階的坡道,其坡度應不大于1/12。
(2)在盲人經常出入處設置盲道,在十字路口設置盲人辨向的音響設施。
(3)門的凈空廊寬度要在0.8 m以上,采用旋轉門的場所需另設殘疾人入口。
(4)所有建筑走廊的凈空寬度應在1.3 m以上。
(5)公廁應設有帶扶手的座式便器,門隔斷應做成外開式或側向推拉式,以保證內部空間便于輪椅進入。
(6)電梯的入口凈寬均應在0.8 m以上。
3建筑空間的合理利用
居住環境的設計應該非常人性化,充滿人文關懷。比如:青島某新區設計就人情味十足,汽車停車位做得很充裕,進出的線路流暢、便捷,連路邊的馬路沿石,都不是常見的棱角分明的、呆頭呆腦的那種,全是弧線的、矮矮的,可能是怕開車不小心碰到刮傷車漆。建筑內外所有的護欄扶手都是直徑3.5 cm的圓管,因為這個數字最符合人體工程學,手握住時又舒適又安全。值得一提的是,每個單元門口的報箱是嵌入墻體的,既節省面積又整齊美觀,更為與眾不同的是每戶報箱都一分為二,左邊隔出三分之一是專供放牛奶瓶的,右邊的三分之二是放報紙信件的,兩邊各有門鎖。這雖然是件小事,卻顯示出開發商對業主生活的悉心體貼。
房間里把客廳、書房、臥室相連的陽臺做成了陽光房,雖然這個傳統意義上的陽臺比普通的陽臺寬幾十厘米,可總體建筑面積并不會增加多少,但卻從視覺上、心理上增加了一個活動空間。不難想象,在冬日的陽光里,一家人在這個專屬的空間里會彌漫著多少的歡樂與愜意啊!兒童臥室設計在陽面,這是考慮到兒童比成年人更需要陽光的緣故,陽光能使兒童體內的鈣質不流失,有利于兒童的骨骼成長。為了安全起見,兒童房里的窗戶特意在窗框上安置了鋼化玻璃制的隔柵,以防兒童攀爬時不慎墜樓。廚房與餐廳的設計布局很合理,從儲菜、洗菜、切菜、炒菜、放菜到餐桌的擺放,到就餐,整個流程科學完美。更令人感動的是保姆房的設計,雖然面積很小,也不向陽,但房間緊湊、實用、功能齊備,設計師在房間東側的墻上,還專門設計了一個伸出去的底面為三角形的小飄窗,筆者相信在每天上午陽光燦爛的某一個時段,應該有一束陽光能擠進這個狹小屋子,哪怕是片刻,這個小屋里也一定會是溫暖。
4結束語
人作為建筑使用主體。所有建筑設計,以人為本作為出發點,以人為本是建筑設計的主題,高水準的建筑規劃設計,營造出高品質空間,營造出有利于交流的環境,讓我們的生活都在快樂和和諧的情況下進行。人們喜歡宜人的空間,不愿意在狹窄或空曠的空間進行活動。建筑師在設計中,應該包括各種建筑環境,建筑空間,街道空間,廣場綠地,園林小品等,各種設施都是完整而有活力的。
人文建筑是精神與物質的和諧統一,是人與時間、空間以更和諧的關系相處。人們的肉體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容器——建筑,必將穿越歷史的迷霧,體現杰出人文價值和關懷,精神和肉體的庇護不是那些冰冷的材料,而是人性溫暖注入其中的永恒精神價值——人對生命本身深刻的激情。所有建筑都顯露出人為滿足需求所運用的聰明才智,那些需求不僅只是遮蔽、保暖和膳宿,還是關乎于某種更深刻、更能喚起情感,也更世界性的東西,是關乎美、關乎永恒、關乎不朽。
參考文獻
[1]楊永生.建筑百家言[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88.
[2]賈衡.人與建筑環境[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1.
[3]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4]盧濟威.建筑創作中的立意與構思[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5]趙萬民.教師學術論文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6]楊永生.建筑百家言續[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7](美)愛德華·T·懷特.建筑語匯[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張建華(1979~),男,本科,工程師;魏曉菲(1988~),女,本科,助理工程師;劉蕾(1979~),女,本科,工程師。
【中圖分類號】TU201.1
【文獻標志碼】A
[定稿日期]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