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高石 本報記者 楊沙沙
一系列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人成為美國房地產市場最大海外買家,但外媒同時也關注到,中國買家赴美購房熱5年來首次降溫,因此認為中國人在美國買房的“蜜月期”已經過去。但也有分析認為,中國人在美購房數量、金額仍將繼續增長,說“蜜月期”已過,還有些為時尚早。
數百萬美元豪宅受沖擊最大
彭博社27日報道稱,美國地產商協會最新發布的年度美國住宅市場國際買家報告顯示,在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間,中國投資者連續第二年成為美國房地產市場最大海外買家,中國買家在美購房總金額達到273億美元,但同比下降13億美元,這是自2011年以來,這一數據首次出現下滑。與此同時,在購房數量上,也由去年的3.4327萬套,降至今年的2.9195萬套。
這些數據的下滑,引起市場的擔憂。彭博社認為,中國買家熱衷購買美國房產的時代已經終結。報道援引紐約地產經紀商大衛·黃的觀點稱,“因為來自中國的客人少了,美國住宅成交受到的影響非常明顯,尤其是250萬到300萬美元以上價位的豪宅,受到的沖擊很大,要么降價,要么耗的時間很長才能成交”。
有在美華人2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人目前在美國買房的態度依然積極,對富豪來說,人民幣貶值是無所謂的事情,但以美國南加州為例,由于房源有限,因此成交量不多。另外,限制中國人買房的重要因素是,美國投資移民名額已經爆滿,出現排期情況,由于在短時間內拿不到綠卡,加上所謂區域投資移民出現一些詐騙案,中國人目前投資移民的腳步趨緩,買房也只能放一放。
三大因素導致“降溫”
負責編寫上述報告的美國地產商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勞倫斯·云在接受彭博采訪時將“降溫”歸咎于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人民幣貶值、資本管制加強等因素。“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以及人民幣貶值是導致中國人在美購房步伐有所放慢的重要原因,今年3月美國二手房房價的中位數同比上漲6%,若加上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的因素,中國買家面臨的漲幅起碼要在10%,而在如加州和紐約這樣中國買家首選的購房地,價格漲幅更是遠高于這個數字”。
此外,數據顯示,有71%的中國買家購房為現金全額支付,從美國金融機構獲得按揭融資的比例僅為20%。因此,勞倫斯認為,資本管制的加強,對中國人赴美購房趨勢起著重要作用。
美國房依然有吸引力
“蜜月期”真的就這么過去了嗎?“中國經濟雖然減速,但即便是降至6%,還是遠高于多數國家,這就意味著有可能繼續產生富裕階層來支撐美國的房地產市場。”勞倫斯對后市的走勢依然持樂觀態度。
“我們選擇在美國購房,可以說是一種多元化的投資,但也不能說完全就是為了投資而買房,我們還非常看重美國的自然環境,還有子女的教育問題。”剛在佛羅里達州購買一套房產的余先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的女兒很快就要上大學了,因此盡管沒有綠卡,他還是選擇在美購房,“孩子以后可以住在這里,我們本想買個5室的房子,后來發現匯率一直在跌,就趕緊買了現在這個4室的,價格也相對便宜一些”。
全球房地產服務商戴德梁行最新發布的《中國對外投資市場報告》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投資者在海外房地產市場累計投資達17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跨境房地產投資來源,僅次于美國的190億美元。報告預計,今年全年中國境外投資交易額將會增長50%。美元將會持續走強,從而吸引更多海外資本。這正是中國人在美購房“蜜月期”還遠未結束的最好注腳。▲
環球時報2016-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