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向東(上海行健職業學院 上海 200072)
高職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以上海行健職業學院學生為例
吁向東
(上海行健職業學院 上海 200072)
摘 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們的身高、體重等身體形態指標不斷優化,但在巨大的學業和競爭壓力下,體能和體質水平卻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該文通過對上海行健職業學院的2012級、2013級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并分析結果,以揭示高職學生的體質健康現狀,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為今后進一步改善與提高高職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學生 體質健康 調查 對策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他們肩負著祖國進步與發展的重任。梁啟超曾經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可見大學生的強大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意味著什么。而強健的體魄則是少年智、富、強的基礎。為此,我國從1985年起,進行了5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這幾次監測結果表明,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們的身高、體重等身體形態指標不斷優化,但在巨大的學業和競爭壓力下,體能和體質水平卻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因此,該文旨在通過對上海行健職業學院的2012級、2013級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并分析結果,以揭示高職學生的體質健康現狀,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為今后進一步改善與提高高職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提供參考。
1.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上海行健職業學院2012級、2013級男、女生各200名,合計800名。
1.2研究方法
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測試法、數據統計法等方法進行研究。
2.1身體形態指標分析
BMI評價人群身體形態發育水平的重要指標。從表1可以看出,2012級和2013級男生的BMI指數基本呈現正態分布,其中正常體重人群分別占63.5%和60.5%,說明男生的體重基本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而女生方面,2012級和2013級女生正常體重和較低體重者占據了總人群的70%以上,超重以上人群只占15%左右,可能是女生對于體重問題比較在意,因此通常會把自己的體重控制在較低范圍。
2.2身體機能指標分析

表1 BMI指數測試成績評價表

表2 肺活量體重指數測試成績評價表
肺活量是反應機體呼吸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與身高、體重呈密切相關。由表2可以看出,2012和2013級男生的合格率均達到了90%左右,其中2012級男生的良好率達到了75%,2013級男生達到了69.5%,均具有較高水平。而女生在這一項上這表現較差,雖然合格率均達到了85%左右,但良好率只有52%(2012級)和49.5% (2013級)。這提示我們,在心肺功能方面女生較弱,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表3 立定跳遠測試成績評價表

表4 1 000 m(男)/800 m(女)測試成績評價表

表5 坐位體前屈測試成績評價表
2.3身體素質指標分析
2.3.1立定跳遠
立定跳遠主要是用于測試下肢爆發力的項目。從表3可以看出,高職男生的立定跳遠及格率達到了95%左右,良好率也分別達到了81%(2012級)和73%(2013級),說明大部分學生的下肢力量、身體協調性及發育水平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高職女生的立定跳遠合格率也達到了90%以上,但是良好率分別只有56%(2012級)和61%(2013級),與男生相比,還存在比較大的差異,這與女生平時不愛運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較少也有一定的關系。
2.3.21 000 m(男)/800 m(女)
1 000 m(男)/800 m(女)作為評價速度耐力的重要指標,主要是測試學生個體的有氧耐力水平,衡量人體體質健康狀況和整體運動能力。從表4可以看出,男生、女生的耐力水平總體狀況還行,合格率均為85%左右,但相較而言,男生在良好率方面體現出了一定的優勢,分別達到了42.5%(2012級)和40%(2013級),而女生的良好率則只有34%(2012級)和26%(2013級),還處于較低水平。由此看以看出,在有氧耐力方面,男生和女生都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其中女生需要在這一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
2.3.3坐位體前屈
坐位體前屈是用于反應人體柔韌性的測試項目。從表5的測試結果來看,高職男生的坐位體前屈合格率達到了90%以上,良好率達到了60%左右,具有較好的水平。高職女生在這一項目中的表現更為優秀,合格率到達了93%以上,良好率達到了77%以上,優秀率也達到了35%左右。可以看出,柔韌性方面,女生要優于男生。
從上述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在身體形態指標中,男生的身材勻稱程度較女生差,超重和肥胖的人數較女生多;在身體機能水平方面,男生水平較好,肺活量體重指數的測試成績明顯高于女生,而女生在這一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身體素質方面,男生在速度、耐力、下肢爆發力方面較女生好,但仍有提升的空間,在肩臂力量方面,男生的表現較差,水平較低,而女生,在柔韌性和腰腹力量方面具備較高的水平。
(1)通過各個渠道進行健康宣傳教育,讓學生深刻領悟健康是個人發展的生物基礎。倡導學生參與運動,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與價值,培養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
(2)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結合高職教育的特色特點,深化體育課程改革,開展形式多樣、合理有效的體育課程,少安排或者不安排學生不喜歡、枯燥的課程內容,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
(3)進一步加強體育教學工作,在高職3年都開設體育課,使體育教育貫徹整個高職階段。開設更豐富的體育選修課項目,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
(4)優化體育活動環境,開展多形式、多類型的校園體育活動,為廣大學生提供一個參與運動的平臺和氛圍,使他們能夠擁有一個輕松活躍的體育運動環境。
參考文獻
[1]楊貴仁,盛志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朱子丹,徐永生.高校新生身體素質狀態的調查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5):150-151.
[3]崔世君.高職院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分析與課程改革對策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8(2):87-90.
[4]程偉銀,鮑志宏.關于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課程論思考[J].體育與科學,2004,25(4):75-77.
中圖分類號:G804.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7(a)-0052-03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9.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