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龍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7-0243-01
在數學教學中,讓問題由學生自主地解決,就是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教師只對特別復雜的問題作點撥),讓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因為"問題"是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奮劑,是創造的起點,也是數學教學研究的核心。這里所談的"問題"并不是一般性的問題,而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學生通過觀察、想象、思索、分析、綜合、比較、判斷,由學生自己提出的具有探討性、發展性、開放性、創造性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激勵學生主動去思考,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1.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質疑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開端
傳統的教學是教師提出問題,促使回答。這種問答式教學,學生的思維受到教師的限制,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把學生變成了接受知識的工具,沒有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這樣學生不僅不會思考問題,而且也缺乏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和能力,缺乏質疑的意識,提不出什么具有價值的問題。所以教師應善于營造良好的氛圍,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思考,刺激學生刨根問底的心理,產生探索、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求知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采用做游戲、講故事、擺弄實物、繪畫、列舉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聯的事物,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團,形成懸念。例如在教學"總價=單價×數量"這個關系式時,我先拿出一支鋼筆,告訴學生這支鋼筆要5元,然后拿出同樣的鋼筆3支,現在是4支同樣的鋼筆。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給出的條件,提出問題。學生看著實物,提出了相關的問題,并由此歸納出了"總價=單價×數量"。又例如在教學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時,通過講故事的方法來激發學生他提問。"一天孫悟空摘來一個蘋果準備分給豬八戒和沙和尚,孫悟空說:我分給沙和尚 2/4個蘋果,分給豬八戒1/2個蘋果"。 孫悟空話音剛落,豬八戒就吵起來了:"猴哥偏心,給我分得少些,我不干!"講完故事后,我問道:"同學們,孫悟空究竟分得公不公平?他們倆誰多誰少,怎樣比較呢?"這下課堂便熱鬧了,同學之間相互爭論,有的同學還動手畫,也有的同學還拿出一個蘋果進行分配。通過這一分,把問題解決了。他們說:"孫悟空不偏心,豬八戒和沙和尚分得一樣多。沙和尚分2/4,得了這個蘋果的一半;豬八戒分1/2也得了這個蘋果的一半。借此,我啟發學生歸納出了比較兩個異分母分數的大小的方法。
2.啟發學生猜測、聯想是培育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
因為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受知識和生活閱歷的局限,只對具體形象的內容,生動活潑的形式感興趣,然而對那些抽象的內容,思路比較窄,通常情況下提出問題只有那么一點點,一個方向,不深刻。而猜測、聯想則是提高創造能力的重要基礎。讓學生通過已知事物對結果進行猜測、聯想能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溝通知識間的內部聯系,產生新的疑問,所以教師要多引導、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測和聯想,熱情地幫助學生多層次,多方位地發散思考。例如教學分數應用題時,首先讓學生對含有分率的句子,盡可能地從多方面展開聯想提出分散性的問題,如從"男工是女工的4/5"這一已知條件,可以提出下列問題:(1)女工是男工的幾分之幾?(2)男工比女工少幾分之幾?(3)女工比男工多幾分之幾?(4)男工是男女工總數的幾分之幾?(5)女工是男女工總數的幾分之幾?學生帶著有個性色彩的理解是最有靈性和創見的。教師要珍惜學生的獨特的見解,充分發揮學生的智慧。
3.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是深究問題
抓住事物內在規律和本質,深入思考,提出不同的問題,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來說是很難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精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在質疑中提出具有深刻性、創造性的問題來。例如在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學生通過轉化練習后,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相互質疑,問:"同學們在做轉化練習時遇到了什么問題,請提出來共同討論。"
3.1 同時移動除數和被除數的小數點的目的是什么?
3.2 移動小數點以誰為標準?
3.3 這樣移動的根據是什么?
讓學生通過討論,深入研究問題的發展變化,從而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總之,我們應該在教學指導思想和方法上進行大膽的改革,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大膽地質疑,即使是些希奇古怪的,不著邊際的問題,我們也不要橫加指責和批評,而應該循循善誘,逐步教會他們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就會由"敢于提問"向"善于提問"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就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