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鳳
領導是團隊的核心作為領導者,應了解和理解團隊成員的心理尊重他們的要求,以服務治理心態培養團隊精神。團隊精神是一個成功團隊建設的血脈。團隊精神有凝聚團隊成員的作用,團隊的目標是把團隊成員聯結在一起。團隊精神不僅能激發個人的能力,而且能激勵團隊中的其他人,鼓勵團隊中的所有成員發揮潛力、探索和創新。對于創建學習型組織來說,團隊精神的影響力是深遠的。看來,我們需要盡早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訓練孩子的合作行為,增強孩子的團隊意識。唯有如此,才能讓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快地適應團隊生活,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
一、利用身邊的點滴小事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小事做起,是最有效的一種方法。比如,教室的衛生要保持干凈,就得每一個學生都要養成不亂扔廢紙的習慣,同時還要互相監督,告訴學生如果我們每一個學生不齊心合力,那我們班的衛生有得被點名批評了,難道我們甘愿在全校挨批評嗎?聽了我的話,在以后的日子里,教室的衛生一直保持干干凈凈。在這件事的帶動下,教師的桌椅也比以前擺放整齊了,窗臺上的盆花再也不用我操心了。再比如,升旗、上課間操時,由于極少數同學忘穿校服,忘戴紅領巾,而影響了班級成績,辜負了大家的共同努力,這極少數同學為自己的疏忽深感自責,這樣,他們也懂得了集體的成績要靠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應該如何去做才有利于團隊的合作成功。一次,我在操場發現了一群螞蟻搬運糧食,我就和孩子一起觀察螞蟻,一只螞蟻拖不動比它體積大許多倍的食物,但幾只甚至幾十只螞蟻相互配合,就能拖得動了,這是螞蟻團隊的勝利。通過生活中這些小事潛移默化的影響,團隊意識會在孩子的腦海中慢慢形成的。
二、利用游戲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孩子都喜歡做游戲,好多游戲都屬于集體活動,我用這類游戲作為紐帶,來培養孩子的團隊意識。記得去年“六一”節,學校組織了拔河比賽,從選拔選手到訓練的過程,我一直強調孩子們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所在位置的作用,在我的帶動下,我們班竟贏了比他們年級高的一個班,這完全的團隊的力量在影響著他們。再比如,課余時間的跳大繩,要先分好小組,然后明確誰是掄大繩的,誰是要到里面跳繩的,最后還要告訴學生,掄和跳要互相配合,不要只為完成自己的任務,掄繩的要看誰要進而把握節奏,跳繩的要看掄繩的何時讓你進。孩子在這些身臨其境的游戲中,慢慢體驗什么是團隊意識,什么是合作精神。
三、創造機會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要培養孩子的團隊意識,教師還要注意多給孩子提供鍛煉的機會,或者運動,或者游戲,而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和研究性活動,無疑是不錯的選擇。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要求學生不但要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所以,社會實踐活動和研究性活動,已經列入學生的課程標準中。因此,教師要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研究性活動,不斷了解學生在這次活動中所擔當的任務,以及任務進展情況,還要了解學生所在小組的其他成員的任務及完成情況。多關心、鼓勵、表揚學生,從而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感受到自己的主動性地位和不可缺少的角色,從而更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團隊意識。另外,通過讓學生參加夏令營等活動,對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些活動中,來自不同學班級的不同性格的學生相聚在一起,都要求學生在一個新的團隊中進行。學生在各種各樣的團隊活動中逐步獲得了鍛煉,團隊意識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起培養起來。
四、引導學生靠攏團隊
為了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我讓每一位學生都向團隊靠攏。我采用了班干部輪流制度,讓每一位同學覺得作為班干部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處處以集體利益為主,每一個學生都要輪流負責各項工作,一學期下來,學生們不論在哪一方面,首先想到的是班集體的榮譽,我們班級在各方面的成績都遙遙領先,作為班主任的我,還有了更多的時間來研究教學。有了團隊意識,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也都提高了,對將來走入社會有很大的幫助。當然,在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時,還要注意不允許學生為自己沒盡到職責尋找任何借口,因為一味的遷就,會助長學生形成自私、固執等不良個性,而這些將會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未來的孩子一定要有團隊精神,優秀的團隊意識是孩子必不可缺少的能力,我們不要猶豫了,趕快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