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桂麗
摘 要:隨著教育的發展,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方式亟待改變。生活化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生物與生活密切相關,初中生物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很有必要。其有效策略如下。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
初中生物知識非常豐富,而且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初中生物新課程標準強調了生物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所以,初中生物教師要注重生物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要讓學生通過生活化的生物教學更深刻地感悟到生物知識的實用性,進而能夠靈活運用生物知識更科學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既鞏固所學生物知識,又提高實踐能力,同時使得自身綜合素質得到提升。那么,初中生物教師需要運用哪些生活化教學策略呢?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1.生活化課堂形式。教師要打破傳統的“黑板”教學模式與“筆記”教學模式,實施教學模式改革,實施相對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對于初中生來說,生物是比較新的一門課程,學生會對新鮮的事物產生興趣,教師要抓住這一點,改變課堂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提供可以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使其產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例如在講解生物系統與生物圈時,難點在于生物系統各部分之間的密切關系,教師要聯系校園生態系統,讓學生進行討論,研究二者的區別,生物系統離我們并不遙遠,教師要讓學生及時提出不同的意見和想法,真正理解生物系統。
2.生活化師生關系。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一直是處于高高在上的,學生甚至不敢與教師交流,對于不會不懂的問題,也就一直模棱兩可,卻不肯向教師提問。教師要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師生之間的相處要像朋友甚至是家人一樣,這樣就有利于教學工作的展開。教師要善于活躍課堂氣氛,比如在講解營養物質這一課題的時候,可以先問問同學“今天都吃了什么啊”“你們覺得什么食物最有營養啊”,向平常的聊天一樣,和學生進行溝通,良好的開始就有利于接下來的教學更好地開展,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二、教學方式生活化
1.課堂形式生活化。課堂形式應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對于初中生,剛剛接觸生物這門課程,既好奇又緊張。課堂形式可隨意自然一些,完全可以擺脫由教師講解課本,學生記筆記的方式,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表現自己,不僅僅于成績上對學生進行提高,同時也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表現力得以提升。同時,形式多樣的課堂會使生物從其他科目中脫穎而出,使其更具親和力與表現力。
2.師生關系生活化。師生關系是一個很微妙的話題,如果處理得當,就不僅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也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在課堂上,師生更多的是朋友,是家人,不僅僅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在這其中,教師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幽默風趣的說話風格是最能打動人的,即便是偶爾的自嘲幾句,也能夠極大地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對生物這門課的熱情。教師應努力塑造自己的語言風格,張弛有度,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新型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三、教學內容生活化
1.課堂內容生活化。對于初中生來說,生物課程是一門新的課程,他們會對它充滿期待。而且,生物來源于生活,教學過程中容易和學生產生共鳴。初中生物教學要充分利用生物的這一學科特點,多讓學生觀察身邊的生物系統,多舉例,讓深奧的理論知識生活化。例如,在講解《鳥的生殖和發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結合自身經驗對鳥的外部特征進行描述,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然后層層深入,使學生掌握鳥的生殖方式和發育過程。
2.實驗材料生活化。初中生物教學離不開實驗材料,教師對實驗材料的選擇意義重大。調查發現,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精密儀器的使用雖能引起學生的好奇,但學生操作起來不方便,有時反而影響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熱情。此外,精密儀器價格昂貴,學校往往配備不齊全,達不到每一位學生都獲得操作機會的標準,容易使未獲得操作機會的學生產生不平衡心理,影響他們的狀態。所以,初中生物教師要懂得從生活中獲取實驗材料。例如,在講解《植物的蒸騰作用》時,教師可以讓每一位學生事先準備一盆植物和一個透明塑料袋,用塑料袋套住植物并扎好,放置于陽光下十分鐘,讓學生進行觀察,塑料袋上布滿水珠,說明植物具有蒸騰作用。這種實驗不僅取材方便,而且每一個學生都能動手參與,活躍了生物課堂氣氛,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
四、課后活動生活化
1.生活化課后作業。初中學生一直比較關心課后作業的問題,如果課后作業一直是繁雜的筆記,學生就會產生厭煩心理,長久以往就會對生物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一定要對課后作業進行改革,將課后作業與娛樂結合起來,使學生更能容易接受,也樂意去完成。例如在進行植物的講解時,就可以讓學生養一些小植物,每天觀察植物的變化,將得到的經驗用筆記錄下來寫成總結;或者在講解生物遺傳學,可以讓學生觀察身邊存在的有關生物實例。這樣,學生就會樂意接受,也能夠加深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以便于更好地運用到生活中。
2.生活化社會實踐。社會實踐一向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學校要組織學生進行生活化的社會實踐。比如關于環境與健康這一課程的講解,就可以組織一些生活化的社會實踐,讓學生討論吸煙對人體身體健康的影響、疫苗的作用等,學生按照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調查,最后得出一定的結論。采用實踐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將生物與生活更好地結合,更加熱愛生活、關注生活,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生物問題。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好地運用學習到的生物知識。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一個好的教育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未來。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水平,提高學生課堂的積極性及參與社會實踐的主動性。通過生物生活化的教學,可以拉近學生與社會的距離,使其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在今后的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還應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進行不斷的完善與創新,以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周盧婷.芻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4(25):29.
[2]林文波.淺析實現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措施[J].新課程(中學).2015(02):39.
[3]楊世春.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