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新
?
基于焦慮理論視閾下的運動失誤現象探析
劉建新
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湖南 吉首416000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以運動失誤現象為研究載體,以焦慮理論為研究視角,對焦慮與運動表現關系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進行回顧和總結,探析焦慮與運動失誤關系的理論假說及運動失誤產生的原因,得出具有參考價值的現狀分析報告,尋求有效的綜合干預措施,旨在為教練員、運動員進行相關的心理訓練提供借鑒。
關鍵詞:焦慮理論;運動失誤現象;運動焦慮
隨著競技體育的快速發展和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運動員心理素質對比賽結果的影響越發明顯。哲學家Kiregaard在《恐懼的概念》一書中最早提出了焦慮理論,正常的運動焦慮表現為不安和擔憂,過度的運動焦慮就會失去對自己情緒的控制,持續的運動焦慮將會導致病理狀態,形成一種遇到困難消極悲觀、性格脆弱等特征[1]。由此可見,運動焦慮是導致運動失誤的最主要原因,筆者結合焦慮理論對焦慮與運動失誤關系的理論假說及運動失誤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旨在為教練員、運動員進行相關的心理訓練提供借鑒。
1相關概念的界定分類
1.1焦慮、運動焦慮的概念認識
焦慮是個體在擔憂自己不能達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續威脅下形成的一種緊張不安、帶有懼怕色彩的情緒狀態[2]。運動焦慮則一般是在運動情境下產生的,是指運動員在比賽或訓練中對當前具有潛在威脅的情境產生的擔憂和傾向,表現為緊張、憂慮、擔心、不安等情緒狀態。
1.2焦慮的分類
Spielberger(1960)提出了狀態—特質焦慮理論,焦慮分為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兩種[3]。特質焦慮與個體的個性心理特征密切相關,是一種較為穩定并且持續時間較長的情緒狀態。狀態焦慮通常表現為恐懼、憂慮和心神不寧等心理神態,是一種瞬間的情緒反應。狀態焦慮最佳的研究領域集中在焦慮現象的多維度性質,其由認知焦慮和軀體焦慮組成。認知焦慮是在認知及情緒上的一種消極評價,對行為表現的過度擔憂和消極應對;軀體焦慮則大多數通過機理及生理表現出來,并伴隨著諸如手心冒冷汗、心跳頻率加快、呼吸短促之類的身體特征。
2焦慮與運動失誤關系的理論假說
2.1倒U型曲線理論
耶可斯和多得森建立了倒U型理論,倒U曲線理論是解釋喚醒與運動表現關系的最著名的理論假設之一[4],該理論假說認為:當運動員的喚醒水平處在最低時,其運動表現較差,隨著喚醒水平的不斷升高,運動表現也逐步提高,但當喚醒水平進一步升高時其運動表現不僅不隨著提高,反而開始下降,其只有處在中等喚醒水平時,運動表現才為最好。

圖1 焦慮多維性示意圖
倒U曲線理論詮釋了喚醒水平與運動表現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反映出運動表現中的失誤現象與焦慮之間的內在聯系。運動焦慮與運動失誤之間則呈現出一種“U”型曲線,具體表現為:當運動員的焦慮水平處在最低時,運動失誤率為最高,隨著運動焦慮的升高,運動失誤率逐漸降低,但當運動焦慮進一步升高時其運動失誤率開始慢慢上升,只有處在中等的焦慮水平,運動失誤率才會最低。這也就說明當練習者或運動員處在最高或最低的焦慮水平時,其運動表現能力均比較差,從而更容易產生運動失誤現象。
2.2逆變理論
逆變理論的基本觀點是由Smith和Apter(1982)提出來的[5],逆變理論是一種有關動機、情緒和人格的理論,強調個體行為的復雜性、易變性和矛盾性,導致逆變的三個因素是:突變事件、挫折和飽和。

圖2 喚醒與成績之間的關系
突變事件的發生在體育比賽中屢見不鮮,不同運動員在面對和處理該類事件時所表現的情緒心理也有不同,在嚴肅的狀態下,個體處在較高喚醒水平時是焦慮的,這充分說明突發事件極易給運動員帶來焦慮情緒,并且根據其動機狀態會在不同的心理狀態間進行經常性的逆變,從而導致運動失誤。挫折和飽和源于運動員自身的情緒表現,其是體育比賽中運動員產生焦慮的主觀因素,由于不同個體心理特征及技戰術水平的差異性,在面對突變事件所表現出的行為特征,將增加運動員的挫折感,意識到自身存在的某些不足,從而造成行為表現不受機體所控制,進而產生運動失誤現象。
2.3最佳功能區理論
最佳功能區理論由前蘇聯學者漢寧提出,力圖解釋個體績效差異,即指個人均可達到最佳績效點,但個人最佳績效點均有差異,在最佳績效點這一平面上,偏高或者偏低,績效均會受影響。
運動焦慮與運動失誤之間的關系遵循最佳功能區理論,個人的焦慮臨界點不同,運動失誤產生的機制也就不同,當焦慮水平超過或者處于低于區域,無論是行為表現還是操作成績都將受到影響,從而極易造成運動失誤,只有當焦慮水平處于最佳功能區時,個體才可獲得最佳表現成績。最佳功能區理論對于每一個運動員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也就是說,個體的理想技能區段也是獨特的。
2.4多維焦慮理論
Martens(1982)提出了競賽焦慮的多維性[6]。多維焦慮理論認為認知焦慮與軀體焦慮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焦慮對運動表現的影響是有差異的,兩個基本的假設:第一,認知焦慮與運動表現之間存在著負向的線性關系;第二,軀體焦慮與運動表現之間符合上述所提到的倒U曲線理論。
這兩個基本的假設表明,認知焦慮處在最高位置時,其運動表現最差,則越容易產生運動失誤現象,相反當認知焦慮持續下降時,運動表現將慢慢改善,運動失誤的發生率也將呈下降態勢。而軀體焦慮更多的是基于生理方面的變化,其與運動焦慮是相互聯系的,也就是當認知和情緒過度緊張時,軀體會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并通過心跳加快、呼吸短促、手冷且濕等表現出來。
2.5突變理論
突變理論是1987年由法基和哈迪提出的[7],該理論認為:生理喚醒與運動表現之間的關系符合倒U型理論,但其前提是運動員對擔憂或認知焦慮水平的感知較低,當認知焦慮水平處于較高位置時,喚醒水平超過最佳喚醒點時,運動表現能力則會迅速受到影響,產生一種突變,或者稱為災變。
突變理論反映出:當個體處于較高或較低焦慮狀態時,其會堅持處理當前所面臨的突變事件,但個體的生理喚醒水平會阻礙其正常運動行為表現的發生,進而極易引起運動失誤現象。
3運動失誤產生的原因
3.1運動員個性、人格特質
運動員的個性、人格特質決定著臨場的處事能力和行為表現。個性可以理解為人類認知、情感和活動的性質[8];人格則定義為用來預測一個在某一情況下所做行為的反應特質。個性、人格特質及其行為特征具體表現在:一方面運動員性格內向,具有明顯的成就定向特征,有時難免出現固執,難以靈活掌握場上局面的情況;另一方面運動員性格外向,臨場不易緊張,但容易情緒化,導致成績不穩定。Auwede等人綜合研究文獻后指出,優秀運動員更具有信心、善于自我調節、情緒控制能力出眾、有較強的認知結構和思維方式。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優秀運動員相比其他運動員有較多的積極心理特征和較少的消極心理特征。
因此,運動員個性、人格特質對體育比賽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并且個性、人格特質一旦形成,會在極其廣泛的時空范圍內或賽事過程中凸顯出來,使得在不同條件下表現出不同的行為特征。
3.2強烈的求勝欲望,期望值過高
運動員一般具有明顯的成就定向特征,在強烈的求勝欲望面前所表現出肌肉僵硬、動作不協調等行為,反而制約了自身能力的發揮,求勝欲望的控制,得益于認知和情緒的有效把捏,以及對比賽期間的行為表現持積極態度,在認知上不過分擔憂,同時對自身進入深度剖析,掌握好自己的各種特質后,針對存在的優劣勢,保持一種內在的驅動力,這種驅動力的生成則能有效控制強烈的求勝欲望,人之好勝,只可比較自己。
期望值是一種不甘于自身的平庸,希望對自身能力及比賽成績進行一定的提升,可運動員在成就定向特征面前則表現的越加焦慮,源于期望值的制定不合理。期望值太低,則無法激發起運動員的積極性,從而產生消極的認知和情緒;期望值過高,則會超越運動員的最大心理承受力,從而失去信心產生運動焦慮。所以應根據自身平時的訓練成績確定適當的期望值,把握好期望值的效度,這對有效控制運動失誤現象具有明顯的現實意義。
3.3對傷病及社會反應的恐懼
對傷病的恐懼分析,可以分為兩種情形,一種為擔心在比賽中受傷,進而產生運動焦慮;另一種為以前在訓練或比賽中受到過傷病的困擾,從而產生心理陰影,這兩種對傷病的恐懼,極易造成運動員在比賽中產生運動焦慮,從而影響比賽成績。另外,體育比賽中運動員對社會反應的恐懼是多方面的,比如父母、同伴、師長及新聞媒介對個體都有較大的影響。當各類因素交織在一起,運動員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表現,尤其對于年輕運動員來說,各方面都不夠成熟,面對外界的壓力容易表現出恐懼的心理活動,進而產生消極情緒、焦慮等,并惡性循環造成運動失誤。
3.4對自身自信心及認知的消極評價
運動員的自信是其性格特征的重要構成部分,同時也是運動員在比賽中取得良好成績的心理基礎之一,對自身自信心及價值的消極評定,其行為特征也將受到影響,表現為采取消極的思維方式來分析和處理當前所面臨的比賽,在運動情景中則顯得越發焦慮,無法保持清晰的頭腦,個體技戰術水平也不能體現,在不同程度也決定了運動員在競賽中的行為表現,進而產生運動失誤現象。當自身認知焦慮水平過高或過低時,生理喚醒對運動表現的影響將表現為負性,那也就是說,當運動員對自身認知進行消極評價時,那么運動員臨場行為表現也將受到影響,從而極易產生運動失誤現象。
3.5運動員的技戰術能力及運動智能的不夠
自身綜合素質、技戰術水平是心理素質的物質基礎,運動員體力、技術、戰術訓練水平的不足,將直接影響到承受外界壓力能力的大小。因此,技戰術水平對于運動員的競賽焦慮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焦慮情緒在自身技戰術水平不高的運動員身上較為容易產生,從而致使在比賽中出現不同程度的失誤現象。另外,運動智能的不足與運動員的文化水平和知識修養密切相關,對技戰術意圖的理解和實施則可充分體現出個體運動智能的高低,不同的比賽、對手與賽事環境能夠利用自身優勢來掌控比賽,其必將發揮出運動員良好的運動智能水平。
4建議
1.運動員需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知識修養,以改善其認知結構和思維方式,同時也應正確認識和理解焦慮情緒,將焦慮水平穩定在適宜位置,并對自身認知及自信心進行積極評價。
2.在平時的訓練中需增加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來降低焦慮帶來的影響,同時還應加強運動員對技戰術意圖的理解及對比賽的掌控力,強化心理素質的訓練及靈活多變的技戰術的運用。
3.教練員需注重培養運動員優秀的個性與品格,因材施教,不斷提高運動員技戰術水平和應變能力,努力提升運動員的自尊與自信心。
4.焦慮情緒的產生是正常的,客觀對待外界環境所帶來的影響,不斷加強運動員的自我調節與控制能力,不斷提升比賽經驗。
參考文獻:
[1]張育清,閆萬軍.運動競賽焦慮研究的進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8,2(2):61-64.
[2]馬啟偉,張力為.體育運動心理學[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05.
[3]Spielberger, C.S. Theory and research on anxiety. In C.S. Spielberger (Ed), Anxiety and Behaviour,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66, 3-20.
[4]Yerkes R M, Dodson J D.The relation of strength of stimulus to rapidity of habit formatio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 of Psychology,1908,18:459-482.
[5]Apter M J. The experience of motivation: The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reversals.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82.
[6]Morris, L, Davis, D. Hutchings, C,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Components of Anxiety: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vised Worry Emotionality Scal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1, 73: 541-555.
[7]Hardy, L, Fazey, J. The Inverted U Hypothesis: A Catastrophe For Sport Psycholog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For the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Vancouver. June, 1987.
[8]季瀏,張力為,姚家新.體育運動心理學導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11.
作者簡介:劉建新(1993-),男,湖南邵陽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7-0106-3
doi: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7.043
Analysis About the Phenomenon of Sport Error Based on Anxiety Theory
Liu Jianxin
Abstract:The essay takes the phenomenon of sport errors as the object by literature study and logical analysis. Fir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xiety theory, it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es and application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sport performance, explores theoretical hypothe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sport errors, as well as the reasons why sport errors occur. And then, it obtains analytical reports on present situation which has reference value, and seeks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torelated psychological training for the coaches and athletes.
Key words:anxiety theory; the phenomenon of sport error; sport anxiety
Sports and Science College,Jishou University,Jishou 416000,Hunan,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