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甜
摘 要:消費稅作為引導消費、體現產業政策的稅種,如今世界各國都在普遍采用。消費稅普遍的特點都是對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不可再生品、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商品進行征稅。本文就是對國際范圍內消費稅的變化趨勢進行分析,針對國內消費稅的變化提出個人的看法和解讀。
關鍵詞:消費稅;變化趨勢;國內政策
消費稅作為引導消費、體現產業政策的稅種,如今世界各國都在普遍采用。雖然世界各國在征收上采用的稅目稅率不盡相同,但普遍的特點都是對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不可再生品、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商品進行征稅。本文就是對國際范圍內消費稅的變化趨勢進行分析,針對國內消費稅的變化提出個人的看法和解讀。
一、國外消費稅的變化趨勢
(一)消費稅征收范圍的變化
1.為增加財政收入擴大消費稅征收范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發生主權債務危機的國家為應對危機、控制財政赤字,紛紛采取增稅措施,其中擴大消費稅征收范圍是重要選擇。比如,匈牙利為應對金融危機,從2009年1月1日起,將煤炭納入具有消費稅性質的能源稅征收范圍;澳大利亞從2009年7月1日起,擴大啤酒和葡萄酒消費稅的征收范圍;希臘2010年3月為削減財政赤字,采取了一系列增稅措施,其中包括對特定類型的產品開征奢侈品稅等等。
2.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征了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消費稅,將對環境有害的消費品和消費行為納入消費稅征稅范圍。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環境稅收數據庫資料,OECD成員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對污染產品征稅已相當普遍,納入征稅范圍比較常見的污染產品包括能源產品、機動車、包裝物、農業投入物、輪胎、電池、電子產品、潤滑油等。
(二)國外消費稅稅率調整趨勢
消費稅征稅對象的選擇性和多樣性決定了消費稅稅率的復雜性:不僅稅率方式有從價和從量兩種,而且不同稅目往往適用不同的稅率,甚至相同稅目基于不同的調節目的也會適用不同的稅率;不同國家,消費稅稅率的差異就更大。目前國際上消費稅稅率的發展變化主要有兩個特點:
一是稅率調整的環保因素日益明顯,即開始轉向按對環境影響的程度來設置稅率,污染程度越高,稅率越高,反之,污染程度低,稅率也低,甚至給予減免優惠。就以汽油消費稅為例,除多數國家都對含鉛汽油征重稅外,有的國家按含硫量征稅,對高含硫量汽油征重稅,如奧地利、比利時等歐洲國家;有的國家對添加一定比例的酒精(包括生物酒精)或其他生物燃料的混合汽油實行低稅率,如保加利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美國等;有的國家按燃油的污染程度征收特種環境稅,如丹麥、芬蘭、瑞典的二氧化碳稅,英國的氣候變化稅,韓國從2010年起改征的能源環境稅(之前是燃油消費稅)等等。此外,不少國家的能源稅和機動車稅開始考慮按排污量、碳排放量或者含硫量等污染因素來設置稅率。中國對汽油除區分含鉛與無鉛外,沒有考慮任何其他的環保因素,可以說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譬如說提高含硫汽油的稅率,對添加酒精的混合汽油實行低稅率等。
二是消費稅稅率存在逐步提高的趨勢,特別是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后,這種趨勢更為明顯。從OECD成員國看,2012年與2007年相比,絕大多數國家的燃油、煙、的消費稅稅率(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調。
二、我國消費稅的改革變化
我國消費稅是1994年稅制改革的產物,此后又不斷調整完善。2006年以來,我國對消費稅政策進行了多次較大的調整。
在2006年調整中,對游艇、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表等高檔消費品征收消費稅,提高了大排量汽車的稅率,相對減少了小排量車的稅收負擔,同時對已具有大眾消費特征的護膚護發品停止征收消費稅,表明了中央政府通過稅收手段,限制高消費行為的考慮。而擴大石油制品征稅范圍,對木制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征收消費稅,也表明了以稅收手段促進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的決心。
在2009年的調整中,主要是提高現行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不再新設立燃油稅,利用現有消費稅稅制、征收方式和征管手段,實現與成品油價稅費改革相關工作的有效銜接。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指出要“調整消費稅征收范鬧、環節、稅率,把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及部分高檔消費品納入征收范圍”。
而最近的一次消費稅改革在2015年,消費稅的變化主要有
(一)對電池、涂料征收消費稅
為促進節能環保,經國務院批準,自2015年2月1日起對電池、涂料征收消費稅。具體內容為:將電池、涂料列入消費稅征收范圍,在生產、委托加工和進口環節征收,適用稅率均為4%;對無汞原電池、金屬氫化物鎳蓄電池(又稱“氫鎳蓄電池”或“鎳氫蓄電池”)、鋰原電池、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和全釩液流電池免征消費稅;2015年12月31日前對鉛蓄電池緩征消費稅;自2016年1月1日起,對鉛蓄電池按4%稅率征收消費稅;對施工狀態下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含量低于420克/升(含)的涂料免征消費稅。
(二)中央對地方消費稅不再實行增量返還
國務院發布《關于完善出口退稅負擔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15〕10號),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理順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促進外貿穩定發展,國務院決定,進一步完善出口退稅中央和地方負擔機制,調整消費稅稅收返還政策,并自2015年1月1日起執行。具體內容:出口退稅(包括出口貨物退增值稅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出口退稅)全部由中央財政負擔,地方2014年原負擔的出口退稅基數,定額上解中央;中央對地方消費稅不再實行增量返還,改為以2014年消費稅返還數為基數,實行定額返還;具體出口退稅上解基數、消費稅返還基數,由財政部核定。
(三)汽車業稅率或降至3%
根據規劃,到2015年要完成增值稅改革,它的主要內容就是取消營業稅,把營業稅改成增值稅,這項改革完成后,之前汽車行業在制造領域17%的稅率將有望降至3%。 事實上,最近三次成品油消費稅的稅額提高,已經表明消費稅改革開始啟動。而汽車消費稅的改革方向和成品油是一致的,即由生產環節改為在批發或零售環節征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主任王曉明認為,這樣的稅制改革有利于消費者選擇節能環保汽車,實現理性消費。
(四)成品油提稅降價
2015年 1月13日起將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消費稅單位稅額由1.1元/升提高到1.2元/升;汽油、石腦油等消費稅額由1.4元/升提高到1.52元/升。這是2015年首次上調,但是2014年11月28日以來的第三次上調整。財政部、國稅總局有關負責人指出,適當提高成品油消費稅,有利于合理引導消費需求,促進節約利用石油,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
三、我國消費稅改革的原因及政策建議
(一)我國消費稅改革的原因
首先是調整經濟結構的需要。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面臨突出的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需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積極擴大國內需求,加大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力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國經濟的結構性轉型要求稅收政策的結構性調整。結構減稅政策因此成為近幾年稅收政策調整的基點。消費稅不僅需要通過合理增稅來引導消費、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協調,還需要采取合理、適度的減稅措施,積極配合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的政策要求,并有針對性地促進節能減排等特定目標的實現。
其次是環保的需要。如今,環境問題日益嚴峻,也日益受到社會公眾的關注。2013年中國大部分地區頻現嚴重霾天氣,更是讓人們意識到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這種背景下,進一步將污染產品納入消費稅征收范圍,合情合理。
第三是財政的需要。消費稅是中國重要稅種之一。據初步統計,2013年中國國內消費稅實現收入8 230億元,約占稅收總收入的7.4%,位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營業稅之后,是目前中國第四大稅種,是財政的重要收入來源。而我國目前消費稅與車輛購置稅兩項合計占GDP的比重2013年為1.9%,考慮進口環節消費稅,也就2%多一點。說明中國消費稅仍存在增長空間。
(二)我國消費稅改革的建議
1.消費稅減稅措施的兩點建議:
一是建議研究調整化妝品稅目,縮小其征稅范圍,只限對高檔化妝品(包括高檔護膚品)征收。具體可以通過制定高檔化妝品征稅目錄并適時動態調整來實施。理由是:①普通化妝品已經成為民眾的日常生活用品,對其繼續征收消費稅與消費稅的定位不符;②對消費面較廣的普通化品減稅:刺激消費,擴大內需。
二是根據成品油、機動車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包括CO2排放標準)設計稅率,對于污染程度較高的燃油和車型,從高征稅;對于污染程度較低的燃油和車型,從低征稅;對于大幅度降低污染程度的新型燃油和車型給予減免優惠。
2.消費稅增稅措施的三點建議:
一是適度擴大奢侈消費品的征稅范圍。對奢侈品征收消費稅,不僅可以增加財政收入,而且由于奢侈品的消費人群主要是高收入階層,對其征稅一般不會影響普通居民的正常生活,反而可以引導適度消費,減少鋪張浪費,達到間接調節收入分配的目的。
二是增加消費稅應稅服務項目。隨著“營改增”改革的全面推進,建議在服務業全面納入增值稅進行普遍征稅的基礎上,對特定服務業納入消費稅征稅范圍,除現行適用20%稅率暮娛樂項目以外,利潤率較高的廣告服務和高爾夫球場、商務會所等高檔消費場所都可以考慮納入消費稅應稅務項目征稅。
三是擴大對污染型、資源型產品的征稅范圍。例如將煤炭納入消費稅征收范圍。煤炭是主要污染能源,對其征稅有其必要性,許多國家都將煤炭作為消費稅的主要征收對象。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煤炭在中國能中具有特殊地位,其價格變動對經濟社會影響較大,必須考慮資源稅改革、消費稅改革、排污費改稅(煤是廢氣的主要來源)和征收碳稅對煤炭行業的綜合影響和社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