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摘 要:機械類專業的使用范圍比較寬廣,企業對于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斷增加,但是我國機械類專業教育形式還比較滯后,人才空缺比較嚴重。怎樣進行機械類專業的管理,順應現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需要根據現在高職教育的實際情況,以就業為主要內容,培養出更多符合高職機械類專業的人才,使得機械類專業課程系統構建和改革能夠更加順利的完成。
關鍵詞:工作過程;職業導向;機械類;現狀;解決的措施
高等職業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更多的創新型技術人才,其特征是為了更好的體現其能力,注重學習者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實踐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為了更好的完成任務,高職教育需要根據實際的教學任務,轉變過去學科型課程系統的教學形式,構建和企業密切相關的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并且根據企業的實際工作狀況、工作進度和工作情況進行課程組織,構建以職業能力為基本內容的專業課程系統,這也是現在我國高職教育課程轉變的主要方向。
一、機械類專業崗位需求和職業能力分析
(一)崗位需求分析
通過對相關企業進行市場研究,并且依據國家示范高職院校的構建成績,進行相關總結。機械崗位主要分為吻合崗位和較為吻合崗位兩種類型。前者包含了:機械類產品構建;產品試制、生產、檢驗等過程的設備安裝、調配、管理、操作和保護;普通機床的數控化改進等;后者有:機械一體化產品的生產、管理、銷售和售后服務等內容。
(二)崗位職業能力分析
機械類企業的工作過程是高職院校畢業生所經歷的多種具體工作崗位。各個崗位對職業能力的需求各不相同,為了更加合理的總結工作過程中以導向為主的機械類專業課程系統,這里就把這些工作崗位對職業能力的要求進行展現。以高職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強和具備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為基礎,機械產品生產和檢驗工作是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畢業生首選崗位之一。但是高職院校畢業生不能長時間停留在固定崗位中,他們通過長時間的鍛煉和經驗的吸取之后,能夠從事技能要求較高、發展空間較大的工作崗位,像是產品設計、工藝文件設計等內容。
(三)產品及工藝文件設計
高職院校畢業生在產品設計崗位的定位上主要體現在輔助設計,依據研發工程師所提供的原理方案或是整體構圖,進行子圖或是零部件的設計和制作,并且對產品進行試制;工藝文件設計主要是高職院校畢業生選擇的重要崗位,更是企業研發部門和生產部門進行溝通的重要道路,在該崗位的人員不但要在一定程度上明白產品的研究流程,還要掌握產品生產的相關技術。而且,對相關的機械產品設計,需要擁有一定的工業控制軟件編制能力。
(四)設備運行與維護
針對設備運行和保護職業能力,主要是對機電類企業的實際生產環境來說的。不但需要技術,更需要設備,所以一個機械類企業在運轉的過程中還要保證其加工設備的有效運作,所以這些設備的維修尤為重要。高職院校畢業生可以選擇設備運行和維護崗位,但是需要擁有對加工設備進行安裝調試、問題判斷和維修、柔性加工生產線(MPS)的安裝和調試、問題診斷和維護等方面的能力。
(五)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
售后服務這個崗位對人才的素養具有一定的要求:第一要擁有一定的專業素養,可以滿足長期出差的需求;第二對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要求較為嚴格;第三是職業道德和忠心程度的要求比較嚴格。
二、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課程體系設置
依據機械類產品構建過程中對各個崗位環節的職業能力分析發現,以“知識總量不變,知識排序模式的變化“為基礎,轉變傳統的科學教學形式,構建如圖2所示的機械專業課程系統的構建,設計出能夠涵蓋學習內容的多個學習環境,并在學習環境內部根據工作過程的相關環節進行教學。
其中,技術應用能力是課程的主要內容,其中具備一定難度的專業能力和使用能力,主要是為了處理“怎樣做”和“怎樣更好的進行”的問題。專業學習課程包含的內容主要是機械類專業最為基本的知識和能力,需要學生熟練掌握,技能訓練需要學生依照有關要求,培養良好的職業習慣。其中包含了機械加工技術、電氣控制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和變流技術等四個部分。方式運用能力課程主要是指那些在實際專業崗位能力使用方面的課程,設計的主要任務是為了更好的使用,把握相關技術,創造更為嫻熟的實際操作能力,例如典型機械產品的設計等。而且,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綜合使用能力,注重學生從整體出發,解決實際問題,還可以依照現在的生產過程和體系,把比較獨立的職業技術進行合理化運用,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可以構建多元化的典型系統作為教學對象,像是數控車、典型檢測設備和柔性加工生產線的安裝調試等內容。
在課程安排的時候,還要以課程學習和素養提升為基礎,進行科學合理布置,因為基礎學習課程的實行雖然不能立刻看到效果,還要注重學習課程和素養拓展課程的有效融合,還要考慮道德人格因素,這也可能是某個階段學生創新思路的關鍵點。但是素養拓展課程對學習者和職業發展范圍、適應能力來講都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龔凌云.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以機械制造類專業為例[J].繼續教育,2015(8):29-31.
[2]馬連霞,陳征皞.《機械基礎》及《機械制圖》課程整合的實踐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3(46):221-222.
[3]黃乾平,俞林.中高職機械類專業課程銜接問題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3,34(35):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