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周彥博
摘 要: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的不斷增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也遭受了摧殘。為了保護人類未來的生存環境,各國紛紛開始提出可持續性消費的觀點。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仍舊能看到許許多多違背可持續性消費的行為和思想觀念。在本文中,筆者將通過闡述可持續性消費的內涵、提出背景以及措施來向大家闡釋可持續性消費的重要性。
關鍵詞:可持續性消費;消費觀念不合理;環境保護;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但是為了發展經濟,一部分人選擇了犧牲環境。由此形形色色的環境問題也隨之而來,我們的生態環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壞。而可持續性消費,就是達到環境保護目的以及資源利用合理的前提下,滿足當代人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質量,而且不影響下一代人的生活。與可持續性生產一同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兩大要點,可持續性消費對于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可持續性消費的內涵
“可持續性消費”一詞的正式提出始于1994年奧斯陸專題研討會會議①,1994年UNEP在內羅比發表《可持續消費的政策因素》報告首次將“可持續性消費”定義為“提供服務以及相關的產品以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使自然資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務或產品的生命周期中所產生的廢物和污染物最少,從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孫啟宏在《可持續消費》一書中指出可持續性消費是可持續經濟發展的必然。伴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可持續發展已經被大多數國家所接受,人類在面對危及世界的環境問題面前,終于認識到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改變人類原有的單方面侵略自然的發展模式,為了未來子子孫孫更好的生存與發展。而在可持續性發展的定義下,對于我們個人而言,可持續性消費的意義則更顯重大,因為在生產活動中我們能改變得還不多,但是在消費行為里我們卻發揮著重大的作用,而且消費的引導作用本身也不容小覷,就比如說需求會對供給產生重要影響。面對著在消費觀念中可持續性與不可持續性的巨大差異,可持續性消費觀念的提出迫切且必要,一旦其被大眾普遍接受,那么有朝一日實現生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便是必然。
二、可持續性消費提出的背景
可持續性消費,除了人們通常意義理解的綠色環保及資源利用效率較高之外,可能還包括著保證人類健康、提高原有生活水平及方便舒適的體驗,從而促進社會不斷進步的含義。在2012年的聯合國可持續峰會即里約峰會的成果文件中通過其10年框架計劃②。在可持續性消費被提出和重視之前,人類已經面臨著許多嚴峻的考驗。
在此時提出可持續性消費的觀點,是因為此前我國甚至世界所面臨的形勢已經十分嚴峻,因此這項觀點的提出是十分必要的。隨著我國經濟體制逐步轉變,我國人民消費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受到西方消費思想和傳統觀念的約束,包括體制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人民在消費領域依然存在許多錯誤的消費觀念。比如一部分消費者對于理性消費了解不夠全面,經常會出現攀比消費和炫耀消費等現象,比如為了追逐潮流,盲目跟風,購買和自己經濟實力并不相當的奢侈品牌;一部分國家官員中也存在墮落消費和腐敗消費的現象,借辦理公務的名義,出入各種高檔會所吃喝娛樂,甚至收藏名人字畫或古玩;還有在經營者以及企業之中所出現的侵權性消費和非誠信性消費等等,比如商家貪圖便宜,生產、銷售劣質商品、假冒產品等,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賺取黑心錢。以上都體現出了可持續性消費觀點提出是相當迫切的。
而這一觀點的提出,不僅能解決我國面臨的以上幾類消費窘境,而且對于全世界,可持續性消費仍具有重大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意義。第一,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及增長率的提高。在1992年巴西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所提出的《21世紀議程》中明確指出:“雖然貧困導致某些種類的環境壓力,但全球環境不斷退化的主要原因是非持續消費和生產模式,尤其是工業化國家這類模式。”《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也強調:“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使所有人都享有較高的生活素質,各國應當減少和消除不能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方式。”顯而易見,非可持續性消費對于環境和經濟的損害是巨大的,可持續性消費的開展將減緩世界各國環境的破壞速率,實現整個世界經濟的持續發展。第二,有利于維護國家與國家之間關系的穩定,緩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諸多矛盾。例如,發達國家大多數公司都將生產廠房放置在發展中國家,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以極小的成本換取高額利潤。在這其中,極大程度上損害了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生存環境。可持續性消費強調公平與適度,有利于抑制發達國家的過度消費。提高發展中國家的消費水平,達到改善關系的目的。第三,有利于人類與社會的全面進步,在當代社會,精神層面的消費理應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并且有著趕超物質消費的趨勢。而受到一些攀比、拜金等消費觀念的影響后,現在的人們,在滿足了自身的日常生活需求后,反而去過多地追求奢侈品等,這就是墮落消費的體現,使人淪為物質的奴隸。可持續性消費特別要求人類通過精神消費建立崇高的精神基礎,注重社會發展和國民的價值觀培養,加強人們的道德關懷和人文思考。可見,可持續性消費對于人類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推動可持續性消費的措施
可持續性消費模式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消費模式,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可持續性消費模式的構建,促進可持續消費發展。我們必須以適應中國國情為基本出發點,以馬克思主義消費觀為指導。既要保留中國傳統消費文化的精華和優秀的成分,也要積極地借鑒、吸收國外的文化以及外國成就經驗,引進優秀文化思想,加以糅合,制定適合當代社會的消費觀。
作為一個國家中最為重要的主體,政府應首當其沖做好應對工作。在生產模式上,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以可持續性生產體系來取代;在經濟制度上,應該加強宏觀調控,建立完善健全的市場機制;在法律角度上,政府應該加強法制建設,健全法制體系以及社會保障;同時,要加強對公民的文化指導,讓公民了解消費者應該享有的權利和應該履行的義務,樹立正確消費觀,推進可持續性消費思想的形成。同時,司法部門應該加強執法力度,重重打擊不可持續性生產與消費的商家、企業;懲罰制度也應得到健全,嚴懲不惜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的行為。
企業和商家可以看成商業產物鏈中的生產者,首先就要做到堅持可持續的生產模式,鼓勵消費者參與可持續性消費而不是為了牟取暴利而拒絕可持續性消費;其次,應該主動接受廣大人民的監督,配合有關部門的執法,支持政府的相關政策。
而作為公民,每個人都有著為可持續性消費的建立出力的義務。首先,我們應該堅信我們的政府,相信他們的決策。其次,我們應該自主學習有關消費的知識,了解可持續性消費,樹立權利意識;從自己的身邊人做起,大力宣傳可持續性消費的重要性,配合政府的工作,里應外合地為可持續性消費獻出自己的力量。
四、結論
可持續性消費問題,既是企業生產方式改進的問題,也是公民消費觀念、環境保護意識和生活方式改進的問題。要想構建可持續性消費體系,就必然要以可持續性消費方式為基本消費方式。當可持續性消費觀念可以很容易被大眾接受,那么實現該體系的構建便成為了必然。
苑潔在《當代中國可持續消費發展問題研究》中說:“今天的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我們正面臨著艱巨的環境,在可持續消費構建的過程中,我們應全力杜絕不可持續性消費行為的發生,杜絕墮落消費、腐敗消費、盲目消費、炫耀消費等存在誤區的消費觀念。
建立可持續性消費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需要政府,企業和公民共同去努力,需要他們去提高自己可持續性消費的思想和意識。需要政府完善法制和市場體系,改變傳統的生產消費方式;需要企業全力支持政府的可持續政策,鼓勵消費者參與到可持續性消費里來;需要公民提升思想覺悟,提高可持續性消費的意識,自覺杜絕不可持續性消費行為。我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在不久的將來,可持續性消費體系將不僅僅是我們的期望,將成為我們所堅持的消費形式,成為現實。
注釋:
①http://baike.baidu.com/link?url=3RzptDn5dqFJxbGzG1kK3xUTIAUqm3_cGKvjNzlCjTBaBomvHA3SvxiodSD6rhOhosfgsFrt-w94mkiez2eTVq,2016年4月7日訪問
②http://blog.greeni.cn/greenblog/365.html,2016年4月9日訪問
參考文獻:
[1]杜延軍.可持續性消費評價指標體系及綜合評價模型[J].生態經濟,2013(8):73-76.
[2]康秋紅.對可持續性消費的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0(2):77-82.
[3]凌云.論可持續性消費倫理[D].江西師范大學,2007.
[4]楊賀盈,瞿祥華.可持續性的生產與消費模式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19(8):124-125.
[5]苑潔.當代中國可持續消費發展問題研究[D].山東輕工業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