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摘 要: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我國文化部門和財政部門共同實施了文化共享工程。本文針對當前文化共享工程建設狀況,提出了包括政府重視、經費保障、落實機構人員、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方法一系列推動文化共享工程建設的措施。
關鍵詞:文化共享;基層公共文化;資源;服務
文化共享工程作為我國當前大力開展,以對優(yōu)秀文化的提煉挖掘,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傳播為特征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得到了我國各級政府的廣泛重視。這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的開展,成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于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縮小地區(qū)之間文化發(fā)展差距,進一步提高全國各地人民群眾文化素質,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我國文化共享工程概況進行分析,提出了推動我國文化共享工程建設的措施及途徑。
一、我國文化共享工程概況
我國文化共享工程屬于文化創(chuàng)新工程,由國家文化部門和財政部門共同實施。這一工程的實施目的,在于滿足全國人民群眾在新時代的文化需求,切實改變全國一些地區(qū)特別是經濟欠發(fā)達的落后地區(qū)文化資源貧乏的現象。我國開展文化共享工程的途徑是通過對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挖掘和開發(fā),并通過現代信息技術來處理和傳播,以達到對其進行充分利用的目標。以計算機、互聯(lián)網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設中,對于構建優(yōu)化文化信息存儲平臺以及傳播網絡發(fā)揮了關鍵性作用。
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共享工程的關系和作用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由我國政府部門進行構建,屬于一種公益性的文化服務組織體系。其建立的目的也是為了滿足社會公眾對于文化的需求。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數量和層次都在不斷提高,各級政府也開始把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提上議事日程。基層公共文化體系作為中國文化共享工程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我國城鄉(xiāng)文化建設,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提高市民、村民的文化素質,縮小城鄉(xiāng)文化差異上發(fā)揮了獨特作用。
三、推動我國文化共享工程建設的措施及途徑
(一)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文化共享工程
要發(fā)展文化共享工程,首先各級政府對此必須高度重視。文化共享工程的實質上是一種社會公益性質的政府工程,這項工程所產生的效益主要是社會效益而非經濟效益,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來完成,如果得不到各級政府的重視,將注定無法開展。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到文化共享工程對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的促進作用,以及對提高我國國民素質的作用,把文體共享工程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要把文化共享工程建設與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相結合,找到適合當地開展文化共享工程建設的方式和方法,加大人、財、物投入,因地制宜的實施文化共享工程。
(二)建立文化共享工程的專項經費保障制度
文體共享工程是一項社會公益工程,主要的經費投入來自于政府,一些地方的文化共享工程之所以長期止步不前,原因就在于資金沒有得到落實。因此,各級政府建立文化共享工程的專項經費保障制度,要在財政預算中對文化共享工程所需的經費進行列支,并保證將經費足額撥付到位。財政部門在安排專項經費時,要注意各地區(qū)在城鎮(zhèn)、農村的差別,對于一些基礎條件差,需要資金相對較多的地區(qū)要多安排一些資金,以保證工作所需。為了保證專項經費專款專用,政府審計部門要定期對文化共享工程專項經費的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對發(fā)現違規(guī)使用專項經費的,必須進行處理。為了避免資金閑置,審計部門還應將專項經費的實際使用情況和經費預算情況進行對比審計,找出資金閑置或剩余的原因,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三)落實文化共享工程的實施機構和人員
文化共享工程是由國家文化部門和財政部共同實施,因此,各級政府的文化管理部門及財政部門是各地區(qū)實施文化共享工程的負責機構,肩負對文化共享工程的實施、經費落實、檢查、工作效果評估等職責。但是文化工程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不僅牽涉我國城鎮(zhèn),還包括我國的廣大農村地區(qū),僅以各地區(qū)文化管理部門作為負責機構是不夠的,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相結合,成立覆蓋我國廣大農村和山區(qū)的專門機構,并配備專職人員。對從事文化共享工程的專職人員要定期開展培訓和考核,確保其工作素質和能力達標。
(四)大力開展文化共享工程工作方式方法創(chuàng)新
大力開展文化共享工程建設,除了要在全國各地區(qū)設置文化站、建立圖書館等等,還應根據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利于新興的通信技術,實行工作方式創(chuàng)新。例如,要建立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信息資源庫,加大對計算機通信技術的應用,通過互聯(lián)網在地方網站進行傳播。另外,對有條件的地區(qū)可以加大投入,提高現代數字電視的普及程度,通過圖文點播等形式向農村地區(qū)傳播文化信息;對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地區(qū),要發(fā)揮好各村社廣播站和有線電視的作用,利用廣播和電視實現對農村特別是一些邊遠山區(qū)的覆蓋,以解決這些地區(qū)“看書難、看戲難”的問題,提高文化共享工程對全民全地區(qū)的覆蓋范圍。
四、結束語
文化共享工程作為一項社會公益性質的系統(tǒng)工程,只有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落實專項工作經費,配置相關工作機構并在工作方式方法創(chuàng)新的基礎保證工作措施到位,才能發(fā)揮其服務社會,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國民素質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許新龍.文化共享工程資源建設的策略與方法[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3,14.
[2]鄭建萍.文化“共享工程”農村基層點運行機制探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5,07.
[3]張秀麗.謝曉波.對文化共享工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