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艷
摘 要:高三是每一位高中生學習生涯中最關鍵的時期,也是充滿戰火味的時期,他們面臨著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殘酷,也帶著夢想憧憬著未來。而語文作為以母語為支撐的課程,對高三學生有著得天獨厚的影響優勢,尤其是在德育方面,更是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責任。如何有效發揮高三語文在這一時期德育滲透的作用,全面培養出既具備文化知識,又具有道德思想內涵的高中生,是每一位高中語文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高三語文;德育;教學
高中語文是以母語為教育基礎的科目,肩負著高中學生高尚情操的培養、健康情趣的修琢的重任。高三語文主要以板塊復習為主,比其他階段有著更豐富的知識積累,緊密聯系著高考大綱。即便如此,德育作為語文教學目標的重要任務,卻不能因此而忽略,更應該趁此和語文教學融為一體,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高中語文在吸收優秀文化的基礎上,靈活地、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一位即將畢業的高中學子,為以后進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基于語文教材的德育滲透
1.語文教材德育滲透的必要性
高三語文的板塊復習,都是緊密聯系語文教材的。語文教材中包含著經典的名篇名章,把每一個字眼都變成了美的熏陶。它的文字和德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僅形象優美生動,而且更有一種沁人心脾的藝術感染力。高三的學生正處于未成年和成年的分水嶺,身心發展已現雛形,高三語文如果能趁機將文章中包含的民族精神和優良傳統弘揚出去,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正是語文特有的優勢,文字便是它的喉舌,但又不像說教那樣乏味,它是潛移默化的熏陶,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莎士比亞說:“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同的理解使德育的發展更完善。所以,通過語文教材進行德育滲透是十分必要的。
2.現行語文教材德育滲透的缺陷
高三應是德育滲透的關鍵時期,但教材中德育卻呈現出一些缺陷。首先,社會精英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每一位學生都培養成社會精英。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德育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誠實守信、團結友愛的好公民。教材中大量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固然偉大,畢竟這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容易成為空泛的口號和理論。當然,這種精英社會的高尚品德可以作為每一位學生畢生追求的目標,但是基礎仍然是誠實守信、孝道等,更貼近實際生活的良好品德。不能做到大我,就盡力完成小我,否則,容易灰心喪氣,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趣味性。其次,教材內容刻板陳舊。我們的學生為什么熱捧外面的小說雜志?因為它們通俗易懂、雅俗共賞。經典固然重要,但不能太偏離實際,切合學生的實際需求,讓教材更具魅力。這樣進行德育滲透,才不會遭到學生的心理抵制。
二、基于課外讀物的德育滲透
高三學生基本已經完成各方面文學的學習,可以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課外讀物比語文教材具有更廣闊的文學邊界,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學形式,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百家學術的盛況可以讓學生領略不一樣的風采。同樣,課外讀物也有其不可否認的缺陷。課外讀物之多,猶如汪洋大海,其質量也良莠不齊。如果不是好的作品,有可能會把學生帶入迷惑之地,在德育方面會適得其反。所以,有經驗的教師會給學生適當推薦一些課外讀物,引導學生去讀適合他們的書籍,對閱讀方面進行經驗指導。教師可以給學生教授閱讀方法,不刻意追求曲折情節,注重道德思想的升華,追慕大師風范。在閱讀完讀物后,可以通過讀后感、小組討論等形式,及時總結,提煉出文學素養,將德育滲透到學生的內心世界。
三、基于多種組織形式的德育滲透
高中語文教學單純停留在教材或者課外讀物上會顯得枯燥乏味。尤其是對于讀了十多年書的高三學生,他們大部分已經厭倦了這種教育形式。我們可以模仿先賢孔子,每個人帶著自己的觀點列席而坐,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主動去討論,逐步將德育滲透到教學中。這種形式更受學生歡迎,因為這是學生自己討論出來的,教師只要做好適當的引導即可。或者將辯論賽形式引入語文教學,將德育有關的內容變成論題,讓學生分正方和反方,分別闡述和辯論。教師適時做好德育方面的總結,學生通過自身思辨,會更加切合體會其中的韻味。德育滲透的本質不變,但是組織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避免使處在高壓中的高三學生產生抵觸情緒。
總之,高三是每一位學生學習生涯中關鍵而又難忘的時期,其中飽含著激烈的思想震蕩,對其一生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語文教師作為人文精神的重要傳播者,必須正視其在德育方面發揮的作用。不論是基于語文教材還是課外讀物,語文教師都是學生德育的導師。如何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將德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的人文修養中,是每一位高三語文教師必須重視的問題。挖掘語文教學中德育的巨大潛能,為社會輸送更多的綜合性人才,對國民素質的提高有著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張萌.高中語文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