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雯
中國要強盛,必須要實施以德治國的基本方略;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實現以德治國方略的基本保證;少年兒童思想品德教育則處在基礎地位,也正是體現公民道德教育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基石。
一、尊重信任學生,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教育的第一原則是尊重和信任。尊重信任學生,意味著一種愛護和關愛的美好心靈;意味著一種涵養和寬容待人的高尚品格;意味著一種尊重和信任的情愫。
中學生的內心世界很豐富。要了解他們,只能用心換心,用信任贏得信任。
在日常接觸中,只有學生與父母和教師面對面敞開心扉,互訴衷腸,堅信學生上進的愿望,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需求。這就要求做教師的通過細心的觀察、傾心的交談、悉心的照顧,耐心的幫助,去了解他們成長的煩惱和心靈的需求。
1.愛國守法
愛國的思想教育最直接是通過周一的升旗儀式來體現的。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我們要敬隊禮或行注目禮,都有一種對國旗的敬畏之情。這是最好的思想教育之一。還有國家重大的紀念日,如: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宣傳活動,讓學生寫觀后感,以此讓他們勿忘國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讓學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還可以利用革命領袖和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跡和光輝業績來進行教育,尤其是以同齡人的先進事跡或有教育意義的事例進行教育。學生易于接受,有說服力。
2.誠實守信
“誠信”是一個人與社會、與個人之間相互關系的基礎性道德規范。孔子講“民無信不立”,是指國家的統治者應取信于民,否則就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國“無信不立”,領導者“無信不立”,家庭“無信不立”,個人當然也是“無信不立”。今天我們在公民道德建設中,要大力倡導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以信待人、以信取人、以信立人的美德之人。
3.孝敬父母
孝是“德之本”,一個人培養自己的道德品質首先要從“孝”開始。正所謂:“百業大計孝為先。”從日常小事抓起,告訴學生孝敬父母應以實際行動出發,做到: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如關心家長健康:當父母勞累時,應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應主動照護,多說寬慰話……在家還應承擔必須完成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擦桌子、洗碗及洗自己的衣服……
4.以身作則
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思想為學生作出表率,以免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品行影響。教師和父母就是他們模仿的第一對象。如果是生活在做生意的家庭中,多少也會懂得生意經;如果是生活在音樂世家中,多少也會有音樂細胞;如果生活在教師世家中,多少也會有做教師的情節。
5.謙虛禮讓,團結協作
“謙虛禮讓”是學生基本的道德素質,是一個人有修養、有文化和有學識的標志。謙虛和禮讓是相輔相成的,禮讓以謙虛為本,謙虛必然表現為禮讓。團結協作也是學生在處理同學之間和人際關系時應有的道德品質。在現實生活中,關心人、同情人、幫助人、信任人、尊重人、容忍人、原諒人是團結協作的具體體現。老師和家長告訴孩子:在你能力的范圍內,可伸出你的雙手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如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生活上、殘疾人……);集體活動要齊心協力,如拔河、打籃球……
二、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
在教學時,教師要仔細地挖掘這些內容的內涵,并把思想教育和文化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語文教學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1.重點講解格言式的句子
講解《岳陽樓記》時,不僅要讓學生領略作者對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寫,同時也要讓他們銘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寬闊胸懷;講解魯迅小說《故鄉》,不僅要分析閏土的藝術形象,同時也要學生理解和背誦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勵學生:在未來的生活道路上,應有勇于開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講解《生命的意義》時,不僅要讓學生體會到環境描寫的烘托作用,同時也要讓學生感悟生命的神圣,要珍惜生命,讓生命放射光芒。
2.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教師應充分利用這得天獨厚的條件,加強德育滲透,有效地做好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工作。
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必須堅持在實踐活動中進行,這樣才能使學生提高道德認識、形成道德觀念,把道德觀念變成道德行為,化為道德習慣,“習慣成自然”,學生必須遵守道德規范到習慣遵守道德規范,才能形成穩定的良好道德品質,逐步成長為有高尚道德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劉志敏.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J].教育藝術,2011(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