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香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各種具有創新性教育的教學方式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使高中物理教學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成果。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作業設計作為物理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測評學生學習情況的有效方式。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對高中物理作業的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持傳統教學過程中作業設計的優點,又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有所創新。主要針對高中物理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設計原則進行探究,以期設計出更加新穎、得當的物理作業。
關鍵詞:高中物理;作業設計;新課改
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學生長期處于題海戰術中,這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有效學習的時間,更是在某種程度上給學生造成了厭倦學習的心理,不利于學生的高效學習。同時,題海戰術也給教師帶來較大的工作量,教師將用更多的時間進行作業的批改,而很少和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從而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深刻,教學質量低下。在新課程背景下,這樣的形式應該有所轉變,在保障學生得到充分練習的同時,對物理作業進行設計優化,讓學生高效地學習。
一、當前高中物理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物理作業“無設計”
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想要讓學生透徹地掌握某一個知識點,就會針對某一個問題進行作業訓練,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達到讓學生掌握知識點的目的。因此,就造成了布置的作業刻板片面。同時,由于時間的限制,全班學生的作業都一樣,且作業僅限于書面作業,這會造成嚴重的抄襲現象,而且還會阻礙學生的思維發展,限制學生視野的拓展,影響學生物理素養的培養。
2.物理作業的盲目性
高中物理教師的工作量通常較大,特別是高考班又承擔著其他年級物理教學的物理教師,多數的時間和精力都投放在如何完成教學任務,如何提高高考班學生的應試能力。因此,在布置作業的時候通常都是千篇一律,不加考慮,沒有注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作業的量、難易程度以及通過作業要達到的某種目的和要求都沒有經過設計,帶有很大的盲目性。這樣的作業布置往往導致學生敷衍了事,不注重作業的完成質量,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物理教學的效率低下。
二、高中物理作業設計的原則
1.層次性
高中物理作業的設計應該遵循層次性的原則,也就是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學習能力的高低進行分層布置。具體應該將作業分為基礎作業、能力作業以及提高型作業,從而分配給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練習。除此之外,也應該根據學生在物理方面的能力和興趣愛好設計作業,比如,善于動手的就安排實驗性質的作業,善于理論的就安排書面作業,讓學生各盡其能,量力而行,顯示出因材施教的科學教學形式。
2.引導性
高中物理作業設計應該具有引導性。高中物理作業應該有激發學生探究興趣,挖掘學生潛能,讓學生引發聯想的功能,為學生創建情景,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作業中得以發揮。
3.主體性
高中物理作業的設計應具備主體性,也就是強調學生在作業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可以設計多種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擇相應的作業。
4.互動性
高中物理作業設計應該具備互動性,也就是強調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作業布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點,而不是單純地完成作業。同時,作業也應該是教師特意構建的一個聯系學生的窗口,通過作業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通過批注引導學生的學習。
三、高中物理作業設計的優化對策
1.設計鞏固型作業
這類作業通常都是在課后布置。在通過一堂物理理論教學之后,為了讓學生更加充分和深入地掌握了解相應的物理知識,對一些物理的概念、定律以及定理進行透徹理解,教師要針對當堂課的主要內容設計鞏固型的課后作業,讓學生通過作業的練習進而更加全面地掌握物理知識,也在作業練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
2.專題性作業
專題性作業的設計范圍較廣,通常是為了某一個實際問題的解決而設計的作業,并不是平時以學習和掌握某小節的內容而設置的作業。這類型的作業包括“研究調查、實驗、探究性發明、問題答疑”等。比如,教師可以根據相應的教學進度設置不一樣的專題作業,調查周圍的噪聲污染,并應用物理知識提出解決措施等,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3.補救型作業
在物理某一章節學習完之后,要設計補救性作業,進而彌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一些知識點的誤解和概念理解的不透徹、不清晰的情況。這類作業區別于鞏固型作業,重點是要糾正學生的某個觀點,使學生對某一知識點進行正確、全面的理解。
高中物理作業的布置在物理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教師充分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依據。合理、科學、有效的作業設計,能夠正確、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問題,進而調整教學策略,使高中物理教學的質量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朱春歆.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作業模式的思考與探究[J].宿州學院學報,2009(5):162-164.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