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娟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各地如火如荼地進行,教師的教學理念、授課方法,學生的學習模式、學習態度似乎一夜之間全部脫胎換骨!我們拋棄了過去教師一個人講滿45分鐘的“獨角戲”,搞活了課堂氣氛,是否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究竟在課堂中說多還是說少,成為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為了扭轉過去略顯沉悶的授課方式,很多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設計里,加入了游戲、表演等新的授課元素,令學生耳目一新。不可否認,這種新的授課元素解開了對教師的束縛,同時也給了學生很大的自主空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這些都是我們實施新課程教學得到的經驗與回報!但是就在這樣一片大好的形勢下,我們有時還是會難以避免地對新課程改革產生以下誤讀。
一、新課程教學主要注重授課形式,形式到位結果自然會好
相信有些老師會有這樣的苦惱:明明課堂上熱熱鬧鬧,氣氛極佳,可是一節課下來學生似乎也沒學到什么東西,哪怕對于最基礎的知識也沒有很好地掌握,連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也很難完成。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就是有些教師在新課程改革教學中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搞活課堂氣氛上,甚至有的老師笑稱新課程的課堂是:教學引入“說說笑笑”,教學過程“動動跳跳”,教學評價“你好他好”。說說鬧鬧了一堂課,不光是學生,有時連教師自己都忘記了本節課的教學初衷是什么。
在導游服務技能課上,需要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情境進行相應的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擬,一節課共45分鐘,分析情境中的角色10分鐘,小組討論和解決問題10分鐘,“動動跳跳”表演10分鐘,分析點評,師生共評10分鐘,真正留給學生學習的時間又剩下多少呢?最多5分鐘,關于知識的鞏固和課堂總結的時間還要從表演和點評中去擠,一節課下來,往往參與的學生記住了你好我也好的大眾好評和教師極少的表演要求,而觀看的學生記住了表演的同學。這令實施新課程改革教學的老師也十分苦惱,教師的設計,學生的參與,教學成果的展示,總是不那么協調,最后老師喊累,學生喊煩,成績也不是十分理想。
要走出上述誤區,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角度出發,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進行改革,初步探索出幾種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優化課堂教學。必須要清除掉那些與主題無關、單純為熱鬧而設計的教學環節,突出基礎教學重點。另外教師在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時,也不要千篇一律的“你好他好”,激勵固然重要,但是像“這一組展示得非常好”等這種無深層次的贊美,久了會對學生造成一種“無論我學習成果如何都將會得到表揚”的誤解,進而失去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好每節課的課后作業都要有對本節課的“鞏固和反思”,讓學生在課后也能繼續回味本次課給自己帶來的學習啟發。
二、在目前這個時代,應該徹底拋棄傳統教學方式
有些教師在探尋教學方式時,缺乏更深層次的思考,簡單將教學方式理解為“非黑即白”,機械地套用新課程教學法,而對于傳統教學與新課程教學之間能否互補從未思考過。要知道教學系統是一個非常復雜多樣的系統,它經過幾千年的演變,留給我們后人的不止有糟粕,更有精華!它受教師、學生、教材、條件、環境等很多方面的影響,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從學生本身的情況出發,只要是符合課堂需要的方法就是好的教學方法。
以導游服務技能這門課程為例,分為理論知識教學和專業實踐教學兩方面。很多教師要不以抓知識點為主,注重考試練習,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要不然就擯棄傳統教學方式,完全開展新課程教學法。導游服務概述、認識導游員、旅行社、飯店與旅行常識屬于理論知識教學,適合傳統教學的方式,以往考試中考點也較多,而旅游故障、旅游者應對要求、導游服務程序和服務水平的提高這些章節則適應新課程的教學方法。避免單一理論知識教學的枯燥感,以生動活潑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導游服務專業技能系統訓練,即是組織技能、交際技能、語言技能和講解技能等。
我國正在實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新課程教學改革是時代的產物,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和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它跟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占有很大的優勢,但是它也有弊端,特別是在它尚未完全成熟的今天,不可能每節課或者每個知識點都采用新課程教學方式。作為教師,我們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習得知識技能,所以,我們不可以使自己的思維僵化,而應該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對傳統式教學與新課程教學兩種學習方式的有機結合,全面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
三、新課程教學就是全部依賴多媒體課件
在許多教師的新課程教學公開課中,幾乎清一色的全部會用到多媒體課件,且那些課件制作得相當精美。用鼠標代替粉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謂越來越普及化。課件的展示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再加上聲音與圖片,調動了課堂的活躍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加大了學生的參與度,同時課件還將教學中的知識點加以強化,突出了重點,所以這一切看起來簡直完美得無懈可擊!而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在導游服務技能課程中,更多的需要學生去思考、去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走向講臺、變換角色、情景模擬。只有在情境中設身處地換角度思考問題才能更人性化地解決問題,而圖片、視頻只是引入情境的一種方式,如果每節課都用多媒體課件主導學生的學習過程,對于導服課來說,只能是本末倒置的行為。
教學過程永遠都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活動,而不是人與機器的簡單互動。多媒體課件對于教學過程有莫大的幫助,可是整整一節課都是用五顏六色的課件展示,長此以往,不僅教師應接不暇,學生也會視覺疲勞,教學效果未必會好。最關鍵的是,很多教師太過依賴多媒體,課下將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制作多媒體課件,課上就坐在電腦前動動鼠標即可,直至下課鈴響。不僅缺少了與學生的情感互動,甚至不給學生任何的思考機會,變得越來越懶得思考或者干脆不思考。教師們也在這樣早就預設好的教學過程中失去了教學互動中的靈感火花。
教育要做到以人為本,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注意:首先,課件不能代替書本,它只是書本的一種再現和補充。其次,多媒體課件只是在突出重點時才能發揮它不可比擬的作用,而不能用課件代替整堂課的學習過程。再次,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手段,我們應該將它和傳統的教學手段,還有教師的個人情感、教學過程中的靈感結合在一起,這樣方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多媒體教學的真正作用。希望教師那引以為傲的板書能夠再現黑板,學生的教科書上能夠清晰地劃出重點。
新教程教學改革還是個新領域,操作起來難度較大,為了以后的教育發展,我們每走一步,都要進行積極的反思:這節課的新教程教學法是否取得了成功?學生從中學到了哪些基本的知識?發展了哪些能力?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進步;只有不斷反思,才能順利地走出對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誤讀。各類旅游院校應當在多種教學模式的實施中,為學生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堅持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和個人素質的多方面培養,不斷完善教學體系,強化實踐環節,更新教學內容讓導游服務技能成為越來越有魅力的旅游專業課。
參考文獻:
[1]李志厚.新教程教學方略[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鄭金洲.教師如何做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