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維
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最直接因素,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助推器。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極其重要。特別是對于注意力及認知能力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說,更是不容忽視。那么,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怎樣做才能把索然無味的習作變得充滿吸引力,從而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呢?
多數三年級學生一接觸到習作,就覺得很不習慣,不知從何入手,寫起來覺得特費力。由此看來,寫作文難,已成為學生語文學習中的一大障礙。那么,低年級語文教師該如何根據兒童語言特點和認知發展規律,從一年級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讓他們能順利過渡并適應中年級習作呢?對這個問題我有以下想法。
一、培養寫話興趣,使之樂于寫話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低年級重視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一、二年級的小學生認知水平不高,識字量不多,因此,我們應試圖讓孩子明白,用筆寫東西其實很容易,怎么想就怎么說,不要讓他們從一上學就有作文難的心理負擔。可見保護學生寫話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寫話興趣非常重要。我認為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1.挖掘閃光點,培養寫話興趣。
要保持學生寫話的興趣,就要用學生的眼睛看作文,教師應“蹲下來”與學生對話。在學生寫的一兩句話中找出閃光點,充分肯定,給予表揚。比如,我在讓學生用一兩句話寫寫某一天的天氣。有的學生寫:“今天真冷呀!”我肯定他:“你都會用感嘆號了,真好!”有的寫:“今天天氣真晴朗。”我表揚他:“‘晴朗這個詞用得真好!”可見,降低寫話門檻,就能讓學生少些拘束,多些真情流露,學生的語言也會更具靈性與個性。在教師清新的話語中,學生寫話的勁頭更足了。
2.畫寫結合,保護學生寫話興趣。
由于識字、寫字的限制,低年級學生一開始很難用文字表達出自己全部想說的話,因此我嘗試降低難度,讓學生由畫到寫。先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畫出來,然后配以相應圖片說明。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學生漸漸愛上這種“寫寫繪畫”的寫話方式。很多學生把自己寫的繪畫日記匯編成冊,當成寶貝一樣隨身帶著。在一次班級小組接力跑步比賽中,我班第四組學生雖然拼盡全力,但還是輸了。有的同學難過地哭了起來。事后好多同學拿出自己的繪畫日記本,開始寫話。一個平時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畫了一幅畫:幾條跑道,幾個正在賽跑的學生,一個學生被甩在最后。在畫面的旁邊,他寫道:今天,我們小組跑步比賽輸了。我很難過。我真的很想哭。這種圖文結合的方式,既表達了自己的觀察所得,又抒發了自己內心的真情,大大提高了學生寫話的積極性和寫話的興趣。
3.設立小朋友“流動日記”,提高學生寫話興趣。
在給予學生肯定的同時要給予學生成功的機會。為此,我在班級設立了小組“流動日記”,讓每次寫話寫得較好的同學把作品抄在上面,作為班級的寫話范文,提供給其他同學閱讀學習。這樣既是對寫得好的同學的一種表揚,又是對其他同學的促進。這種方法實施了一段時間后,效果顯著。有的學生經常把“流動日記”拿去學習、借鑒;有的小組經常清點本上發表的日記,唯恐落后于其他小組。總之,學生都在積極、認真地對待每次寫話,都希望自己有更多作品出現在“流動日記”上。這種競爭機制,激發了全班學生的積極性,使每位學生都喜歡表達,喜歡寫話,覺得那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不是一種負擔。
二、提高寫話能力,使之善于寫話
《語文課程標準》鼓勵學生自由寫,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學生自由了,卻摸不著邊了,到底該寫什么?怎么寫呢?這就需要教師有效整合各種資源,采用多種方式,為學生搭建平臺,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使他們善于寫話。
1.憑借教材,模仿起步。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曾說:“模仿是學習的必經之路。”教材所選的課文文質兼美,在寫法上也相當有特點。因此,可依托課文,模仿文中的句子進行寫話訓練,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引導學生打開話匣子邁出寫話第一步,使學生在仿寫中掌握技巧,提高寫話能力。如在教蘇教版第二冊課文《鮮花和星星》后,我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句式進行創編,學生創編如下:我最喜歡滿樹的果子,這里一個,那里一個,真比地上的蔬菜還多。我最喜歡滿地的西瓜,這里一個,那里一個,真比樹上的桃子還多……形式是課本中的,而內容是他們在生活中的觀察與體驗,這說明他們已經將自己的生活與習作聯系起來了。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在形式與內容上都得到鍛煉。
2.引導觀察,訓練表達條理性。
低年級的孩子年齡小,對外界事物缺乏敏銳的觀察與思維能力。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起點低,范圍小,這就需要老師加強指導,告訴學生怎樣觀察。如觀察靜態事物時,告訴學生可按“整體—部分—整體”的順序;寫植物時,可按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的順序……在指導學生觀察中還要讓學生發揮多種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模、口問、耳聽、腦想,從各個方面了解事物的特點,全面、細致、深入地認識事物,在頭腦中形成事物立體形象。例如,指導學生觀察蘋果時,我就讓學生通過視覺,了解蘋果的顏色、形狀;通過觸覺,感受蘋果外表的光滑;通過嗅覺,聞一聞蘋果的芳香;通過味覺,品嘗蘋果的滋味。這樣,就使學生獲得了深刻的感受,使他們有話可說,有話可寫,為三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基礎。
3.激發想象,提高表達能力。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實踐證明:低年級兒童能根據自身過去的經驗自由聯想,想象豐富而獨特,甚至還有奇思妙想。如《小兔云南瓜》是蘇教版《天天練》中的一道看圖寫話題。圖片中沒有出現一幅關鍵畫面,而是讓學生想象:小兔是怎樣將南瓜運回家的?然后將結尾補充出來。學生靜思默想后,各種方案紛紛出臺。看著學生天真爛漫的想法,真讓人回味無窮,讓人覺得特別有意思。可見,讓學生進行想象性寫話不僅能擴大寫話的范圍,更是促進學生表達的一種有效手段。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訓練低年級學生寫話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們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反饋和矯正,定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讓他們順利過渡并適應中年級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