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良志
2015年10月末,黨召開了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故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進理論、制度、科技、文化創新,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造性思維是每個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因此,如何在思想政治課堂上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創造性思維助推教育質量提高成為思想政治課堂的時代使命。
一、精選情境資源,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案例教學法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情境資源的選擇與運用要恰當合理,否則容易把課堂變成“故事會”,雖然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興趣,但沒有達到為教學目標服務的目的。基于這一認識,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在情境資源的選擇方面要符合以下幾方面特征。
(一)注重趣味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發展的巨大推動力,有趣味的情境資源有助于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與欲望。興趣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將促使學生自主能動學習,讓學習不再被動。高中學生正值人生中的青少年時期,好玩,愛動,對新鮮有趣的事物具有濃厚的興趣。高中教師應該在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選取情境資源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筆者教學哲學生活的《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時,展示了一個《沒問題》的情境。一個禿頭的男人坐在理發店里。發型師問:“有什么可以幫你的嗎?”那個人解釋說:“我本來去做頭皮移植,但實在太痛了,如果你能夠讓我的頭發看起來像你的一樣,而且沒有任何痛苦,我將付你5000美元。”“沒問題。”發型師說。然后他很快為自己和對方剃了個光頭。這樣的例子一出現,同學們很容易被其趣味性吸引,也能對同學們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二)注重基礎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包含豐富的教學案例,這些案例大多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這恰好符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堅持基礎性,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系”的要求。通過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教學的實際狀況的真切認識,增長學生的知識,增強創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在德育、智育、美育和非智力因素發展等方面的教育價值。基于這一認識,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開闊眼界,著眼于具有時代的特征和反映時代變化發展的形勢的熱點,擴大信息渠道,關注實際,關注生活,關注身邊“新鮮事”,做到理論與實際有效結合。例如,近幾年來,我國大部分行業的利潤呈下降態勢,房地產市場更是大不如從前,教師可以將這一社會現實與《國家的宏觀調控》的教學內容有效結合,引導學生思考應該采取何種方式解決發展問題。通過這一教學實例,學生紛紛打開思維,站在不同立場針對不同的企業與產業發展獻計獻策。有的同學提出國家對某些“僵尸”企業應讓其破產兼并,有的同學提出落后和過剩產能的行業應淘汰或壓縮規模。課堂亮點體現在有的同學甚至提出國家的宏觀調控應體現在對科學發展創新的扶持,而不是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扶持。他認為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扶持可能會導致市場競爭主體的不公平,國家財政資金可能會較大規模流向諸如國有大企業,本身就處于競爭劣勢的中小企業很難獲得這樣的財政幫扶機會,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注重時效性
當前新形勢下,高中生的關注面不斷拓寬,關注的焦點從教材轉移到社會,因此,政治教師引用的教學案例應該與時事緊密結合,刺激學生的敏感神經,激發學生對新問題解決之道積極探索。比如九三閱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戰略、人民幣入籃等一些重大時事都可以成為高中政治課堂的情境資源。高中思想政治教師通過在課堂中靈活運用社會熱點新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高效且有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精心設計情境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上,以情境為背景和以問題為中心的巧妙結合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手段。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應該以問題為開端和主線,更應該以問題為終結。具體來說,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鼓勵質疑,激發創造動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起源于思考,思考起源于疑問。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上,教師要通過情境鋪設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克服思維定式。筆者在《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教學中展示了兩組材料:一是大家都熟悉的烏鴉通過往小口瓶里加石子讓水位升高而喝到水的故事。二是,后來有人做了一個實驗發現,石子在不斷增加的過程中并沒有讓水位上升,大家都被騙了!請問:材料中哪種情況屬實?烏鴉到底怎樣才可以喝到水?在同學們議論紛紛的時候輔以演示往小口瓶里加石子的實驗證明材料二的正確性。在肯定同學們各種幫助烏鴉喝水的答案之后,我通過多媒體呈現一張烏鴉用吸管喝水的漫畫。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既豐富了教學形式,又開拓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一方面警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面對問題不盲從,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其創造性地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二)堅持開放性原則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上情境問題的設計應注重開放性原則。開放性問題的設計要堅持符合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注重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讓學生能結合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知識有話可說。在大家思想火花不斷碰撞的過程中,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創新的萌芽才會不斷出現。對學生個體的發言教師要仔細傾聽,既能聽出其完整表達的觀點,又能聽出其表達背后隱藏的信息。教師要避免高高在上,持欣賞的態度關注學生的獨創性發言,實現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發與保護。如上文中提到的如何進行科學宏觀調控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中同學們能從財政、科學發展觀、樹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國家的改革等不同角度回答。在同學們熟悉這種情境教學的流程后,教師甚至可以讓學生嘗試案例教學,讓一部分學生選取情境資源進行問題設計,另一部分學生進行問題的解答。在《文化塑造人生》的教學過程中我所帶班級進行過成功的嘗試。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穿梭在校園,對本校校訓、校歌班歌、學校德育實踐及成果、文化宣傳的箴言進行搜集整理在課堂多媒體上進行展示,并設計了“如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和班級文化建設以進一步美化我們的校園和自我提升?”的開放性問題,收到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堅持實踐性原則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類的兩項基本活動。在思想政治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遵循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讓學生創造性思維有實踐作為支撐,能服務于實踐。情境問題的設計要具備可操作性,不能陷入空談與詭辯。如我教學《價值的創造與實現》時展示了兩段材料:一是老人摔倒后小伙扶起遭訛的事件,二是附上網友諸多評論與提供方法的材料。通過兩段材料設計了碰見老人摔倒了你該怎么辦的問題。同學們一下子就陷入扶了可能被訛,不扶良心上又過不去;扶了也不一定對,有可能對老人造成傷害的矛盾與糾結中。正因為社會出現了新情況,所以更需要培養學生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小組討論后得出的結論:為了防止被訛,可以邀請別人做旁證,或者打110求助,甚至有的同學說:扶與不扶表面上看是個人道德水準高低的問題,實質上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國家需要健全社保體系和突發情況的幫扶機制。最終整堂課既實現了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弘揚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識目標,又創造性地解決了面對新情況“我”該怎么辦以提高創新實踐能力。
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萬眾創新的潛在力量。在國家大力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政治教師要積極適應時代和課改的要求,在國家大力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政治教師要積極適應時代和課改的要求擔負起激發高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使命,讓創造性思維早點生根發芽,積極營造創新人才輩出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