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艷
摘 要: 中學音樂作為中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創新與改革對于增強學生音樂素養、審美能力及傳承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隨著多元音樂文化背景的出現及發展,中學音樂教育更應該融入多樣化的文化元素,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結合多元化音樂文化背景,對中學音樂教育的發展進行探究。
關鍵詞: 多元化 音樂文化 中學音樂
我國歷史悠久,民族文化多元化,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在此種環境的滋潤下,孕育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所謂多元化,不僅指形式上的多樣化,更多的是指思想、方法等深層次內容的豐富和創新,因此要想在中學音樂教育中充分挖掘學生潛力,絕不能僅僅停留在創新理論層面,而要理論聯系實際,通過豐富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多樣化的音樂文化,將傳統文化及思想情感融入中學音樂教育中,以此提升中學音樂教育水平。
1.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的中學音樂教育
1.1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能力。
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的中學音樂教育對學生創新能力及學習興趣要求比較高,對于中學生來說,填鴨式灌輸知識的方式無疑是在壓制學生創造能力且阻礙其全面發展。我國現行教育制度在實際實行過程中暴露出不完善之處,一些學校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僅僅關注書本知識灌輸與學生考試成績衡量,而忽略學生能力挖掘。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主動接受知識并融會貫通,使學習更有成效,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設置一些趣味性音樂課程,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一方面使學生獲得相應音樂知識,另一方面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從而有利于能力培養。同時,每位學生的潛力都是無窮的,關鍵是如何進行有效挖掘。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身能力、提升自身素質的舞臺,每位學生都擁有展現自我的機會,在學校舞臺上,學生將充分體會到創新能力對人生發展的重大意義,了解創新能力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學校應定期舉辦形式各樣的音樂競賽活動,豐富競賽形式,提高學生參與度,廣泛吸引學生參加,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音樂的魅力,以此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
1.2將情感融入教學過程。
音樂文化在歷史積淀中不斷升華,最終留下的都對人類社會及人的發展有益。在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如果進行情感性教育,則學生自身的音樂素養將得到提高,同時,是對心靈及精神的陶冶與洗滌。音樂是情感的載體,觀眾欣賞音樂的目的在于獲得情感體驗,高質量的音樂教學多注重情感的表達[1]。我國是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各具特色,不同的風土人情造就了各異的創作風格。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歌曲的創作背景,學生可以反復朗讀歌詞,體會歌曲原有的味道,將情感融入教學過程,有利于學生感同身受,充分挖掘音樂的內涵,發揮個人音樂文化素養,調動主觀能動性。同時在音樂中融入個人情感有利于學生提升個人的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使學習效果更突出。最后,教師將情感融入教學實踐中有利于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優化課程教學。
1.3提高教師音樂文化素質與教學技能。
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對音樂教學效果增強及學生能力培養至關重要,是音樂教學中能力教育的重要方面。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教師更要增強個人文化素養,豐富個人的音樂文化內涵。學校要切實重視此項問題,積極對中學音樂教師進行定期的音樂文化方面的培訓,強化音樂文化教學能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將音樂文化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多教授有關音樂文化方面的知識,加深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了解,掌握更多傳統音樂文化知識。教學方式多樣化,掌握全面的音樂文化知識與技能則是提高教學水平、進行教學實踐的關鍵。
1.4在音樂教學實踐中運用多媒體技術。
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音樂教育更加凸顯有效性及時代性。隨著信息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教育及教學工作受到良好影響。多媒體教學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更加普及。將多媒體設備運用于音樂教學當代科技的發展,為人們獲取知識、學習技能提供了極大便利,因此,務必改變以往呆板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將文字資料、音頻、原唱資料三者融為一體,必要時配合視頻資料,使抽象的藝術表達豐盈而具體,對提升學生鑒賞能力與演唱技巧大有益處[2]。同時,通過學生對音樂器材的操作,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音樂素養,是能力培養的重要方面。
2.結語
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中學音樂教育對教師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及教學工具要求更加嚴格。而音樂教學和文化熏陶的融合對中學音樂教學發展十分重要。因此,教師要從激發學生學習音樂興趣,培養能力;將情感融入教學過程;提高教師音樂文化素質與教學技能;在音樂教學實踐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等方面優化中學音樂教育體系,促進學生音樂文化素養提升,培養綜合型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胡艷琴.試論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中學音樂的教育[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4,02:62+61.
[2]王吟.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09: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