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艷艷
摘 要:深受盆地文化影響的南陽作家,從未間斷對這塊土地的生存文化與人性奧秘的探索,并在小說創作方面取得了豐碩實績。但用動態文化視野進行審視,因傳統意識過重和現代意識不足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其小說創作還存在一定局限。立足豐厚的盆地文化帶來的可持續創作資源優勢,尋找發展突破口,對南陽作家小說創作的發展與繁榮,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局限;突破
深受盆地文化影響的南陽作家,從未間斷對這塊土地的生存文化與人性奧秘的探索,并在小說創作方面取得了豐碩實績。但是,用動態文化視野進行審視,因傳統意識過重和現代意識不足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其小說創作還存在一定局限。立足豐厚的盆地文化帶來的可持續創作資源優勢,尋找發展突破口,對南陽作家小說創作的發展與繁榮,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南陽作家小說可持續創作的資源優勢
(一)盆地文化的包容性與發展性和小說創作群體的動態性與開放性
一切文學作品都是一方歷史文化的見證與留存,是對某個民族或某一地區文化生成和消亡過程的展現,而小說更是存留下來的對某一地方歷史文化、文明進程經過加工后的具體化、形象化的“底片兒”。任何一個作家的成長總是與當地獨特的地域文化密切相連,而任何一個作家群的創作,總體上都帶有當地文化的共同印跡?!吧睢⒑瘛⒅亍崱钡呐璧匚幕瘮y有的中原文化特有的基礎性、包容性和開放性文化基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條件,多種文化碰撞與文明沖突,形成了當地獨具地域特色的盆地文明和盆地文化生態系統。在兼容并包的基礎上,盆地文化又主動發揮自身原創力,在歷史文明發展和政治經濟演變過程中,不斷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為南陽作家小說創作積累了寶貴資源。
同時,南陽小說創作群體的存在,也具有發展的動態性和開放性。老一代作家筆耕不輟,新生代小說創作正擺脫稚嫩、在學習與強化中走向成熟。雖有時難免面對老一輩優秀作家的逝去或現實特殊原因的創作停止,但是小說創作作為一種精神勞動,新生代的主動接替和自主對群體的靠攏,使得新小說不斷涌現,且在厚重、兼容的盆地文化資源浸染下,彰顯出創作的潛力和不斷更新的強大后勁。
(二)優秀作品的借鑒意義和先進作家的凝聚力量
南陽作家的小說創作,無論長篇還是短篇,都不乏優秀之作,像喬典運、二月河、田中禾和周大新等先進作家,將其筆觸探伸到小說創作的各個方面,為讀者提供各個層面的審美視覺沖擊。喬典運訴說田間地頭的人言人性,二月河在蕩氣回腸的歷史講述中描繪人生百態,周大新的鄉村風俗畫中囊括著人間悲觀離合與人情人生……無論藝術成就還是美學價值,優秀小說的成功之作中鮮明的人物形象、鮮活的盆地語言、內涵深厚的神話傳說、“盆地式”的美丑評判標準等,為后來者的小說創作提供了多角度、多層次的借鑒意義。
優秀作品的藝術魅力和借鑒價值,與創作者們各有千秋的藝術風格背后堅實的知識結構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分不開的。大師們的魅力不僅體現在“知”的淵博與“學”的深厚,更在于他們對人生“思”的深度和“識”的內核。知識結構的建構加上人格魅力,讓他們成為后來者榜樣。他們在創作中對本地文化資源向創作資源轉化的努力、個性化的言說方式連同他們文學觀、價值觀及美學觀的彰顯、持之以恒的追求精神等,都使得他們身上散發出無盡凝聚力,吸引著后來者的向往和追隨。
(三)學界對南陽小說創作的關注、研究與社會各界的支持、鼓勵
南陽作家小說的創作較為豐富,由于環境相對封閉等因素的影響,學界對南陽小說創作的評論相對較少。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白萬獻、張書恒等相繼對南陽作家作品整體進行了專著性評論,小說的批評更多的散見于各種零散評論之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創作新動向展示與新人新作推出。但隨著小說創作的日益豐富和潛力發揮,學界關注的目光日漸集聚,歷屆政府對小說創作的關注和支持也從未間斷,且呈現出日漸加深的趨勢??茖W而又精準的外部評論,能激發創作的發展與繁榮,政府的關注及物質上的幫助,共同為小說創作提供了精神鼓勵與物質支持。
怎樣挖掘和合理利用盆地文化與小說群體的內在資源,如何利用對小說創作有益的外在力量和創作動力,怎樣將豐富的內部資源與多方外部資源進行整合,是南陽作家小說創作和發展面臨的必須解決的幾個問題。這些外界力量的影響與刺激,加上作家們自身積極向上、勤勉創作的決心與行動,使得南陽作家筆下的小說創作正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健康前行。
二、南陽作家小說創作的局限及尋求突破的價值意義
(一)盆地小說創作的局限
市場化、全球化的今天,小說創作如何深入反映復雜現狀與多元思想,成為時代對作家提出的新要求。開闊的創作視野、與時代緊密結合的審美眼光,在小說創作中顯得極為重要。作為地域性文學群體,南陽作家的文化視野稍顯短促。文學創作的稚嫩,代表著整體創作的生機,對小說崛起有一定意義的催生作用。特別像喬典運未全部完工的生命絕唱《金斗紀事》、周大新的《湖光山色》等,都可算作當代小說中不可多得的優秀長篇。
但不可否認的是,南陽作家的文化選擇并不十分成熟。在盆地現實生活書寫和人的生存狀態描述等方面,南陽作家在傳承盆地文化的同時,灌注了對人類未來發展走向的關注與思考。但生活環境與成長經歷的限制下,一些優秀作家在時代洗禮和社會變革新思想影響下,雖感受到社會前進中的哀樂與痛楚,卻因傳統意識過重和現代意識不足,使得小說創作雖在人性挖掘和時代表層展示上取得了相應成就,卻在時代精神的注入及深度挖掘與厚度展示方面有所欠缺。作品創作缺乏一定的理性高度,自然影響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內涵的拓展。同時,反映新時代中國社會波瀾起伏的鴻篇巨制也較少。
此外,長期以來,受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觀念的影響,也使其因過多關注民族性而過分的強調狹隘的地域性,束縛了他們自覺創作的寬展度,限制了小說通往世界的道路。
(二)尋求突破的價值意義
“最偉大的藝術作品總是直接觸及現實生活的問題和任務,觸及人類的經驗,總是為當代的問題去尋求答案,幫助人們理解產生那些問題的環境”[1]。在社會變革與全球化文學交流互動背景下,南陽作家如能緊跟時代精神,在挖掘故土文化根脈與展現精神世界的同時,對傳統社會在新舊意識沖突中的裂變進行深刻的理性展現,在小說創作中真正的認清歷史局限,做到文化精華的“古為今用”,尋求突破與創新,對小說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某種意義上說,作家們創作視野的開闊與否,決定著文學創作質量的高低。文學創作需有世界的眼光及大文學格局意識下的堅守與深思。可喜的是,新時期以來,作家們在傳承文化根脈、堅守文化精神的同時,正在為創作的更新與突破做出積極努力。他們不再單純用獵奇眼光去注視古老原始的盆地文化,而是在橫向擴大表現視域的同時,縱向上從文化傳承轉向關注當下民生。表現視域的擴大,使小說內容涉及了文化、宗教、民族等多個方面,對當下民生、社會生活矛盾、更為巨大的人的心靈空間的關注,使作品擁有了鮮活的時代質感,這對接下來的小說創作起到一定的啟示意義。
此前,如果說南陽作家的小說創作落腳在本鄉本土的鄉場村落、農家庭院等現實場景的展示或對歷史根脈的梳理、挖掘與承繼,此后,南陽作家的小說創作將嘗試從縱向的歷史長度和橫向的現實時空向外拓展,走向更為廣闊的世界,去更為深刻的表現人生沉浮和當前社會生活矛盾以及更為寬廣的人的心靈空間。多元化的表達格局當前已經形成,除了老輩作家的不懈付出及其對新生作家的引領與關懷,新生作家們的努力與新鮮血液的注入也不可忽視。對狹隘的文化視角、“固守”的創作精神和創作方式的轉變與突破,以寬闊的視野和創作胸襟,站立于時代前沿,對本土文化進行全方位的全新審視,對盆地現實生活進行新的聚焦與關照,使個人創作凸顯現代意義與當代價值,協力讓集體創作融入社會發展,將使盆地文化滋養下南陽作家的小說創作達到一個量的突破和質的飛躍。
“文學自覺指的是文學及文學創作主體意識到文學的獨立性和價值性,自覺地對文學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等進行探討和認識,促進文學按其自身的規律向前發展。文學的自覺,最重要或者說是最終的還是表現在對文學審美特性的自覺追求上?!盵2]就南陽作家小說創作狀況進行分析,每部小說的誕生都體現著作家自身對故土和創作的“本能的熱愛”,他們能否繼續自覺的對故土與創作進行長久的堅持與堅守,用理性剖析現實生活,實現小說創作的新局面的開拓,是時代賦予南陽作家們的歷史性考驗,也是以盆地文化為基礎的小說創作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上,作家們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對當前小說創作與發展瓶頸的繼續突圍,不僅能讓南陽作家筆下的小說創作實現化蛹成蝶的美化與升華,還能為南陽文學與文化的發展,乃至整個中原文學與文化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豪澤爾.藝術社會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 1987, 65.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