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琳琳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研究
溫琳琳
大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本文立足于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研究,重點探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大學生;自學能力;培養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具有研究性、實用性和綜合性的特點。作為從事該專業的學生必須具有善于學習和勇于創新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協作和國際交往的能力。在對該專業學生培養的過程中,自學能力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的基礎。因此,對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自學能力培養是提高大學生社會競爭力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知識的快速更新,很多大學生在校時所學知識將陳舊落后,無法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果大學生沒有良好的自學能力,進入社會后將無法快速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其所從事的工作容易被他人所代替,逐漸被社會所淘汰。因此為了在未來進入社會后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大學生在校期間應加強對自學能力的培養,要著重培養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使其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能夠脫穎而出。
(二)加強自學能力培養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關鍵是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較強的自學能力是高素質人才本質特征之一。大學教育對于大學生而言,并不是其未來學習的終點,而是作為學生能夠進行終身學習的起點。自學能力是大學生能夠不斷獲取知識的力量源泉。通過自學,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堅定理想信念、培養創新能力;通過自學,可以使學生在未來的人生發展中能夠永立于時代和科技發展的前沿。因此一個合格的大學畢業生,在校期間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還應具備為未來發展而儲備知識的自學能力。
(三)加強自學能力培養是適應大學教學規律的客觀要求
大學教學區別于中學的教學模式,教學進度較快,知識點較多,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也不僅僅來自于書本上的內容。因此學生對于知識的獲取途徑不能僅僅來自于教師的課堂教學。如果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將無法適應教師的教學節奏,這會直接影響其對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掌握,影響其對所學領域更深層次的探索。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可以為學生提供參考書目錄,讓學生課后進行閱讀,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
(一)學校在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上的措施
1.完善考評機制,改革學習成績的評價方法
目前很多高校仍參取考試的方法來考評學生的學習效果,考察范圍也多以書本知識為主。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為了通過考核僅對書本知識死記硬背,在這種考核辦法下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提高。因此高校應進一步改革考評機制,建立一套全新的能夠全面評價和衡量學生素質的考核方法。在考試成績中減少卷面成績所占的比重,加強對學生理解、掌握、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測試。在具體的考核辦法上可以將卷面考試、論文、調研報告相結合的評價辦法,在這種考評辦法下既能對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測試,又能考查學生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鍛煉自學能力的意識。
2.改革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
各高校按照培養人才的需要,會在固定的時間內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在對培養方案調整的過程中應進一步改革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學校在課程設置時應減少課程的理論課教學時數,增加實踐課的教學時數,盡量避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全用書本知識進行授課,應將理論知識與社會中的熱點問題、學科中的前沿問題相結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將原來的理論課程和實踐類課程進行整合,采用項目化教學方式,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融入到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在編寫教學大綱時每門課程的教學計劃中的目標都應該是培養學生的某種能力,發展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加強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日常管理的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學風建設。經過調查發現部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入校前并沒有為自己設定明確的人生目標和方向,只是為了進入大學而學。一旦考取大學后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學校在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時就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加強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激發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同時高校還應注意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通過采取形式多樣的競賽、文體活動等在校園內營造比學習、比創新的良好風氣。通過鼓勵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項目競賽的方式,將大學生的學業規劃與職業規劃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業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1.結合專業特征,培養大學生的自學意識
教師在上課之初要詳細向學生介紹課程的教學大綱,讓學生清晰的掌握該門課程的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斷向學生傳輸自學的觀念,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2.更新教學內容,轉變學生在教學中的角色
授課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性質靈活地選擇多樣化的課堂組織形式,采用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等多種形式以改革原有的教學模式。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采取微課、慕課的課程模式,鼓勵學生開展基于網絡的學習。授課過程中還可增加師生互動的環節,增加小組匯報、小組討論、社會實踐等教學環節,拓寬學生的思路、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加強教師指導,鼓勵本科生參與科研工作
教師在從事科研活動時,可以鼓勵高年級的學生參與其中,使學生明白什么是科研,如何完成一項科研工作。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參與科研活動,可以進一步提高自身做調查、查資料的能力。教師在對學生科研活動的指導過程中,可以著重培養其觀察能力、設計能力、分析能力、調研能力、實際操作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都將為學生今后的科研工作、發明創造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通過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也進一步加強了將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能力。
4.培養學生利用網絡自主學習的能力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作為一種新型的知識與信息的載體,是書籍、視聽媒介等學習媒體的自然延伸,具有更大的信息容量、更高的功能與使用效率。但是目前很多學生根本沒有意識到互聯網對于提升自我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對于網絡的使用僅僅限于聊天、游戲等娛樂方面的應用。因此,作為高校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還應注重培養學生能夠熟練使用網絡,運用檢索、訪問、閱讀等手段,在網絡中高效、快捷的搜集并選擇性的獲取與學習有關的信息,培養學生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理解、分類、遴選、分析的能力。
課題項目:
本文系錦州醫科大學(原遼寧醫學院)2014年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教師在教學中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研究》的階段研究成果,項目編號[YA2014074]。
[1]周寧,王曉宇,趙會軍,李恩田,呂愛華,周昊.大學生自學能力培養探討.中國電力教育,2014.02.
[2]朱文秀,陳寶國.淺談培養大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新西部(理論版),2013.Z1.
(作者單位:錦州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