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梅
【摘 要】本文根據從事學前教育鋼琴教學工作需要,讓學生練好鋼琴的基本功,及曲子、兒歌彈奏和分析的能力,在基本功、基本技巧和兒歌彈唱方面著重練習,為以后進入幼兒園做好充分的準備。
【關鍵詞】學前教育;鋼琴模塊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227-01
一、中職學校學前教育鋼琴教學現狀
(一)教師的教學和教材現狀
1.教材。教材的選用上,主要以《拜爾》《車爾尼599》《鍵盤演奏基礎》《兒歌彈唱教程》為基準教材,基本是以練習基本功為主要目的。
2.教師配備現狀。現任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中的教師基本來自專業的音樂學院或師范類大學中的鋼琴專業,因為他們在學習時采用的是“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因此對于集體課缺乏經驗。
(二)學情現狀
1.學習的基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招收的學生主要是初中畢業生,他們基本沒有鍵盤理論和技巧訓練經歷,因此各方面的素質都較為薄弱,所以一切都應從最基礎開始。
2.學生的接受能力。(1)在學習進度方面。很多學生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效果,對自己進行拔苗助長式的練習,很難達到好的效果。(2)訓練技巧方法方面。學生基本不重視鋼琴彈奏的基本規律,而是根據自己的思路來進行練習,造成識譜不準,使得彈出的鋼琴曲沒有好的效果,從而對鋼琴學習失去興趣。(3)學生分析曲子的能力。學生的知識面很窄,因為以前沒怎么接觸過鋼琴曲,故而不能很好地分析曲子,更做不到把每首樂曲表現的非常完整,進行創造性表達曲子的主旨。
二、教學模式的改革
(一)轉變教學方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達到預期目標,建立高效的教學方法,運用小組合作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既提高了效率,又增加了效果。
(二)加強基礎訓練和能力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使得各個輔助性學科能相互融匯貫通,提升每個學生的整體素養。
三、教學改革措施
(一)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1.改變學生的心理狀態。學生在進校后,教師就要給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分析社會現狀和社會現實,讓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概念,為以后的學習開好頭。
2.基礎課程的練習。在最初的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基本功進行練習,加強其鋼琴彈奏時的坐姿、基本指法練習、全身協調性的培養等,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
3.加強學生識譜能力的培養。為了更熟練、更高效地練習,教師要提高學生識譜彈奏的能力,加強其鋼琴彈奏技巧、音樂理論知識、聽覺能力、反應能力等,使其在學習的過程中將各種專業知識與技能建立起來,找出規律,打破傳統。
4.重視老師的指導和范奏。在學生學習基礎規范階段,范奏是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對于較難的樂曲片段,老師應該加以講解和學生共同分析作品,并作出示范。
(二)訓練改進措施
1.加強輔助課程學習。學生應認真學習樂理、視唱練耳等音樂輔助課程,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才能對鋼琴彈奏起較大的促進作用。
2.加強基本技能技巧訓練。各個大小調音階和琶音是學習鋼琴必要的基礎。在訓練過程中,學生不但熟悉各種調式及調的特性,更了解了主要和聲及和聲的特性,能正確使用邏輯指法,使手指達到力度和感覺上的好的訓練。在鋼琴訓練中,指法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順利演奏曲子的第一步。
四、教學改革效果
我校采用王秀敏主編的《鍵盤樂器演奏基礎》,采用集體課形式進行鋼琴教學,這樣既節省時間,又有好的教學效果。此教材是根據學生練習鋼琴的規律而進行的,根據鋼琴教學法,在一年中學生就有好的訓練結果。
一學年后,近一半的同學能演奏《小詼諧曲》,給自己打好了基礎。兩年的學習后,70%的同學能演奏《牧民歌唱毛主席》,可達到全國音協考級3-4級水平,效果良好。2014年11月在濰坊市學前教育技能大賽中,我校參賽學生獲得市三等獎好成績。
總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既要學生打好基礎,又要學生練好技巧為以后的工作鋪路。相信只要努力堅持,學生們就會學好鋼琴,將來順利地成為一名幼兒園教師。
參考文獻:
[1]列文.鋼琴彈奏的基本法則[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
[2]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3]陳慶峰.鋼琴基礎教材音階與琶音[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王秀敏.鍵盤樂器演奏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王新樂.兒歌彈唱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