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洋溢著永恒的人文美、古典美,它的少年成長主題,一方面動態地表現了成長的每個生命存在狀態,發掘出少年體驗成長的心理需求,又滿足了少年深層次的精神需求,契合他們的審美情趣,使人在閱讀中獲得了深刻真切的成長體驗與美的欣賞。另一方面,它通過作家對自我成長歷程的回溯,傳達出作家自我成長的生命思考與感悟。
關鍵詞:成長;情感;人格;精神
曹文軒先生是一位古典主義者,他關注美感清新雅致,充滿憂郁但卻優雅的審美情懷,永恒追求美好人性與高尚情操,并通過對少年獨特題材與視角的準確把握,牢牢抓住了“這把在草叢中閃爍著的鑰匙”——成長小說。
曹文軒以90年代的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實踐著他“永遠的古典”的創造觀念,小說主人公明子是一個聰明好學、性格堅毅倔強、極富靈性的少年,他從小就生長在這淳樸、誠實的鄉土氛圍中,成為人生不自覺的探求者。三和尚、明子、黑罐師徒三人對千姿百態的城市生活或旁觀或參與,用他們最初的羞澀之心去體味,去感受,去咀嚼人生的滋味。
1 成長的起點,生理的發育
曹文軒說道:“每個人的童年都會有微妙、朦朧、撲朔迷離的感覺。這些感覺會沉淀在記憶的茫茫黑海之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星火花熄滅前的頃刻,還會突然浮現,然后像夏日黃昏時的落霞,向寧靜的西方天空彌漫開來,于是時間倒流,這個人又夢幻般地回到了稚拙、清純、金澤閃閃、充滿花朵氣息的童年時代。”小說主人公明子10歲時就作為一份勞動力量,加入了抵御窮困的行列。經歷了一場養羊致富的劫難,明子家欠下一大筆債。家庭的厄運使他被迫跟著“師傅”三和尚到城里來做木匠活兒。
成長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尿床這個壞毛病像沉重的陰影一直攆著明子,使他很小時就有了一種羞恥感。年歲逐增,羞恥感也伴隨成長。夜里尿了床,明子不得不用身子去焐干濕漉漉的褥子,此時他甚至對自己有一種深深的仇恨。我們清晰地感覺到少年的生理變化給他們的內心世界帶來的巨大沖擊,是那么不安與躁動。
面臨生活中的種種考驗與變故是少年成長重要的契機之一。的確,在整夜漫無盡頭的煎熬中,明子的靈魂也在靜悄悄地增長著韌性。痛苦反而使他對人生和生命有了這種年齡上的孩子所沒有的體驗和成熟,他甚至感謝身體的痛苦和童年時受到過、以后還將不斷受到的生存和生活的苦難,幫助他真正地成長。作家通過對少年們那一段段真實、美麗,但卻艱難的成長歷程的關注,將少年身上流動著的獨特美感完全呈現在我們面前。
2 成長的引導,情感的羈旅
成長是少年兒童生命的主旋律,少年兒童的心理動力向著“生長”的方向,而不是留戀于童年狀態。在小說世界里,少年之間朦朧的戀情,成了詩與童話。紫薇有著一張蒼白的臉,一雙溫情脈脈憂傷動人的黑眼睛,她安靜地坐在一張輪椅上。也許正是這種視覺上的美感,激活了明子心中愛的萌芽,于是他把自己全部的身心無私地投入進去。在花園的柵欄下,明子滔滔不絕地講述他的小豆村;在很遠的護城河邊,明子走進冰涼徹骨的水中,當水漫到他的腰際,終于夠到了那枝潔白如雪的蘆花,再哆嗦著爬上岸,看著紫薇高高舉起陽光下閃耀著一片銀光的蘆花,明子也很高興;明子蹬上板車送紫薇去醫院治療,他從不說累;明子還做了一副手拐,在公園的草坪上,一雙打滿老繭的手緊緊抓住另一雙柔軟、乖巧而安靜的手,她邁動了第一步,第二步……希望的亮光在她的眼前閃耀。
但當紫薇從輪椅上站了起來能夠行走時,特別是那個叫徐達的高大男孩的出現,明子感到了一種無形的壓力。最后,當紫薇拿出200元錢時,嫉妒、自卑、昂奮、羞恥、悵然若失……種種滋味交織在一起,占住了這位17歲少年的身心,他被深深的侮辱與不平的憤懣苦苦折磨著,他們之間因為門第懸殊而結束了美好純真的友誼。這段單純而步入灰暗的情感之旅雖然走得令人疲憊,卻讓人感到自然、真切、有價值。走出這個灰色的夢,他可能獲得更充實的人生。
3 成長的鞭笞,人格的完善
如果說少年的身心發育是成長的一種外在形式,那么人格的完善與發展構成了成長的內涵。在美好純真的情感步入黑暗的絕谷,明子陷入了刻骨銘心的想家之中。父親的來信說,“錢比磨盤還重呢,能壓得人抬不起頭來。”家里還在指望著明子,過于沉重的負荷既壓著他的肉體,也壓著他的心。明子在黑暗里昂頭往前走,他要掙很多很多錢——他從未像現在這樣渴望富有。面對生存的艱辛、世態炎涼,少年明子性格中充滿了矛盾。金錢的誘惑足以使人迷失本性,有時簡直是墮落和罪惡的化身。明子曾報復似的把200元錢全買了獎券,結果沒中大獎。也曾師徒三人干活時撿到幾張大面值的外國鈔票,各懷鬼胎地把錢分了。事實上,那些鈔票是貶值的,根本不值錢。虛虛實實之間,他們不能把握住自己,卻還要互相欺瞞。結果再次被生活捉弄了,因為錢的緣故,他們顯得更可憐可悲了。
成長需要鞭笞。少年們的人格完善與進步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是在磨練與曲折中完成的。他們并不完美,性格中有弱點,甚至缺陷,家境的困難、精神上的失落構成了少年成長途中的考驗,最致命的是金錢成為他們精神的枷鎖,需要鞭笞來提醒。
4 成長的終結,精神的升華
有人說,生活是現實的,它不一定美麗,但卻永遠真實,并且真實得讓人感動。在曹文軒的小說世界中,我們總能感到一種似有若無的傷感,但細細品味時,又常常會發現感傷情懷背后隱藏著的不僅僅是苦難與艱辛,而是美好與和諧。少年們在成長的路上不斷邁進,總會迎來真正成熟的一天,他們不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
黑罐的歸來,曾使明子有過一陣心靈的輕松,但黑罐帶回的消息說,沉重的債務,已經壓垮了他的父親;老人沒有病倒,但精神上垮了。生活的荷重在他的心靈上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明子似乎又看到:天空下,羊群在一只一只地倒下去。還有父親的聲音,“不該自己吃的東西,自然就不能吃,也不肯吃。這些畜生也許是有理的。”作家以他的真誠、溫情關注著人類思想和心靈上的巨大困惑,在作品中滲透自己對這一狀態的感悟、發掘與描述。
有一天,明子發現鏡子里的他,已是一個很有光彩的小伙子,一個干凈、健康的、樂觀和一心向上的男孩。最令人驚喜的是,明子出師了,帶上三和尚給的那套工具,和鴨子一起離開了窩棚。像三和尚說的,“誰不都是自己闖出來的!”明子也得闖。在磨礪中,少年走向了真正意義上的成熟,并不時閃現著他們燦爛奪目的人格光輝。他們用自己頑強的意志和堅韌的精神,從逆境中勇敢地走了出來,所有的考驗都成為他們成長中的力量與財富。
曹文軒的小說世界縈繞著田園詩般的氛圍,他筆下的景物往往有著詩歌意象般的美感與內蘊。小說中的人物故事就是一幅幅少年動態成長圖,雖然少年們的成長契機不同,但是他們不斷向獨立、堅強、自信以及真誠、善良邁進的步伐是永恒的。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洋溢著永恒的人文美、古典美,它的少年成長主題。
參考文獻
[1]曹文軒. 一根燃燒盡了的繩子[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435.
[2]曹文軒.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8.311.
[3]曹文軒. 甜橙樹[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1
[4]曹文軒. 山羊不吃天堂草[M]. 南京: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1995
[5]曹文軒. 曹文軒兒童文學論集[M]. 北京:21世紀出版社,1998.134
作者簡介
高虹,現當代文學碩士,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常州學院文法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