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蕾(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 血液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
缺鐵性貧血患兒連續與常規幽門螺桿菌根除效果的比較研究
雷 蕾
(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 血液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摘要】目的 探討缺鐵性貧血患兒連續與常規幽門螺桿菌根除效果。方法 將在我院診治的缺鐵性貧血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兒138例隨機分為連續組、常規組與對照組,對各組分別給與不同的診療方案,在治療前、治療后4周、治療后12周檢測血樣中的4項指標Hb、SI、SF、MCV水平。結果 治療前三組患兒的指標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四周后,連續組患兒與常規組患兒的4項指標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連續組與對照組,常規組與對照組的差異顯著(P<0.05);治療后12周,連續組、常規組4項指標平均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連續組的4項指標平均水平高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 對于IDA患兒,連續根除HP的效果高于常規根除,在補充鐵劑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連續根除HP,可降低復發率。
【關鍵詞】缺鐵性貧血;幽門螺桿菌;連續
缺鐵性貧血(iron-deficiency anemia,IDA)是我國常見的貧血類疾病,臨床表現主要為貧血、缺鐵表現和引起鐵缺乏的疾病表現,嬰幼兒是發生缺鐵性貧血的常見人群[1]。幽門螺桿菌(HP)是需氧的革蘭陰性菌,嬰幼兒也是幽門螺桿菌的常見感染人群。近年來,IDA的發生與HP感染的關系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HP的感染也已成為影響缺鐵性貧血發病情況和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2]。目前抗HP感染也成為臨床治療IDA患兒的重要手段,但是對于臨床抗HP治療的療程長短對于治療效果和疾病預后影響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連續和常規根除HP感染的缺鐵性貧血患兒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
1.1 研究對象:病例均為在我院診治的缺鐵性貧血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兒138例。其中,男72例,女66例,年齡4~11歲。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連續組、常規組與對照組,連續組:男23例,女24例,平均年齡(7.2±3.3)歲;常規組: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齡(7.4±3.5)歲;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齡(6.9±3.6)歲。三組在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病例均參考《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診斷IDA[3],并均排除其他血液疾病及消化道疾病。所有研究內容均通過倫理委員會審定,并與監護人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制定標準:①所有患兒經C13呼氣實驗檢測,HP抗體均為陽性;②且符合我國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標準:血紅蛋白(Hb)<110 g/L(<6歲),<120 g/L(6~11歲),血清鐵(SI)<60 μg/dL,血清鐵蛋白(SF)<16 μg/L,平均紅細胞體積(MCV)低于正常。
1.3 研究方法:對所有研究對象采集清晨靜脈血2 mL,4500 r、10 min離心,-80 ℃保存,檢測血樣中的4項指標Hb、SI、SF、MCV水平。對連續組和常規組患兒行抗HP和鐵劑治療,4周為1個療程,連續組連續治療2個療程,第4、12周復查血樣中的4項指標水平;常規組治療1個療程,第4、12周復查血樣;對照組患兒單純口服鐵劑治療,治療2個療程,第4、12周復查血樣。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資料以(±s)表示。對所有樣本進行兩兩q檢驗,檢驗水準ɑ=0.05。
2.1 治療前三組患兒實驗室檢查指標分析,治療前三組患兒的實驗室檢查4項指標Hb、SI、SF、MCV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 治療后4周三組患兒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見表1。由表1可知,治療四周后,連續組患兒與常規組患兒的指標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連續組與對照組,常規組與對照組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治療后12周三組患兒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見表2。由表2可知,連續組、常規組指標平均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連續組的指標平均水平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缺鐵性貧血(IDA)是由于機體內鐵攝入不足或吸收發生障礙等而使體內鐵含量低于正常水平,從而引起紅細胞合成減少誘發疾病的發生[3]。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HP)感染與缺鐵性貧血有著密切的聯系,可能是導致缺鐵性患兒反復發作的重要原因。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三組(連續組、常規組、對照組)患兒的實驗室檢查4項指標Hb、SI、SF、MCV水平沒有差異。治療四周后,連續組患兒與常規組患兒的指標水平無顯著差異,而連續組與對照組,常規組與對照組的差異均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臨床單純利用補充鐵劑治療IDA患兒時,指標水平較治療前有較大的提高,但治療效果比抗HP感染的治療效果差,這一研究結果與田旭等[3]人的研究相同,間接說明HP感染是影響缺鐵性貧血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罌因素。在本次試驗中,對三組患兒治療后12周復查,連續組、常規組指標平均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連續組的指標平均水平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一方面,進一步證明單純鐵劑的治療對于預防IDA的復發效果較差,復發率明顯高于抗HP治療組,這與王麗娜等[4]人的研究結果相同:另一方面,對IDA患兒連續治療相比常規治療,4項指標水平增加較大,且復發率明顯降低。究其原因,連續治療IDA患兒對于體內HP的清除率高于常規治療,HP感染對缺鐵性貧血患兒體內4項指標含量的影響大大降低,常規治療中,無法有效的徹底清除體內殘存的幽門螺桿菌,治療停止時,存于體內的幽門螺桿菌繼續感染機體,造成IDA的復發。
表1 治療后4周三組患兒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s)

表1 治療后4周三組患兒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n Hb(g/L) SI(μg/dl) SF(μg/L) MCV(fl)連續組 47 122.63±15.22* 22.45±5.35* 28.22±4.47* 86.13±4.45*常規組 48 127.23±16.17* 23.74±5.16* 29.39±5.07* 82.03±5.43*對照組 43 102.34±14.55 17.60±4.65 22.47±4.82 63.10±4.44
表2 治療后12周三組患兒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s)

表2 治療后12周三組患兒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常規組相比P<0.05
組別 n Hb(g/L) SI(μg/dL) SF (μg/L) MCV(fl)連續組 47 119.63±15.13*# 21.45±5.16*# 28.22±4.46*# 86.13±4.75*#常規組 48 101.25±16.34* 17.74±5.05* 29.39±5.12* 67.03±5.36*對照組 43 83.56±14.13# 9.60±4.37# 10.47±4.78# 56.10±4.48#
綜上所述,HP的感染是影響IDA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抗幽門螺桿菌聯合鐵劑治療對與IDA患兒的治療效果較好,并且連續根除HP感染的對于治療缺鐵性貧血的效果優于常規治療,且復發率較低。應針對HP的感染,有目的的選取連續根除HP感染治療聯合鐵劑治療,提高機體狀態水平,降低疾病的復發,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 Monzon H,Forne M,Esteve M,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as a cause of iron deficiency anaemia of unknown origin[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3,19(26):4166-4171.
[2] Rahman AS,Sarker SA,Ahmed T,et al.Relationship of Intestinal Parasites, H.Pylori Infection with Anemia or Iron Status Among School age Children in Rural Bangladesh[J].J Gastroenterol Hepatol Res,2013,2(9):769-773.
[3] 田旭,趙湘萍,朱海玲.鐵劑聯合抗幽門螺桿菌治療缺鐵性貧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6):153-154.
[4] 王麗娜.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的缺鐵性貧血患者的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9):102-103.
中圖分類號:R55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6-0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