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摘要】 目的 探析宮內節育器臨床效果影響因素。方法 選取 1221例需求放置宮內節育器的健康經產育齡婦女為研究對象, 隨機放置三種宮內節育器, 統計置器 1年內不良反應發生率, 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結果 1221例育齡婦女中, 142例出現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 11.63%, 主要集中在術后 3個月內, 以月經異常中的月經量明顯增多為主。其中不良反應發生年齡集中在 20~29歲 (11.27%);節育器類型以 TCu220C 宮內節育器多發 (9.86%);子宮位置以后屈位多發 (34.51%);放置時間以哺乳期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 (13.38%);重度勞動強度不良反應發生率高 (11.27%);術后休息時間 <3 d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9.15%), 放置次數>1次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 (11.27%), 術后同房時間 <15 d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32.39%)。多因素分析顯示患者年齡、宮內節育器形狀、術后勞動強度、放置時間以及子宮位置為宮內節育器放置婦女不良反應的主要影響因素 (P<0.05)。結論 宮內節育器臨床效果影響因素較多, 主要是服務對象的年齡、子宮位置、術后勞動強度、置器時間等。
【關鍵詞】 宮內節育器;臨床效果;影響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8.193
宮內節育器是放置在子宮腔內的避孕器具, 是我國臨床中較為普遍的一種避孕方式, 具備良好的經濟性、安全性、可逆性與有效性[1-5]。健康育齡人群長期應用避孕藥在預防和控制妊娠的同時, 不可避免地面臨相應的風險。將本站 1221例放置宮內節育器的育齡婦女作為研究對象, 以統計分析 宮內節育器臨床效果影響因素,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2年 3~8月來本站要求放置宮內節育器的健康經產育齡婦女 1221例作為研究對象, 自愿參與課題研究并承諾堅持 1年 4次的隨訪觀察, 年齡 20~45歲, 平均年齡(30.0±5.0)歲;包括宮內節育器初次使用、繼續使用和再次使用者。
1. 2 方法 在放置 宮內節育器前, 統一按照《臨床技術操作規范-計劃生育學分冊》規范標準[3]進行醫學篩查, 通過病史詢問, 了解月經情況、婚育史、既往避孕史以及既往病史等;進行一般體格檢查、婦科檢查、血色素測定和白帶常規檢查, B超檢查, 排除 宮內節育器使用的禁忌證。同時填寫研究對象調查問卷和簽定置器手術知情同意書。將符合準入條件的 1221例已婚育齡婦女隨機放置 TCu220C 宮內節育器 642例、元宮銅 300 宮內節育器 302例、MCu375 宮內節育器 277例;放置時間:400例哺乳期, 88例人工流產術后, 733例月經后;子宮位置:220例水平位, 281例后位, 355例前位, 110例前屈位與 255例后屈位。并 由本站熟練的專業技術人員統一規范操作置器。研究對象一旦成功放置宮內節育器, 就進入隨訪階段。隨訪調查內容涵蓋患者的月經史、孕產史、宮內節育器類型、材料、形狀、勞動強度、休息時間、同房時間、年齡、宮內節育器放置時間、子宮位置、放置例次數、宮內節育器取出和續用情況等。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回歸模型。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1221例育齡婦女中, 142例出現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63%, 主要集中在術后 3個月內。見表1。
2. 2 放置宮內節育器142例出現不良反應婦女中, 其中不良反應發生年齡集中在 20~29歲, 發生率為 11.27%(16/142);節育器類型以 TCu220C 宮內節育器多發, 發生率為 9.86%(14/142);子宮位置以后屈位多發, 發生率為 34.51%(49/142);放置時間以哺乳期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 為 13.38%(19/142);重度勞動強度不良反應發生率高, 為 11.27%(16/142);術后休息時間 <3 d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 為 9.15%(13/142), 放置次數>1次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 為 11.27%(16/142), 術后同房時間 <15 d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 為32.39%(46/142)。
2. 3 宮內節育器放置婦女不良反應經多因素 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 患者年齡、宮內節育器形狀、術后勞動強度、放置時間以及子宮位置是其主要影響因素, 其中年齡的SE、 Wold、B、OR值 (95% CI)分別為 0.385、3.221、0.543、1.339(1.177, 3.563)(P<0.05);宮內節育器形狀分別為 0.146、3.286、0.577、3.177(1.132, 7.409)(P<0.05);術后勞動強度分別為0.450、3.132、0.573、1.762(1.153, 3.663)(P<0.05);放置時間分別為0.153、3.580、0.343、2.095(1.132, 5.312)(P<0.05);子宮位置分別為0.332、2.795、0.521、1.698(1.196, 3.523)(P<0.05)。
3 討論
隨著經濟的發展, 人們生育觀有了較大改變, 避孕藥在育齡婦女中的應用越來越多。宮內節育器放置為我國常使用的一種避孕方式, 放置 宮內節育器是一種安全、有效、簡便可逆的長效避孕措施。宮內節育器是置入人體進行妊娠控制的醫療器械, 也可能發生不良事件[6-10]。月經異常是最為常見的不良反應, 其次為宮內節育器下移, 再次之為腰腹疼痛、帶器妊娠、宮內節育器脫落。月經異常多表現為經量增多、經期延長、點滴出血、不規則出血等。宮內節育器作為一種異物, 對局部子宮內膜組織直接產生刺激而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 達到阻礙和干擾受精卵著床及發育而最終達到避孕的目的[11-1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1221例育齡婦女中, 142例出現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 11.63%, 主要集中在術后 3個月內, 以月經異常中的月經量明顯增多為主。其中不良反應發生年齡集中在 20~29歲(11.27%);節育器類型以 TCu220C 宮內節育器多發 (9.86%);子宮位置以后屈位多發 (34.51%);放置時間以哺乳期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 (13.38%);重度勞動強度不良反應發生率高 (11.27%);術后休息時間 <3 d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 (9.15%), 放置次數>1次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 (11.27%), 術后同房時間 <15 d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32.39%)。宮內節育器放置婦女不良反應經多因素 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 患者年齡、宮內節育器形狀、術后勞動強度、放置時間以及子宮位置是其主要影響因素, 其中年齡的 SE、Wold、B、OR值(95% CI)分別為 0.385、3.221、0.543、1.339(1.177, 3.563)(P<0.05);宮內節育器形狀分別為 0.146、3.286、0.577、3.177(1.132, 7.409)(P<0.05);術后勞動強度分別為0.450、3.132、0.573、1.762(1.153, 3.663)(P<0.05);放置時間分別為0.153、3.580、0.343、2.095(1.132, 5.312)(P<0.05);子宮位置分別為0.332、2.795、0.521、1.698(1.196, 3.523)(P<0.05)。
綜上所述, 宮內節育器臨床效果影響因素以服務對象的年齡、子宮位置、置器時間、術后勞動強度、宮內節育器形狀等為主, 因此使用 宮內節育器前對育齡婦女進行完善的健康宣教, 提供心理疏導和良好的咨詢服務, 置器后對其進行規范地定期隨訪, 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以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李瑛, 王蘭明, 張世琨 . 避孕藥具不良事件監測與防治 .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1-3.
[2] 劉娜. 四種宮內節育器臨床效果調查. 哈爾濱醫藥, 2011, 31(1):33-34.
[3] 王蘭, 楊翠 . 三種含銅宮內節育器臨床效果觀察 . 中國醫學創新, 2012, 9(9):22-23.
[4] 黃江濤, 廖偉英, 王奇玲, 等. 3種含銅宮內節育器的臨床效果及影響因素. 中國婦幼保健, 2011, 26(10):1508-1511.
[5] 洪玉珍, 黃江濤. 宮內節育器不良停用的影響因素. 廣東醫學, 2013, 34(11):1750-1752.
[6] 張敏, 周健, 李瑛. 宮內節育器異位影響因素的分析. 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 2012, 31(4):284-287.
[7] 劉江坤, 周瑞爭, 張素芝, 等. 河北省12775例宮內節育器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影響因素調查. 中國婦幼保健, 2015, 30(8):1226-1229.
[8] 向濤, 彭飛蝶, 李瑞冰, 等. 宮內節育器應用效果及影響因素的臨床分析. 中國保健營養, 2010(1):7-8.
[9] 陳彩瓊, 冉小釵. 影響宮內節育器放置效果的相關因素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8):1189-1191.
[10] 袁瓊. 術前咨詢對婦女宮內節育器臨床效果的影響分析. 臨床醫學工程, 2011(11):1800-1801.
[11] 鄧玉蘭, 鵬紅, 肖娟, 等. 不同含銅宮內節育器的治療價值及影響因素研究. 中國醫藥指南, 2013(3):412-413.
[12] 劉文霞, 梁莉萍, 吳舒慧, 等. 子宮內膜細胞學檢測在宮內節育器臨床應用探討. 實用預防醫學, 2014, 21(5):579-581.
[13] 李曉焱. 宮內節育器移位嵌頓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安徽醫學, 2014(2):192-194.
[14] 拉提帕·德力木哈買提, 古麗娜爾·黑扎希. 絕經后婦女取宮內節育器的臨床研究與分析.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4(9):75-76.
[15] 麥小珊, 朱少萍, 梁小萍. 放置宮內節育器婦女月經異常影響因素相關分析. 中外醫療, 2013, 32(22):54-56.
[收稿日期: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