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玉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石家莊 050081)
貨物運輸企業“營改增”后稅負變動實證分析
趙 玉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石家莊 050081)
從理論上推測,貨物運輸企業稅負在實行“營改增”后會有所增加,而增加幅度大小的實際數據還較為缺乏。因此,有必要對此類企業通過實際調研和實證分析,剖析影響稅負的原因,并提出維持合理稅負水平的對策。
營改增;貨物運輸企業;稅負
“營改增”作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改變了中央與地方財力的分配格局,對推行“營改增”的相關企業的稅負也產生著重大影響,進而影響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具體到“營改增”對貨物運輸企業稅負的影響,相關文章也不斷見諸報刊。然而,這些論證往往是就一些“營改增”的相關規定進行理論分析、公式推演,或邏輯推理,到底“營改增”對貨運企業的稅負影響程度如何,進行企業相關調研實證的論文還較為少見。為此,在有關單位和部門的協調與配合下,專門組成了調研組(包括筆者),深入河北省多個城市實地走訪,獲取了一手資料,對貨運企業“營改增”后的稅負變化進行實證分析,以期對相關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自2014年2月至6月,調研組通過多地走訪,獲取了10家貨運企業的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利潤總額、繳納稅金等詳細的財務數據,經過加工整理,匯總了相關財務指標的變化情況(見表1)。

表1 被調研企業影響稅負的財務指標匯總表
在調查的10家企業中除了BZT企業稅負為2.82%,低于原營業稅3%的稅負,其余9家企業稅負均高于原營業稅稅負水平,TTM企業稅負甚至高達6.19%,高出原稅負的一倍還多。數據證明,貨運企業在“營改增”后總體稅負出現增加的現象。
通過表1不難看出,在被調研的10家企業中,由于“營改增”導致半數企業出現虧損,如果扣除上繳企業所得稅,企業財務成果顯得更慘,七成企業凈利潤出現了負數。
增值稅是企業虧損的重要因素,原因為:第一,在“營改增”初期由于大量的進項因素得不到合法的扣稅憑據,而增值稅的進項稅額與增值稅應納稅額成反比,導致進項稅額計入采購成本,推高了企業的總體成本,從而導致利潤減少;第二,增值稅不會直接影響利潤,但以增值稅為基數繳納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等屬于損益類因素,這些因素占到應納增值稅稅額的12%左右,降低了企業部分收益;第三,由于原營業稅屬于價內稅,從銷售利潤率角度分析,只影響利潤3個百分點,而改成增值稅,稅率提高到11%,價稅換算比為9.01%,會使企業的利潤比原來減少6個百分點。
2016年3月24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網站發布《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明確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全部營業稅納稅人,納入試點范圍,由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提供交通運輸、郵政、基礎電信、建筑、不動產租賃等服務,銷售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的,稅率為11%。稅負增加的企業主要是從事貨物運輸的一般納稅人。而導致貨運企業稅負增加的因素,除了適用11%的高稅率外,另一個因素就是可抵扣因素較少,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稅率變化
原交通運輸業營業稅率3%,“營改增”后稅率變化為11%,扣除含稅因素為9.01%,稅負凈增6個百分點,貨運行業的稅負就會增高。
2.2 可抵扣進項稅額少
交通運輸行業企業類型多樣,多種因素導致該行業目前可抵扣的進項稅額較少。主要因素包含以下幾點。
(1)部分“營改增”行業的抵扣憑據難以取得。由于試行初期有些行業不規范,一些抵扣項目無法取得抵扣憑據,如檢測費、廣告費、咨詢費等。
(2)部分行業沒納入“營改增”范圍暫時無法抵扣進項稅額。在交通運輸行業,每年各種保險費、利息支出較多,但由于金融保險行業還未實行“營改增”,造成保險費、利息支出等進項稅額無法抵扣。
(3)異地抵扣發票不好索取。第一,異地加油難以取得進項發票,因異地加油站開具專票要求不一以及備案資料準備不全(中國石化加油站對現金加油一律不予開具專票)造成難以取得專用發票;第二,修理費獲取抵扣發票難度較大,因修理單位不是一般納稅人而無法取得進項發票,即便是一般納稅人也存在備案資料準備不全而難以取得進項發票的問題。
出于趨利性的動因,貨運企業稅負的增加,會使部分企業為了“減負”而不擇手段,這不僅加大了相關企業違法的風險,也增加了稅務部門的監管難度。因此,為了抑制企業違法的沖動,也為“營改增”順利推進創造良好的條件,應采取以下對策。
3.1 做好頂層設計,使稅負更加合理
目前,我國增值稅稅率有17%、13%、11%、6%等4種,另外還有簡易征收率3%,稅率階梯過多過亂,已經違背了增值稅作為“中性稅收”的原則,既不利于體現該稅的普遍性和公平性原則,更不利于征收管理。因此,建議有關部門做好頂層設計,使“營改增”更符合稅改的終極目標。那么,這就要求增值稅最終要簡并稅率檔次,最好保留兩檔,以防止檔次過多影響增值稅抵扣鏈的延續,同時,還要降低整體稅負,取消17%和13%兩檔,保留11%和6%兩檔,并且將交通運輸業稅率由11%降到6%,與其屬性基本相同的物流管理行業稅率持平。這是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降低流轉稅負,為企業和個人留出更多可支配的財力,為建立以直接稅為主的地方稅制體系留出空間;二是將部分降低稅負導致的短收情況,通過調整消費稅征稅范圍來解決,可以增設零售消費稅,由地方稅務機關征收,以解決由于“營改增”后地方稅收收入不足的問題。
3.2 做好“營改增”過渡時期的抵扣政策銜接
就目前而言,由于導致貨物運輸企業稅負增加的因素短期內難以解決,可以考慮以下過渡性政策。
第一,對稅改前的存量固定資產采用均勻扣減進項稅額的辦法。對稅改前購進設備較多而稅改后購進設備較少的行業,可考慮參照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將其試點前三年購入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凈值”,按剩余折舊年限平均分攤抵扣原購進時的進項稅額。
第二,將保險費、貸款利息支出、過路費等納入抵扣范圍。交通運輸行業保險費、購車貸款支出以及運輸過程中的過路費占成本比例基本上都超過30%。在下調交通運輸業稅率之前,可考慮將保險費、過路費等納入抵扣范圍,通過企業設置“營改增抵減銷項稅額”科目,以抵減稅率提高給交通運輸業帶來的負擔。
3.3 加強貨運企業培訓,使其盡快適應增值稅管理要求
第一,加強“營改增”政策和申報操作的輔導培訓。由于“營改增”時間尚短,部分企業對政策掌握尚不全面和準確,出現了稅款計算、申報操作的差錯,需要有關機構不斷地培訓、輔導,幫助企業財務人員進一步準確掌握“營改增”的稅收政策、管理規定、核算要求和相關系統操作,使其能夠準確計算稅款、正確申報納稅。
第二,引導企業主動適應增值稅管理要求。通過有關部門宣傳講解增值稅稅制的特點,引導企業盡快適應增值稅管理模式,做好稅收籌劃,調整經營模式、管理方式,選擇合法合規的供應商,增加合法抵扣,維護企業最大利益,減少企業稅收風險。
第三,引導企業規范經營。對于零散貨運車輛車主,通過引導,使其能夠依法納稅取得專用發票,進入增值稅抵扣鏈條,是貨運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前提。可以引導社會零散車輛成立聯合體,實現規模化經營,以適應增值稅稅制結構要求,促進貨運行業規范發展。
3.4 為“營改增”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營改增”能否順利推進,不僅影響企業的利益,也影響國家的總體利益,這就要求各部門通力合作,為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外在環境,如實為貨運企業提供能夠抵扣進項稅額的票據,以合理減輕企業稅負。
主要參考文獻
[1]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中國稅收政策報告:“營改增”·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革(2013)[R].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011
F275
A
1673-0194(2016)10-0022-02
2016-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