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海璇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杭州 311112)
高職院校教師崗位聘期考核研究
裘海璇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杭州 311112)
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正在積極進行人事制度改革,作為高職院校管理的重要內容,教師崗位聘期考核可有效促進高職院校教師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真正發揮出教師考核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紹高職院校教師崗位考核的主要內容,并分析具體實施要點。
高職院校;教師崗位;聘期考核
教師崗位聘期考核是一種立足于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基礎上制定的教師管理制度,主要作用是為了合理配置高職院校人力資源,在高職院校內部形成一種良性競爭機制及流動機制。為此,筆者以某高職院校為例,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學校的人才戰略需求研究如何實施教師崗位聘期考核。
高職院校的主要辦學理念是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術的一線服務人員、管理人員,高職院校教師的整體素質高低會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辦學質量水平。為此,非常有必要加強高職院校教師管理。為有效提高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創造力和活力,應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人事制度,分類管理教師崗位,制定針對性、可行性高的考評體系。高職院校教師崗位考核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管理與服務業績、教學業績、師德師風以及科研業績等幾個版塊,尤其應將崗位職責履行情況及師德師風作為重點考核對象,其中針對師德應該實施一票否決制。高職院校應制定教師崗位聘期基本工作任務,對教學為主型、科研為主型、教學科研并重型以及社會服務與推廣型教師分別制定相應的考評標準,實現分類考評。每一個教學科研單位也應將考評標準作為依據,根據每個專業、每個學科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針對性的個性化考核評價指標體系。
教授、副教授、講師以及助教等級別的教師應該從服務、科研、教學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在實際考核工作中應遵循有機結合教學科研單位考核和學校考核的基本原則。考核時,應結合崗位聘用合同中具體規定的內容進行,而考核方法應結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兩種方法,尤其應該注重質量評價及目標管理。教學科研單位負責組織、監督、指導該單位所有教師的崗位聘期考核管理工作,而且應該把考核結果上報給學校進行最終審定并備案,一般可以將崗位聘期考核結果劃分為4個等級,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以及不合格。為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教師崗位聘期考核成效,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 針對特殊的教師群體制定靈活、人性化的考核制度
高職院校教師考核制度和教師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不僅注重實效性、科學性,同時也注重人性化,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全面考慮不同考核對象群體中的一些特殊情況,靈活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①如果教師在崗位聘期內負責研究周期比較長的基礎、理論學科,對于部分具有明確的長期研究計劃、個人研究能力也比較強的教師,這些研究的科研業績及工作成果部分一定要制定延期考核制度。②如果教師在崗位聘期內被任命為二級及以上教授級別的崗位,同時個人也得到了非常出色的教學科研成果,其科研業績以及工作成果部分應該制定免考核制度。③如果教師在崗位聘期內尚未取得規定的科研業績以及工作成果,然而在崗位聘期內發表過重要的教材、論文、研究報告、專著或者其他比較重要的成果,關于科研業績以及工作成果部分應該制定取代表性成果考評制度。④如果教師在退休前被聘任,但是聘期在3年以下按期退休的教師,可適當放寬教學科研的硬性考核指標。⑤如果某個教學科研團隊有具體的學術帶頭人,學員結構、職務分布、年齡構成以及成員梯隊等都比較合理,應該制定科學的團隊聘期考核制度。⑥如果教師在崗位聘期內因為產假、病假等緣故休假,但是嚴格根據學校規定的請假考勤流程正式辦理了相應的請假手續,各單位可以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適當減免崗位工作任務。通過制定多種多樣的崗位聘期考核方式,盡量滿足各種教師的實際需求。
2.2 全面、認真落實反饋及考核監督制度
為成功進行崗位設置改革,教學科研單位在教師崗位聘期考核工作中要以書面表達的方式向被考核教師及時展現考核結果,假如教師質疑考核結果,在接到考核結果通知后,可以向相應的崗位聘期考核工作小組提出重新考核的要求,考核小組也應在規定時間內對提出復核的教師給予相應意見,假如教師仍然質疑復核結果,可以繼續向上級主管單位的人事機構申訴。
2.3 教師專業技能培訓以及資助
高職院校必須注重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培訓方式。①鼓勵教師到全球著名的高校或高職院校做訪問學者,這樣有利于開拓教師的研究領域,促進院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②鼓勵教師參加國際學術會議。③資助教師到海外進修。④對于新入職的教師,學校可以提供一定的科研啟動經費。⑤為新入職的青年教師安排相應的學術導師、教學導師指導其教學及科研工作。
教師崗位聘期考核是高職院校崗位設置改革的重點內容,高職院校應該結合學校實際發展目標設計合理的教師聘期考核體系,采用定性考核、定量考核有機結合的考核方法,制定層次化的教師考核標準,嚴格制定聘期制度,有效提高教師工作效率。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小平,于向明.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及其培養機制[J].中國高校師資研究,2014(1).
[2]林強,羅俊峰,曾從天.高校教師聘任制度改革新探[J].中國高校師資研究,2014(2).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170
G647.2
A
1673-0194(2016)10-0242-01
2016-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