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昊,馬 薔,董 巖,佟成濤
(吉林大學,長春 130022)
高校基建項目協同管理模式探析
——以J大學基建管理改革模式為例
吳 昊,馬 薔,董 巖,佟成濤
(吉林大學,長春 130022)
高校基建工作應緊跟時代步伐,構建與自身相適應的管理模式。本文在梳理目前高校基建項目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通過對J大學基建管理改革模式的案例分析,對高校基建工作今后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
高校;基建項目;管理模式;案例分析
高校基建項目多為政府投資工程,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其基建投資也逐年增加,如何根據高校教學與科研的特點構建科學合理的基建項目管理模式非常重要。為了快速適應新形勢,高校急需不斷探索新穎的基建項目管理模式。新時期的高校基建項目具有體量綜合、功能復雜、造型多樣及科技含量高等特點,這對基建項目的科學管理和建筑技術提出了非常高的專業要求。高校基建工作應緊跟時代步伐,構建與自身相適應的管理模式。
1.1 甲方項目部模式
甲方項目部模式由甲方項目部監理方與施工方構成,一般常見于基建管理能力比較成熟的高校。通常這類高校規模較大,基建歷史也較為悠久。甲方部門規模建制比較完善,對于大量的甲方項目,甲方一般會以公開招標、邀標、詢價或直接采購等方式自行選擇材料,其項目部人力資源、現場技術力量和管理力量比較強。該模式是一種以項目為主導、部門間協調的矩陣制管理模式,管理部門設有計劃預算、前期規劃、材料管理等職能科室。負責人可以由行政副處長擔任,也可以通過競聘方式產生,通常會在每個項目的施工現場派駐一名甲方代表。
1.2 項目管理承包模式
項目管理承包模式由甲方項目部、項目管理公司、監理方及施工方構成。其中,甲方主要負責管理兩方面內容:即針對項目管理公司的管理以及投資控制與造價的管理。項目管理公司全權負責項目工程質量和工期進度,并承擔現場的主要管理責任。
項目管理承包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高校基建管理模式,幫助高校基建部門借助外部力量實現優勢互補、多方雙贏,同時該模式也能夠幫助高校節約管理成本和資金投入。然而,由于當今社會仍然缺乏高水平和高資質的項目管理公司,因此在項目管理公司的選擇上要尤為慎重。
1.3 施工總承包模式
施工總承包模式類似于交鑰匙工程,由甲方和施工總承包商構成。甲方主要負責征地、拆遷、申請立項、申報等前期的手續辦理工作,而乙方主要負責完成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工程內容,竣工后將工程交由甲方。
施工總承包模式一般比較適合基建管理能力相對薄弱、尚未形成豐富管理經驗的高校。通過尋求一個施工總承包單位來全權負責項目建設,待竣工后將項目移交高校接收。
1.4 代建制
代建制管理模式即通過招標方式從市場上選取專業項目管理公司進行管理的模式,該模式適合基建規模較小,尚未形成專門基建管理部門的高校。代建公司受托的業務范圍各不相同,一般取決于高校的項目特點和人力資源狀況。代建公司會自行想辦法解決超支的問題,不但抑制腐敗滋生,更克服了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結算超預算的“三超”現象,幫助高校基建部門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投資方、使用方、承建方之間簽訂合同,使整個項目的資金投入、工期計劃、工程質量均處于可控范圍內。而高校基建部門只需明確自身需求,并督促工期與質量,并不需要負直接責任。代建制模式目前在高校基建項目管理模式中尚無典型案例。
2.1 J大學基建管理模式簡介
J大學由7個校區合并而成,這些校區分散在城市的不同地方,零散分散的校園布局也給基礎建設的管理帶來了一定困難。目前J大學基建管理部門的資金籌措方式主要為國家財撥款、自籌資金、合作辦學、社會捐資等,基建管理模式以甲方項目部模式為主。
2.2 J大學基建管理改革模式分析
J大學由于不同的校區在外部環境、基建管理、項目隊伍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基建管理采取統一的模式便不太現實。為了有效加強高校基建管理、提升高校基建能力,根據不同的校園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推進高校基建管理模式改革便顯得十分重要。針對不同的資金籌措方式和基建管理能力,不同的校園可以依據其項目特點采取相適應的管理模式(見表1)。例如:主校區的基建部門管理能力較強,人力資源充沛,項目資金大多為國家投資,可以采用較為強勢的甲方項目部模式;而較分散的校區決策權比較分散,可以采用項目管理承包模式;針對基建部門人員較少,決策權較為集中的小校園,可以選擇代建制模式并優選代建公司來承擔項目管理工作。
3.1 確保“三大目標”原則
“三大目標”即為質量、進度和投資,高校基建項目應以“三大目標控制”為重,即科學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資金,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按期完成工程任務。作為基建項目的重要環節,工程質量的優劣、建設工期的快慢、項目成本的高低以及投資效益的多少都與基建項目管理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每種項目管理模式都有著自身的特點,在其三大目標的控制方面也存在各自的優缺點,因此,在選擇基建管理模式時,高校應該認真、謹慎地分析自身工程在三大目標中的需求和不同管理模式的特點,以確保投資、進度和質量“三目標”之間的辯證關系科學、合理。
3.2 針對不同項目采取合理的管理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多采用以基建部門為主要管理力量的甲方項目部模式,但為了基建部門的長期發展,尋求不同的基建管理模式是很有實際意義的。甲方項目部模式適合基建管理較成熟、部門間協作能力強、人力資源充足的高校;項目管理承包模式適合基建管理環境動態變化、決策較分散的高校;施工總承包模式適合基建管理部門較薄弱、職能較為單一的高校;代建制模式適合基建規模較小、人力資源不足、決策權集中的高校。
3.3 強化高校基本建設協同性管理
首先,強化基建部門內部的協同,主要包括規劃科、工程科、綜合科、材料科等科室人員與專業人員間的協同管理;其次,強化基建部門與學校職能部門的協同,主要包括基建部門與學校主管部門、學院職能部門和學生間的交流與協同管理;最后,強化基建部門與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協同,主要包括基建部門與政府管理方、施工方、監理方及勘察設計方等外部利益相關者間的溝通交流與協同管理(如圖1所示)。

圖1 高校基本建設協同管理體系
主要參考文獻
[1]薄寒光.我國高校基建工作管理模式的比較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1.
[2]蘇宜根.高校基本建設管理協同性改革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5(6).
[3]李翔.基于層次灰色系統理論的高校基建項目管理模式分析[D].北京:清華大學,2007.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040
G647
A
1673-0194(2016)10-0059-02
2016-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