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超凡
曾經,出國留學是一件新鮮事,“海龜”也是精英的代名詞。而隨著出國留學越來越普遍,留學生人數持續增長,曾經不多見的“海龜”已經成為一股不小的力量,充斥在國內大大小小的招聘會中。過去,“海龜”二字代表的是世界領先的知識水平,代表的是更加成熟的世界觀和更加開闊的眼界。而如今,留學逐漸低齡化,留學生數量越來越多,素質卻良莠不齊,“海龜”的稱號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是不是每個從國外求學歸來的人都可以稱得上“海龜”?這個問題開始在人們內心留下疑惑的種子。對于綜合能力欠佳的留學生,人們逐漸有了一個新的稱呼——“皮皮蝦”,用來指那些雖然從國外求學歸來,卻虛有其表、無用武之地的年輕人。而區分“海龜”和“皮皮蝦”的一個重要標準,往往是看一個人是否具有跨國工作的經驗。
當初在美國留學時,我有幸有過一段工作經歷。雖然如今我回國已經一年多,但當時初入美國職場的經歷依舊是我同國內朋友、同事聊得最多的話題。那些工作中的意外,那些陰差陽錯、讓人哭笑不得的小故事,總能勾起我在美國生活的點滴回憶。
投遞簡歷的四種途徑
為了配得上“海龜”的稱號,到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無不希望鍛煉自己的能力,為自己的履歷鑲嵌一層金邊,而實現這個目標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美國公司通常會在新人入職之前的半年或一年開始招聘——好的苗子都需要提前開搶嘛。在美國讀研究生一般是兩年時間,因此對于讀研的留學生來說,在安頓好基本的生活起居并逐漸適應學習生活后,便要開始著手準備找實習了。留學生可以首先構思自己的簡歷和自我評價信,然后反復打磨修改。投簡歷的途徑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在學校每年固定的招聘季投遞,那時會有許多公司到學校招人,現場跟應聘者聊天、收簡歷。這個時候中國留學生往往會覺得很受打擊,因為再流利的口語也比不上本土的美國人。第二種是在目標公司的官網上找到簡歷投遞的郵箱,然后發送電子版簡歷過去。不過,中國留學生投出去的簡歷往往石沉大海:美國公司的HR很容易通過名字的拼寫就把這些應聘者過濾掉,因為他們通常優先考慮美國人,其次考慮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外國人,而在語言上處于劣勢的中國留學生就成了“備胎中的備胎”。很多聰明的同胞面對如上殘酷現實,會選擇把簡歷上的名字改成自己的英文名,碰碰運氣。第三種途徑是利用美國流行的職場社交網站LinkedIn (中文名叫“領英”)來給目標公司的HR投遞自己的電子簡歷。最后一種途徑是尋找獵頭公司,他們會負責幫你推薦面試,如被錄用,工資也是獵頭公司負責發放,然后公司會按照協議把錢給獵頭公司,總之其中的關系比較復雜。
留學生找工作的門檻
留學生不管在國內擁有如何多的資源和人脈,到了美國之后,這些資源均約等于零,因此找第一份實習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為了找到一份實習工作,當年的我和身邊大多數中國留學生一樣,不放過任何投遞簡歷的機會,上面所說的四種途徑都用上了,可謂“四管齊下”,簡歷寫得自己看了都覺得震驚。每周除了上課,我都在東奔西跑地參加面試。那時我剛到美國,口語還說不利索,尤其當好幾雙眼睛緊盯著我時,我更是說得磕磕巴巴,自己都嫌棄自己。面試的結果也十分慘烈,基本十次面試中我只有一次能抓住機會進入下一輪的“二面”,但“二面”之后通常就沒有下文了。雖然我早就聽說在美國找工作要做好各種被打擊的準備,但真當這些打擊紛至沓來時,我才體會到那種無奈與辛酸,尤其在辛苦準備很久換來的卻依然是封拒信時,更是感到有些絕望。
可能是老天可憐我,也可能是那段時間的真心禱告起了作用,在我研一第二個學期快結束時,我接到了一通讓我興奮無比的電話,對方告知我被西雅圖政府實習生項目錄用了。當時的我畢竟還是年輕,心想在美國找工作也不過如此。結果興奮勁頭還沒過去,一盆涼水就潑了下來。去報到的當天,工作單位要求看我的CPT (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簽證,這是允許國際學生在校期間外出工作的憑證,由每個學校的國際服務中心簽發。當我去學校的相關部門申請CPT簽證的時候,我才知道國際學生第一年是不允許校外打工的。而當時錄取我的西雅圖政府那邊給的反饋是,如果我不能在半個月之內拿到CPT簽證,這次實習機會就會被取消。那時我才體會到,國際生身份的限制真是讓人寸步難行。眼看著到手的鴨子就要飛走,我急得上躥下跳,四處打聽對策。百般無奈之下,我只好找到了當時的導師。一開始,導師二話不說先把我訓斥了一番,大意是怪我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和研究上,卻一門心思想著打工賺錢。然后我向他解釋家里如何貧困,這份實習對我來說有多重要——當然大部分內容都是杜撰出來的。最后導師終于妥協了,給我出了一個主意:他修改了我這一屆應屆生的畢業條件,要求每個國際學生必須實習,否則不予畢業。此招一出,學校國際服務中心的老師沒有了拒絕的理由,于是批準了我的CPT簽證申請。由此,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實習工作正式開始。
實習的酸甜苦辣
我實習的單位是西雅圖交通局。在正式報到的當天,我走進辦公室,看到滿墻的顯示器和畫面里密密麻麻的路和車,腦袋“嗡”一下就大了。后面一個小時的培訓我也聽得云里霧里,基本什么都沒聽懂。直到工作了將近一個月之后,我才慢慢熟悉業務,可以脫離他人的幫助自己硬著頭皮獨立工作。
當時我的工作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但是極其重要。每天早上,我要檢查一下路上所有的監控攝像頭是否正常,如有不正常就及時上報。我還要記錄各種交通事故,包括涉事車輛、人數等信息,然后每天下班前形成標準報告。工作中最大的挑戰在于,每次有交通事故發生,都會有人打電話過來,向我們報告有關信息,而我當時的聽力水平很是有限,電話那頭的人說話語速稍微快點,再有點口音,我就懵了。因為害怕丟人現眼,外加性格內向靦腆,有時我會全程沉默,假裝自己聽懂了,最后來一句“copy that”(收到),然后放下電話。當時如果真有大事發生,很可能就耽誤了,現在想想真是后怕。所幸在我值班的時候,基本沒什么大事發生。有一次,我接到一通電話,我聽到的意思是對方希望我幫忙查看一下哪些地方擁堵,對方報地名,我就調出攝像頭的監控畫面查看,一來二去地回復了他。讓我沒想到的是,第二天領導找到我,說了一通讓我哭笑不得的話。她說:超凡,聽說昨天你幫警察準確定位到了嫌疑人的車輛,警方迅速逮捕了嫌犯,你立大功了!我先是一愣,然后紅著臉說這是自己應該做的。
還有一次,早上輪到我值班。值班人員要在西雅圖交通早高峰出現前就位,以確保在必要的時候參與交通的指揮和調度。所以輪到我值班時,我通常要在6點起床,7點準時站在監視器前面。鑒于本人有“先天性起床困難癥”,每周的早班叫早都要用上七八個鬧鐘才能奏效。而在那次值班的前一晚,我剛剛熬夜完成了一篇論文,所以第二天的早起讓我難受得不行。我好不容易拖著半睡不醒的身軀來到政府大樓前,可是大樓卻一點面子都不給,鎖得嚴嚴實實。我蹲在樓門口,內心一片茫然,卻又著急上火,生怕耽誤了交通大事。后來,一個早起散步的悠閑自若的美國老奶奶關心地問我是否有難處,我說自己今早需要值班,可來了卻發現大門緊鎖。她拍拍我的肩膀說:今天是老兵節,全民放假一天。我一看,果真是全民放假,連單位門前的保安都沒有出現,所有人消失得干干凈凈。我打開iPhone的日歷,上面赫然顯示著“Veterans Day”(老兵節)。我苦笑了一下,向老奶奶道了句感謝,便一溜煙回家繼續睡覺了。
對于實習生來說,工資都是按小時計算。我們需要每兩周上報一次自己的工作時間,工資在直屬領導審核通過后發放。之所以每兩周發一次工資,是為了盡可能尊重每個人的勞動成果,工作了多少天、多少個小時都清清楚楚,比按月發放更準確,畢竟每個月份的天數不同。這讓我看到了美國人對于細節的把握,也讓我管中窺豹,了解了美國為什么會有今日的成就。在拿到人生第一份工資的那天,我看著銀行卡里的進賬記錄,默默地乘以當時的匯率6.5換算成人民幣,傻傻地對著屏幕樂了半個小時。
在美國工作的日子里,我感到上下級之間沒有明顯的地位差別,領導和下屬之間更像朋友,可以直呼彼此的名字,可以很融洽地談天說地,不用在說話之前反復斟酌,更不用擔心一句無心的話會帶來想象不到的后果。這樣的工作環境讓人心情輕松許多,可以真正只考慮工作本身。面對一群有著不同膚色的陌生同事,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多少會有些不適應,用一口外語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打交道需要適應的時間。而在我看來,有時越緊張就越應該大聲說話,別怕說錯,這樣才能進步。
很多學弟、學妹向我打聽找工作的經驗,他們最關心的還是如何找工作最有效。無論是從我個人還是從身邊朋友的經歷來看,找熟人推薦都是最有效的方法。“內推”可以讓你的簡歷跳過機器篩選的步驟,直接到達負責人手里,這樣會大大提高你獲得面試的幾率。要知道,在美國也是講“人脈”的,這也是美國職場的游戲規則。有句話說得好,人脈是麻煩出來的。所以要懂得積累自己的人脈,從點滴入手,機會也許就會在某天突然降臨。愿每個漂泊在海外的同胞都能得償所愿,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