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莉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應試教育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了出來,在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交替的背景下,快樂教育也漸漸地進入人們的視野,快樂教育是一種用學習的愉快環境去喚醒學生的學習經驗,激活學生情感,讓學生愉快發展的辦學模式,旨在通過促進個人的自主發展、情感發展和創造性發展等各種素質發展來實現人的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快樂教育;小學;語文課堂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的個性遭到壓制,學生的情感遭到壓抑,并且課堂缺乏趣味性、愉悅性,課堂比較枯燥、乏味,學生也容易變得厭學。隨著新課改的深入,人們認識到教育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轉變課堂上學生與老師的地位,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教師也要從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知識的引導者。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還沒有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轉變過來,教師只是按著課本來教學,忽視了學生內心的需要,課堂上也缺乏趣味性。而學生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機械地記著筆記,把教師安排的任務做完以后,就不再看語文課本,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沒有真正地理解課堂知識。這種單一的教學不符合小學生生動活潑的性情,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
比如,“藍色的樹葉”這節課,學生只知道不借給同學綠色的畫筆是錯誤的,應該互相幫助,將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同學。假如一個同學上課的時候沒有對應的畫筆,那么其他同學就會伸出援助之手。但是換作其他的東西呢?比如有同學的橡皮沒有了,那其他人還會不會借給他橡皮呢?如果是練習本沒有了呢?等等。教師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這樣的機械式的教學,而應該啟發學生開動腦筋,多思考、多想象。
另外,語文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也很少,而且會因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而發怒,甚至嚴厲地批評學生,這樣的做法會嚴重地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在課堂上害怕說話,甚至害怕見到老師。任何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這樣可以滿足他們的內心情感,教師不妨多鼓勵學生,遇到上課搗亂的學生跟他講道理,讓他明白自己的行為已經給周圍的同學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啟發學生自己思考行為的嚴重性,從而達到教學育人的目的。
二、快樂教育的特點
快樂教育主張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教師快樂地教學,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學到知識,增長經驗。快樂教育的特點如下:(1)快樂教育注重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學生積極地學習。(2)愉悅的氛圍是快樂教育的突出特點。給學生創造愉悅的學習環境,并貫穿整個課堂,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保持心情的舒暢愉悅。(3)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前提。教師應該放下“架子”試著和學生交朋友。這樣有利于快樂課堂的建立。(4)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是目的。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新的知識上,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
三、進行快樂教育的方法
為了讓學生的思想從傳統應試教育的模式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感受到思維自由的快樂,教師應該從不同的方面入手,把快樂教育的理念融入小學語文課堂中。下面我就介紹一下自己的實踐方法。
1.采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導入課程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穎有趣的導課方式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太空生活趣味多”這節課,語文老師在上課之前,學著太空失重的樣子,好像喝醉酒一樣,跌跌撞撞地走上講臺,并用手比劃幾個動作,打手勢讓學生明白自己戴著面具并且背著氧氣瓶。學生看到老師這樣進來,好奇心一下子就會被調動起來,想要知道老師到底是在做什么,這樣教師就可以順利地開始自己新課的教學,并在課堂上提問學生剛才做的手勢表示什么意思。
2.時常用激勵性的話語鼓勵學生
小學生的自尊心普遍很強,學生在回答問題后,無論對錯總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教師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可以鼓勵學生多回答問題。比如上文“太空生活趣味多”的導入方式,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剛才模仿的是誰?在叫起學生回答問題后,無論學生回答的對錯,教師都應該對他們的回答進行鼓勵,這樣學生才不會在以后的課堂中害怕回答。
3.分角色“演”課文
小學生天性愛動、好玩,教師可以從這方面入手,讓學生反角色“演”課文。比如“坐井觀天”這節課,讓小學生一個扮演青蛙,一個扮演小鳥,然后再叫一位同學讀旁白。這樣的分角色“演”出,學生會踴躍地報名參加,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通讀課文,然后選出能流利朗誦下來的學生扮演角色。這種方法可以激勵學生積極地學習課文,達到教學目的。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師不僅要跟隨時代的步伐轉換教學思想,還應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擔負起塑造學生靈魂的重擔,我們相信,快樂教育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會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趙小瓊.課堂上的快樂教育[J].新湘評論,2007(9).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