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烽
在班主任工作的三大塊(班風建設、班級日常管理、“問題生”診療)里,“問題生”可能是大家談論得最多的一塊了。優秀班主任介紹經驗的時候,總是要舉轉化“問題生”的例子,以證明其工作的成功。平時班主任用在“問題生”教育上的精力,是非常可觀的。有的班主任甚至用80%的精力來對付“問題生”,“問題生”把他備課的時間都擠掉了。有些班主任干脆就把“問題生”稱之為“頭痛生”。分班的時候,要是自己班里有兩個嚴重的“問題生”,那就“沒好日子過了”。
王曉春對“問題生”的界定是:“品德、學習態度、習慣、心理等方面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而且用常規的教育手段不能解決其問題的學生,才是‘問題生。”這個定義指出了“問題生”的主要特點:他們的問題不是常規教育手段能解決的。也就是說,通過一般的表揚、關愛、批評、寫檢查、請家長能解決問題的學生,其實不算“問題生”。“問題生”不等于“有問題的學生”,他們應該是有嚴重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只有通過個案診療才可能解決。
案例一:
在有些學校當中,我們會看到有些班主任怕“問題生”在課堂上影響他人,于是采取了一些措施。就拿安排座位這件事來說,有的班主任采用了下面的某一做法:(1)設“隔離帶”,其典型的做法就是前后左右都是優秀生,中間安排一名“問題生”,讓他處于包圍圈之中。(2)有的老師喜歡為紀律差的學生設“專座”。有的老師把“專座”設在眼皮底下,這樣便于控制;有的老師把“專座”設在犄角旮旯,以減少影響。(3)有的老師喜歡用“游擊式”的方法來安排座位。
分析:
誠然,以上三種做法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這三種做法都沒有從保護“問題生”的自尊心,給予“問題生”以關愛的角度出發。
比如第一種設“隔離帶”的做法,反而給“問題生”設置了心理障礙。另外,給他們設“隔離帶”,他們會有一種距離感和孤獨感,他們會感到生活和學習單調無聊,更談不上改正錯誤。
第二種設“專座”的做法既傷害了“問題生”的自尊心,又造成了“問題生”心理上的孤獨。
第三種“游擊式”的做法不能穩定“問題生”的學習環境。學生得經常變換地方,精力不能很好集中。周圍的學生情緒也會受到“問題生”的影響,用好奇的目光看著他,用好奇的話題去議論他。這樣教室將會更亂。
干預方案:
1.將自己的愛心融入教育之中。首先對待“問題生”應不歧視,應尊重學生的人格,用真情溫暖他們的心,才能給他們鼓勵,才能點燃他們向上的希望之火。
2.要善于捕捉“問題生”身上的閃光點。
3.建立良好的班風。“孟母三遷”給我們的啟示說明了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班級的主流氣氛好了,“問題生”會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教育,會自覺地改變不良行為。
4.應該爭取家長配合,循序漸進,進行教育。
案例二:
我們班有一個男孩子,人很聰明,長得也十分可愛。剛接手這個班時,我想這個學生應該還不錯,結果呢,卻成了一個讓我頭疼的學生。后來通過了解才知道他很小父母就離異了,一直由奶奶帶,所以身上有許多不好的習慣:上課愛說話,特別喜歡插嘴,下課又愛告狀,還特別愛欺負其他的同學,在班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每次有同學挨打或者挨罵總有他的事。面對這樣的學生,最開始我是好言相勸,總覺得小孩子一定要哄,要教育,不能單純地訓斥,否則會適得其反。剛開始,他還聽,總是嘴上答應得好好的,可是過不了兩天,還是會發生同樣的事情。幾次下來我都已經對他完全失去信心了。
但是,總不能讓他一直影響下去,班上的紀律和習慣都會因為他而變得比較差。所以,后來我把他的家長叫來了幾次,當著家長的面進行說服教育,好話丑話都說了,只希望能在家長的全力配合下幫他把身上的壞毛病都改掉。也許他已經被奶奶打習慣了,基本上對家長的“暴力”已經無動于衷。
分析:
經過分析,我認為這個案例中孩子行為習慣差,成為“問題生”的主要原因有:
1.孩子所處的家庭環境不好,奶奶文化程度低,周圍親戚 素質也不高。
2.家庭教育不當。
3.學生自身的自控能力差,抵擋不住不良習慣的誘惑,導致學生成為“問題生”。
鑒于以上分析,我認為該生家庭屬于放任、無規則型家庭。
干預方案:
經過慎重考慮,我制訂了以下干預方案:
1.幫助家長找回權威,并指導其教育孩子。
2.和家長配合切斷“問題生”與不良人群的交往途徑,給糾正“問題生”創造良好的環境。
3.教師要經常與“問題生”溝通,了解其心理變化,對癥下藥,促進“問題生”改正缺點。
4.班級要創造一種溫馨、和諧、人文的環境,全班同學要主動關心和幫助“問題生”,令“問題生”改正缺點。
通過一年的不懈努力,他身上已經有了一些可喜的變化,我的內心也寬慰了不少,自己的心血終究沒有白費。
總之,轉化“問題生”是一個系統工程。班主任老師應該遵循教育教學的原則,運用科學的方法,切實而有效地做好、做實“問題生”的轉化工作。讓我們牢記“動之以情、付之以愛、持之以恒”,這才是改變“問題生”的精髓所在。
參考文獻:
李春玲.讓愛的陽光沐浴“問題學生”的心靈[J].貴州教育,2010.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