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玲,劉國良(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河南 漯河 462002)
生理學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性研究
林 玲,劉國良*
(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河南 漯河 462002)
結合生理學學科內容與特點,從實用性出發,提出生理學微課資源開發的目的和原則、類別和要求以及應用流程,并對應用效果進行評價,最后指出教師團隊綜合素質在微課資源開發中的重要性。
生理學;微課;資源開發
微課是一種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1]。自2011年以來,各級各類微課制作比賽紛紛開展,其短小精悍的內容以及簡便快捷的錄制方式,讓很多一線教師和專家倍感新穎、實用。在移動化學習逐步盛行的背景下,傳統整節錄制的精品課程視頻與之相比較,缺陷越來越明顯[2]。生理學微課資源的完整設計與開發,可有效促進學科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準備、記錄與反思,以及學生的個性化和深度化學習[3],從而推動學科資源的充分共享與應用。以下是筆者協同課題組成員在生理學微課資源開發過程中的實踐應用,實屬拋磚引玉,期待與廣大同行共同探討。
生理學微課資源的開發目的,主要是針對課堂中的難點或較為抽象、不易講解的知識點進行答疑解惑,以期有效輔助學生在課余時間對學科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在資源開發中,課題組始終以學生需求為主導,堅持內容的實用性、講授的帶入性和傳遞的有效性原則。
生理學屬于醫學類基礎學科,其課程一般分為理論和實驗兩部分。依據使用目的和內容的不同,課題組將生理學微課資源分為指導型、理論型和實驗型3種(見表1)。指導型微課基本與各章節對應,主要幫助學生宏觀把握某模塊知識和學習方法;理論型微課與實驗型微課主要針對課堂和實驗課中的疑難點進行講解或示教。為方便學生全面掌握微課知識點,課題組將每一類型資源均按視頻資源和配套資源兩部分準備。視頻資源錄制應根據講授內容和教師個人要求,可采取多種方式,時長一般不超過15 min,影像清晰穩定、構圖合理、聲音清楚,主要內容(或環節)有字幕提示。配套資源是幫助學生鞏固和拓展學習的資源,包括可能用到的課件、互動習題、動畫、圖片和總結等。

表1 生理學不同類型微課資源的涉及內容、錄制方式與注意事項
在微課制作過程中,教師首先根據微課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和授課準備,然后編寫腳本,選擇相應模式錄制。錄制完畢后交由技術人員進行后期加工剪輯,同時個人在網絡平臺上進行相關拓展資源和測試練習的補充,具體流程見圖1。微課的應用選擇學校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課程管理系統,即“面向對象的模塊化動態學習環境”,將其作為生理學微課資源應用平臺。

圖1 微課資源制作流程
4.1對象
課題組于2015年3月從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14級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6個大班中,采取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分別選擇了1個實驗班和1個對照班,并進行了生理學微課資源應用對比研究。其中實驗班193人,對照班182人,兩班學生性別、年齡和入學成績經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4.2方法
兩班生理學課程由兩名不同教師講授,其教學水平基本一致,所用教材、授課內容和講課深度相同。實驗班額外進行第二課堂微課應用,具體措施如下:(1)要求所有學生每周登錄基于Moodle平臺的生理學微課網在線學習不少于1次。(2)實驗班學生期末總成績中微課平臺學習成績占20分,滿足以下條件即可獲得:在討論區留言20條以上;認真完成作業并提交5次以上。實驗班和對照班期末采用同一試卷進行考核,同時對實驗班學生進行微課應用問卷調查。
4.3結果
4.3.1實驗班微課問卷調查(見表2)

表2 實驗班學生對生理學微課的評價[n(%)]
4.3.2兩班期末理論成績比較(見表3)
表3 兩班期末理論成績比較(±s,分)

表3 兩班期末理論成績比較(±s,分)
微課平臺是微課資源展示和應用的重要載體,但是其開發繁瑣。近年來有文獻報道我國部分教師利用公共免費的社交空間進行微課的應用探索,如劉慧霞[4]將微課視頻上傳至QQ空間,同時借助每個班級的QQ群,建立即時互動的微課學習平臺,取得良好效果。張志宏[5]認為建設微課平臺要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注重操作的便捷性、開放性和吸引力。Moodle網絡課程平臺最早由澳大利亞教師Martin Dougiamas于2002年開發設計,目前已升級到2.6版本,該系統除了具有免費、源碼開放等優勢外,完全基于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而構建[6],自帶資源、作業、測驗等多種活動模塊,這與微課的核心價值理念完全一致。課題組通過對生理學微課資源的搭建應用,發現實驗班學生各項學習指標滿意度均較高,且期末理論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班。說明在當前我國尚缺乏主流微課應用平臺的情況下,借助Moodle系統搭建滿足自身需要的微課資源并開展教學,不失為一個簡潔、有效的途徑。
微課資源的“碎片化”呈現特別符合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調取,迎合了人們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這也正是微課近年來迅猛發展的主要原因[7]。Moodle由于受自身功能模塊的限制,并不適應移動學習的要求。我國近幾年已經有人在進行積極研究,司雨昌[8]對Moodle平臺進行了支持移動學習的擴展設計;傅霖、李勝賓[9]利用Moodle本身內置的Mobile Web Service,使用最新的網頁開發技術HTML5、CSS3、jQuery Mobile和開源的移動框架Phone Gap進行開發,構建了一個實用的、基于Moodle系統的移動學習客戶端應用程序。本課題組進行生理學微課資源開發所用的Moodle平臺是基于2.5系統上主題皮膚“clean”的套用,經測試,亦能較好適應學生移動終端的訪問。
在生理學微課資源開發過程中,課題組深刻感受到,基于完整學科的微課資源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優良的教師團隊是核心要素,團隊成員既要有扎實、廣博的專業知識,又要有良好的教學能力和信息素養,同時也離不開與多媒體技術人員的有效溝通和協作。課件前期進行動畫設計和美化加工,可對后期的視頻編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趨勢下,探索專業學科教師信息技能培養模式、方案及手段具有更為積極和現實的意義。
[1]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中國高校微課研究報告[R].北京: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2014.
[2]王佑鎂.國家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的教學可用性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0(4):69-72.
[3]劉慧霞,馬建偉,閏秀英,等.微課在高職高專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2,2(4):14-16.
[4]劉慧霞.微課在護理高職高專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11):489-490.
[5]張志宏.從面向學習者的角度架設微課平臺[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24):52-53.
[6]何元.基于Moodle的《電子商務基礎》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8(9):1755-1757.
[7]張建列,李宇紅.微課讓隨時隨地學習成為可能[N].廣東科技報,2013-01-18(7).
[8]司雨昌.基于Moodle平臺的移動學習擴展技術探究[J].計算機時代,2011(2):38-40.
[9]傅霖,李勝賓.Moodle移動學習客戶端的設計與實現[J].教育信息技術,2013(Z2):96-100.
(*通訊作者:劉國良)
G436
B
1671-1246(2016)01-0041-02
2013年度河南省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高職《生理學》微課資源的設計開發與應用研究”(Wjlx13021);中國醫學教育慕課聯盟高職護理專業《生理學》首批規劃建設課程(MOOCSLX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