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學院南湖學院 江艷玲 劉蕾 傅騰帥
國內互聯網金融產品概況及風險淺析①
嘉興學院南湖學院 江艷玲 劉蕾 傅騰帥
互聯網金融市場近幾年發展迅速,但多樣化的產品也伴隨著多樣化問題。本文對目前國內互聯網金融市場產品進行了總結分類,包括互聯網支付、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借貸、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六個類別,并對總體互聯網金融產品的風險進行了匯總,最后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互聯網金融 金融產品 金融風險
2012年以來,互聯網金融這一新興金融服務模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對國家也產生了重大影響。互聯網金融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1]。它并不是簡單的“互聯網+金融”,而是在網絡及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上,傳統金融行業為應對新需求而產生的新業務模式。
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相較于國際而言發展時間較短、階段較低,但具有獨特的發展形式,有對其進行研究的意義。據統計,近幾年互聯網金融出現問題的公司數量讓人擔憂,包括公司產品未達到預定目標、用戶難以提現、公司倒閉甚至卷款私逃等,金融行業涉及巨額資產,行業頻繁出現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及風險控制機制。在此之前,需要深入了解互聯網金融市場產品,才能建立管理及風險控制機制,對市場進行管理、規避風險。
從目前國內互聯網金融市場發展現狀來看,國內互聯網金融產品大致可以分為互聯網支付、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借貸、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六個類別。
1.1 互聯網支付
網銀、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是互聯網支付的主要表現形式,代表性企業有“支付寶”。互聯網支付不僅關系到個人用戶的財產安全,還會影響到整個國家金融體系的穩定,是目前廣受用戶接受的互聯網金融產品之一。互聯網支付行業的監管單位為人民銀行。
1.2 股權眾籌融資
股權眾籌融資是一種利用股權進行融資的形式,首先融資方利用其企業或者項目(已經創辦或準備創辦)在眾籌平臺上進行展示,公布相關信息,有意向的投資者即可通過平臺進行投資,換取股權作為回報[2]。代表性企業有“天使匯”。簡言之,股權眾籌是當下新興的一種融資模式,投資者通過網絡進行投資從而獲得股權,也使得眾多小型資本有流動的空間,有機會投向更有質量的項目,這對投資方的眼光及項目評價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融資方借助網絡能獲得眾多投資者的青睞,從而獲得企業或項目的運營資本,使得大量創業者能擺脫由于啟動資金不足而創業失敗的窘境,緩解了資金的壓力,更多有質量的創業項目的運行也有利于推動非金融市場的發展。股權眾籌融資行業的監管單位為證監會。
1.3 互聯網借貸
互聯網借貸指利用互聯網這個平臺,連接借款方和貸款方,實現借貸業務的在線交易,互聯網借貸目前有B2B、B2C和C2C模式,其中C2C模式也有著另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P2P借貸,代表性企業有“你我貸”。互聯網借貸能較好地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促進個人消費,市場迅速擴張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法律對其監管較弱,蘊含著一定的金融風險,也導致近幾年互聯網借貸出現眾多安全問題。互聯網借貸行業的監管單位為銀監會。
1.4 互聯網基金銷售
互聯網基金銷售主要是利用互聯網進行基金銷售,是基金行業與互聯網結合的體現。主要包括基金行業通過互聯網宣傳、展示基金相關信息,發售基金份額,辦理基金份額申購、贖回等活動[3],代表性企業有“數米基金”。互聯網基金銷售主要通過基金公司官方網站、第三方基金銷售公司網站、電子商務網站等進行,部分基金銷售與互聯網支付平臺結合,極大地刺激了用戶理財熱潮,如“余額寶”。互聯網基金銷售的監管單位是證監會。
1.5 互聯網保險
我國保險行業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隨著網絡科技的不斷發展,眾多傳統行業重新考量其運營模式,嘗試與互聯網進行融合,保險行業亦是如此,在嘗試與互聯網融合的過程中,互聯網保險由此誕生。廣義上來講,它是指保險行業(如保險公司本身或保險相關中介機構)利用互聯網來進行公司內外部的管理工作,在這里我們主要是指通過網絡進行保險的銷售等相關管理,代表性企業有“眾安保險”,目前有一類新型的互聯網保險公司出現,純線上企業,完全依賴互聯網完成業務銷售等工作,未配置線下實體銷售網點,這種新型互聯網保險公司的出現,也揭示著消費者越來越容易接受電子商務的新產品,傳統企業也在逐步嘗試不斷改革創新,跟上電子商務的浪潮。互聯網保險的監管單位為保監會。
1.6 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
互聯網信托是互聯網形式下信托業務的新形式,通過互聯網完成信用委托。互聯網信托為有資金需求的中小企業提供了資金渠道,基于互聯網信托平臺的專業性,能對企業進行信息核實、信用評級等服務,保障資金安全。互聯網信托行業的監管單位為銀監會。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也決定了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比其中任何一個因素要更為復雜。主要風險如下。
2.1 技術風險
互聯網金融本質上是互聯網環境下的新產品,極大程度上需要依賴互聯網技術,因此技術風險明顯存在。計算機系統、認證系統或者互聯網金融軟件存在缺陷;偽造交易客戶身份,形成金融欺詐;及未經授權的訪問主要是黑客和病毒程序對網上銀行的攻擊。
2.2 信用風險
目前互聯網金融市場存在嚴重的信用風險信息不對稱問題,債務人、債權人信息不透明,真實性、可靠性會受到影響,無法進行有效的償債能力判斷;且互聯網使得進出門檻大大降低,對其監控、約束的難度也隨之增加。在信息嚴重不對稱條件下市場是極其不穩定的,容易引發大范圍的危害。個人信用信息也有被濫用的風險。
2.3 法律風險
電子商務領域時常有新事物出現,法律一直處于較落后的水平,難以對其進行良好的保護和規范。目前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正是如此,行業進出無門檻,行業無標準進行規范,監管也不到位。因此導致有些產品處于灰色區域,稍有不慎就可能觸碰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非法集資”的高壓線[4]。
2.4 流動性風險
互聯網在給予金融行業大量資金可能的同時,也蘊含著資金撤回的風險,尤其是基金類的產品,一旦出現大量贖回,貨幣市場容易出現大的波動,就有可能會引發流動性風險。
2.5 監管風險
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多樣化和虛擬化是其監管風險的主要原因,虛擬化增加了不透明性,信息不對稱加劇,監管機構難以在不了解實際情況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監管手段[5]。
互聯網金融本質仍屬于金融,加強對其的監管,是促進其健康發展的前提。良好的監管政策,能給互聯網金融提供發展空間的同時,也能保證市場的穩定以及安全,完善的監管體系需要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制定,清晰劃分職權,為互聯網金融市場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應充分加強行業自律,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加強投資者教育。
[1] 王東岳.中外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差距與經驗借鑒[J].對外經貿實務,2016(07).
[2] 彭潔.股權眾籌的法律規制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5.
[3] 朱侃.聚焦互聯網平臺基金銷售監管缺位[J].互聯網金融與法律,2014(05).
[4] 甘澤民,陳丁.基于二維傳感器通訊控制軟件的設計[J].科技視界,2014(08).
[5] 劉英,羅明熊.互聯網金融模式及風險監管思考[J].中國市場,2013(43).
F832
A
2096-0298(2016)09(a)-050-02
本文是嘉興學院大學生研究訓練(SRT)研究成果之一(NH85171536)。